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大家都知道,书法脱胎于汉字,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但是呢,两者的关系又没这么简单,书法其实还是汉字书写的一门学问。所以,对于练字的我们来讲,了解一点文字学对我们写书法还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大家看下面两个字:

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应该晓得,虽然两个字起笔都是一横一撇,但笔顺却正好相反:“左”是先横后撇,右是先撇后横。而且,右字的撇画起笔还有一个小撇。

为什么是这样?这里边就有文字学的关系了。

左的象形文字就是左手

右的象形文字是右手

于是“右”字在后来的演变中,第一笔撇化,中间的笔画放平,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起笔的小撇也是从这里演化来的。

左字正好相反,是翻上去的写的。

根据东汉许慎的总结,汉字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中又有“四体二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四体,是造字法;“专注、假借”属于二用,是用字的方法,不产生新字。

我们可以拿象形字来看一下古人造字的思路。

下面是“牛”和“羊”的象形文字,那这两种动物怎么区分?大家可以看到,是从角来区别的,牛角向上,羊角向下,至于是水牛、黄牛、绵羊、山羊都无所谓,牛羊的形象已经出来了。所以古人是选取最能代表事物特征的形象来造字。

了解这些对我们写字有什么用处?

清代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所以写字想脱俗,最重要的不是技法有多高,而是要对汉字的演变要有了解。

还是用事实举例。

下面是《礼器碑》的鹿字,如果观察够仔细的化,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广”的上下两部分是分开的,不是我们今天的写法。

《礼器碑》

《史晨碑》里更加明显

如果懂点文字学的话你就会明白,这其实根本不是“广”,而是甲骨文金文中鹿头简化的结果。不信请看,东汉《洛阳刑徒砖铭》里的鹿字就相当明显,包括一开始提到的右。

所以,如果你把它理解成广并且这么写了,就是傅山所说的俗。

《礼器碑》的“曰”字,横画一断一连

其实这不是写法上的变化,而是这个字造字之初就这么写的:

周代·散氏盘

最后一个例子,《张迁碑》的良字,起笔也有一个小笔画,有人解释为石花。

很明显并不是,跟上面一样,这也是造字之初意向的残留。所以下面钟繇这么写也是有原因的,所谓高古的气息,就是这么来的。

总结来说,懂点文字学对于我们写字简直是件百利无一害的事,内功外功双修才是王道!

傅山论书精选

傅山小楷心经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背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小楷走波不难,而勒落尤难,刻亦难之,此法书者,勒者,皆等闲置去。

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静光好书法,收此武拔甫数纸,皆是兢业谨慎时作,惜乎死矣。静光颇学此笔法,而青于兰矣。

傅山草书

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为如何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

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至与不至,莫非天也。吾复何言,盖难言之。

傅山《隶书戴止庵墓志铭》

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此意老索即得,看急就大了然。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按他古篆隶落笔,浑不知如何布置,若大散乱而终不能代为整理也。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亦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出。但能正入,自无婢贱野俗之气。然笔不熟不灵,而又忌亵,熟则近于亵矣。志正体直,书法通于射也。元阳之射而钟老竟不知,这不亵之道也,不可不知。

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朔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老来不能作小楷,然于黄庭,曰厉其微,裁欲下笔,又复千里。

字与文不同者,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为古人作印板,当得谓之文耶?此中机变不可胜道,最难与俗士言。

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习,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

傅山 隶书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

真行无过兰亭,再下则圣教序。两者皆无善本。若必求善本而后临池,此道不几乎息耶?近来学书家多从事圣教,然皆婢作夫人。圣教比之兰亭,已是辕下之驹,而况屋下架屋重儓之奴?赵子昂善抹索得此意,然楷中多行,殊不知兰亭行中多楷也。即兰亭一记,世之脍炙定武之一,以余视之,无过唐临绢本。此可与知者言,难与门外人语。若以大乖论之,子敬尚不可学,何况其他。开米颠一流,子敬之罪;开今日一流,米家之罪。是非作者之罪,是学之者之过也。有志者断不堕此恶道。此余之妄谈,然亦见许有瞻有识之同人,不敢强人之同我也。

凡事天胜天,不可期人,纯天矣。不习于人而自欺以天,天悬空造不得也。人者天之使也,勤而引之,天不深也,写字一道,即具是倪,积月累岁自知之。

傅山篆书

混目冒躁之士,曰粗豪,粗非豪也。果豪矣,必不粗也。且道卯君中书者,喜其粗耶,亦属其锐而长耶?如以粗也,缉羊牛毛如指、如臂、如腹,何难?岂不中用哉?何必兔脊狸背鼠须之选也。

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今所行圣林梁鹄碑,如模中物,绝无风味,不知为谁翻抚者,可厌之甚。

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

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吾家为此者,一连六、七代矣,然皆不为人役,至我始苦应接俗物。每逼面书,以为得真。其时对人作者,无一可观。且先有忿懑于中,大违心手造适之妙,真正外人那得知也。然此中亦有不传之秘。强做解人又辄云能辩吾父子书法,吾独为之掩口。大概以墨重笔放、满黑枒杈者为父,以墨轻笔韶、行间明媚者为子。每闻其论,正詅痴耳。三二年来,代我笔者,实多出侄仁,人辄云真我书。但知子不知侄,往往为我省劳。悲哉,仁径舍我去一年矣。每受属抚笔,酸然痛心,如何赎此小阮也。乙卯五月偶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