【206】中国精美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大奖赛曹进勇作品
美好的小学时代
曹进勇(河南)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彭庄学校上小学。彭庄是大队部所在的自然村,庄子东边有一大片竹林,郁郁葱葱,是我们玩耍的好去处。三五个人钻进去,倚着粗些的竹子看连环画,坐在空隙大点儿的地方下军棋,捡笋叶子拿回家让母亲包粽子。竹林东面就是彭庄学校,二三十亩地,盖着一排排坯墙草房。学校大门朝南,一条红砖铺成的主干路直通最北头,路两旁栽着一棵棵刺柏,像士兵一般护卫着。学校有六排房屋,后四排是小学部,前两排是初高中部。办公室前有一个直径一米的水井,井西边有一棵大柳树,一杈斜枝上挂着大铜铃,铃的舌头上拴着一个粗麻绳,有风的时候飘飘荡荡,像垂挂在空中的灰蛇。
我的启蒙老师,是陈国珍老师,教我一年级语文(那时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我印象中她非常慈祥,说话慢声细语,耐心的一遍遍教我们汉语拼音。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周大厂老师,高个子,长脸,长着鹰钩鼻子。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周老师一再地让我们不要胡编乱造,要写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这样才有写头,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我最怕的老师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表哥,他教我算术。乘数表我老是背得颠三倒四,算术作业做得错误连题,他气得七窍生烟,抬手就在我头顶上叩“栗包子”。
我们都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老师叫曹玉兰,一米六七的个儿,蜂腰,杨柳一样婀娜。她的声音悦耳动听,别说唱歌,就是说话都莺声呖呖。她会弹脚踏琴,两个手在琴键上上下翻飞,动听的旋律便从琴里流出来。她把歌词抄到黑板上,教我们几遍,就弹琴让跟着唱,不准确的地方她清唱两遍接着弹,我们再跟着唱。 那时候学唱的都是革命歌曲,《东方红,太阳升》《红军不拍远征难》《闪闪的红星》《南泥湾》……
我们上劳动课大都走出校园,分成若干个劳动小组,打着红旗到各个生产队。队长安排我们参观社员劳动,看他们收种庄稼、栽红薯插秧、撵磙打场、挖渠垫路等。我们也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捡麦豆、铲草皮、摘棉花等。我们干着,说说笑笑,讲故事,唱红歌,一个一个高兴得像叽叽喳喳的鸟儿。我们还集体去东南三四里远的“五七”干校干活,中午就在干校大伙上吃饭,有时吃大米干饭,有时吃白面蒸馍,用小黑碗盛肥肉片子,吃得我们嘴油唇光。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吃起来当然犹如山珍海味一样喷香。所以我们都盼望着能去干校上劳动课,累不累不说,能吃白馍肉片比啥都强。
最热闹的还是开运动会了。地点在彭庄西北的大场面里,用白灰画着一圈圈的跑道,画着投铅球的大三角。各班都围坐在场面四周,每班都竖着一面红旗,主会场还插着很多彩旗。会场中心埋着一根胳膊粗的竹竿,上面高高的绑挂着一个大扩音喇叭。播音员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用普通话念号码的声音,像唱歌一般好听。运动项目有好多项,径赛有长短跑,田赛有跳高跳远、铅球标枪。我擅长短跑,一百米二百米,一般都拿第一。不过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一回跑一百米决赛,快到终点时突然一头栽倒,等我晕头转向的站起来,别的运动员已经跑过了终点。
有二年学校也上晚自习。我们用薄铁皮卷一个比小拇指细一点儿的筒,把墨水瓶的胶盖子用烧红的铁火棍烫烙个眼,趁热把铁筒安上,再穿一个棉灯芯,就做好一盏小油灯。夜晚到教室里学习只是个形式,谁会认真看书写字呀,倒是觉得新奇好玩。下自习的时候,从彭庄到各庄子的上学路上,净是油灯亮,像萤火,又像鬼火,忽闪着跳动。回家的学生,有的大声说话,有的唱革命歌曲,有的啊啊的吼叫,有的扭着秧歌,乱七八糟,好不热闹。
课余时间,我们一个个像脱缰的野马,在班内撵着玩,顺着墙边的走道打圈追,把教室里弄得尘土飞扬。在教室外边,玩法就多的去了,跳绳、跳方,下四子、下憋死牛,钻竹竿园,到操场用星星草钓肉虫子,到学校后面沟里逮鱼虾,用铁条捏成的长钩钓黄鳝。那时大学不用考,都是推荐的,所以我们上学没压力,无忧无虑,就知道疯玩。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近四十年之久。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后,教书30余年,当过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对学校教育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非常熟悉。很多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家长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除了完成课本学习外,还要做好多课外材料上的练习题,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礼拜天和节假日也得背书解题,每天不学到十一点不让睡觉。看见十来岁的小学生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学生家里深夜还亮着的灯光,匆匆忙忙赶往辅导班的疲惫身影,我就想起我的小学时代。他们比起我那时候学习生活的轻松愉快,真不可同日而论。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处“文革”后期,高考制度还在取消着,这是国家的大损失。但对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像树一样自然生长,未必不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棵小树,施肥打杈是应该的,但也要适可而止,如果一味的施大肥、见杈就砍,也未必会长成参天大树。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我们不能走极端,学习负担不要压得过重,过重的话会适得其反,会压断他们小小的身体,致使他们厌学逃学,精神上会出毛病。
【作者简介】曹进勇,男,50岁,河南省确山县刘店镇初中教师。笔名曹天啸,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确山县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新闻稿件、文学作品3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