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第一次走进太仓
高铁过了南京,到了无锡苏州一带,凭窗所见便已经是满眼绿色,阳光照耀在厚厚的广玉兰叶片上产生着强烈反光的绿色。绿色之间是水域,不规则的湖面和规则的河道,纵横在绿色之间。高铁的高架桥横贯阳澄湖之上,在浩瀚的湖面上一掠而过,是为盛景。
长三角城市群,是真正的城市群,不仅城市互相连接在一起,城乡差别在国内也几乎是最小的。北方再发达,发达如欧美的北京,城乡差别也依然巨大;尤其是跨行政区的差别,京津与周围的河北的差别,那是不大经得起这样坐在高铁上放眼俯瞰的。所以在河北高铁沿线的村庄,才给那些据说是需要美化的房子戴上了彩钢瓦的尖顶,也就是著名的“平改坡”。环境和环境中的发展,当然不是任何表面的美化所能真正改变的;相信长三角的经济体量和环境良好度所决定的城乡一体化的盛景,也会成为北方未来的方向。
然而到太仓却是没有火车的。这似乎与想象中的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县应该有的地位,有点不符。规划中的南通直达嘉兴的城际高铁还在规划中,既有的铁路都是指向中心城市上海方向的,不论是从无锡苏州常熟还是昆山哪里出发,要抵达太仓还是需要去坐大巴。
以坐高铁消费的习惯,先在网上买了汽车票,但是上了大巴以后售票员却称网络上买的票他们是不认的。去找了司机,司机也含糊地说可能是别的什么站发车的车。按照以前的习惯,司机售票员的话是不容置疑的。我在准备重新买票的同时,也按照北方的习惯,等着他们最后来催,不到最后一刻不肯主动去再买一张票。
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来催,售票员卖完票干脆下车去了。也就是说这张网络上买的票,比他们卖的票贵了百分之四十多的票,他们虽然不愿意接受但是最终也还是没有继续追究。
虽然最终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我坐错了车,还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网络票,但是结果还是没有让我再买票。这莫非就是江南富裕地区的人们处理问题的一种温和方式?充分从乘客角度考虑问题?或者是虽然使他们失去了一点利益,但是并不计较?
不过后来待时间长了,也就明白了。在汽车站,在公交车上,大多数司机和售票员都是温和有礼的;但是也有像在太仓车站个别检票员那样对旅客的问询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的人,有在公交站台过站不停还嫌你招手晚了的司机。
和任何一个北方地域里的人们一样,这里也一样有具有进攻性的语言与行为方式。用吴侬软语表达的不满和愤恨,其实与北方人的恶毒咒骂之间,质地上并无不同,不过是因为发音方式听上去像是嘟嘟囔囔,对人的刺激没有那么大而已。
当然就总体的富裕程度和环境优良状态,对人的言语行为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言,太仓的水准在相当程度上也已属难能可贵。它虽然肯定不是《镜花缘》里的富人国,但是也已经在很多指标综合起来以后形成的个人经验感受层面上,臻于现实中的极致。
进入太仓界的时候,大巴会停车接受检查。每位乘客都要出示身份证,经过检测仪确认。而太仓红绿灯前的慢车道上,一律都画着一条线,线的一侧写着“越线处罚”,另一侧写着“逆行处罚”。据说两种违规行为都要罚款20元,一旦被抓到就一定要处罚。
严格管理带来的,就是普遍良好的公共秩序。还有在这样的公共秩序下人们普遍很高的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菜场地摊上买一把农民自产自销的菜,菜农都会说“谢谢”。到城市最繁华的街区小店里吃几个锅贴,人家都会主动赠送鸭汤。进门招呼出门送,句句话都和暖如春。人们挣钱有道,处世平和。早些年听闻过的社会风气极佳的张家港现象,也就是富裕之后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的普遍良好,实际上在太仓也如出一辙。
太仓没有雾霾,空气的清新却经常被忘记;又经常因为重新意识到好呼吸的存在而感叹。感叹好呼吸的顺畅与可贵,居然在这里就是一种稀松平常,自然而然。只有我这样刚刚从对比环境中来的人,才会一再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