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菊花诗,写出他与林黛玉的未来生活,原来他是这么想的

趣侃红楼133:才有不逮,菊花诗落第,痴心不改,贾宝玉颂情
大观园众人作菊花诗,贾宝玉第一时间就选了《访菊》题材,并且直接构思,还不允许宝钗抢了去。宝玉忙道:“好姐姐,第二个我已经有了四句了,你让我作罢。”可见他对《访菊》的爱好。
不过最终作出的诗来,与众人一比较,贾宝玉的诗就“落第”了。
(第三十七回)宝玉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但恨敌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庚辰双行夹批:总写宝玉不及,妙极!】又道:“明儿闲了,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李纨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贾宝玉上次的海棠诗就压了尾,如今菊花诗又是他的两首末尾,也不禁有点不平,他认为自己的诗还是好的,虽然与姐妹们一比较,输在了遣词立意的新巧上。
那么贾宝玉的两首菊花诗真的不好么?也不是。李纨也说好,只是比较其他人的几首诗稍有不如。客观来说,贾宝玉的菊花诗更符合世俗文人的气质,钗黛群芳的菊花诗则不免闺阁女儿气。
李纨站在闺阁的角度去评定女儿的诗,那时代虽然没有“女拳师”,贾宝玉也要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像把李清照和整个唐宋大家比较诗词,动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秦观、辛弃疾、李后主……她也难称第一。
但就贾宝玉的诗文功底和两首菊花诗来说,并不差,甚至只有他的菊花诗没有脂粉气,不要觉得贾宝玉诗文才能就不如众女儿。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以及《姽婳词》《芙蓉女儿诔》就能看出贾宝玉的诗词造诣,能力不比钗黛她们差。只因以男儿角度与众女儿比较,注定失败的。
前文我们分析了史湘云、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八首菊花诗。本文就聊聊贾宝玉的两首菊花诗,看看在三个表姐妹悲苦自身命运之际,贾宝玉的诗中又有怎样的气象和富贵。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贾宝玉的《访菊》重在“访”字。就像他说的“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是“访”,且访得很是轻松惬意,将一个富贵公子的闲情逸趣充分的体现出来,背后尚有其他含义,一扫女儿之颓唐气势,是非常不错的诗文。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不能浪费在酒杯和药盏之中虚度光阴,耗费时光。整理好心情走出长期滞留的房间,出门寻踪赏秋,开阔心胸。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被菊花多了眼神,是谁家种的菊花,盛放起与这秋天相得益彰的风景,为人间争得一抹金黄?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不枉费秋游之闲情逸致,使人流连忘返兴致高涨,又不禁心满意足,心生向往。
“蜡屐”就是木屐。典出《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代指闲情逸致,怡然自得的“无事”状态。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菊花若是懂得体贴游人赋诗之情,也不算辜负今日的高情逸致。
“挂杖头”典出《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的故事,意思颇有“怀揣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豪情,且情致满满、尽兴而归。
贾宝玉的《访菊》,访的怡然自得。将一派富贵闲人的气质完整的衬托出来。
贾政出任学政,离家三年,贾宝玉此时一派潇洒,哪里有一点女儿们“愁云惨淡”的命运谶语。原文说他“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地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访菊》就是在这种闲适心情之下生发出来的意趣之乐,不胜在巧,却胜在“大隐于市”“闹中取静”的“闲情”。
而且,贾宝玉的“访”,谁是菊毋庸讳言。“谁家”“何处”寻的岂非就是眼前人?而心满意足的心情,不就来自与林黛玉两情相悦的“欢愉”。此时的他颇似“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心中雀跃,忍不住想要大家都随他高兴,并公之于众。正是“痴情”“热情”的得意宣泄。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
《种菊》紧跟着《访菊》而来,写的是诗人访到菊花,见识了菊花的美好,不辞辛劳亲自种菊观花的怡然自得的惬意人生。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亲自扛着锄头,从花圃将菊花移植到自家的庭院篱畔,用心的栽种。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夜里突然下起了雨,滋润得菊花成活,天明竟得到凌霜见花开的惊喜。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从此诗人与菊花过起了没羞没臊的“二人”世界,诗人写了千首诗歌咏菊花,嗅着菊花香气都能把酒喝个有滋有味。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护花人每天引泉灌溉,锄草松土辛勤呵护,过上了遗世独立的潇洒生活。
“诗千首”,“酒一杯”,引用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将菊花与李白比肩,自喻为杜甫一样知己。
“井陉”是汉代蒋诩隐居的典故。蒋诩以廉直名,王莽执政,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来人们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种菊》诗则只有一条小径,从井边到花圃,寓意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整首诗,贾宝玉将爱花护花的一片痴情和理想的人生概述出来。简单说就是“携一人白首,择一地终老”。
从《访菊》到《种菊》,贾宝玉将自己对林黛玉的感情表述得淋漓尽致。两首诗以花喻人,将人比花。表现出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的感情。也算对前期二人之情的总结。
随后以情入景,情景交融,又表达出两情相得,心满意足的心情。贾宝玉还对与林黛玉的未来做了不切实际又“乌托邦”的规划,畅想着相携到老如隐士一般相伴的美好。
可以说《访菊》《种菊》,是宝黛爱情的阶段性总结和畅想。如果结合林黛玉《咏菊》《问菊》和《菊梦》,薛宝钗的《忆菊》和《画菊》,就完整的呈现出宝黛钗三人的现在和将来。
现在,贾宝玉之心只有林黛玉。呼应前文“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将来,林黛玉与贾宝玉定亲后,贾宝玉逢冤遭难。林黛玉被迫如“芙蓉花签”昭君出塞的故事谶语,效仿潇湘妃子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他乡,不久去世。薛宝钗在贾母病重时以续弦之礼嫁给贾宝玉“冲喜”,婚礼当天贾母去世,金玉良姻有名无实。其后贾府抄家,宝玉夫妇投奔薛姨妈遭嫌弃,贾宝玉离家出走,薛宝钗日日年年在家盼夫归来,终究大梦一场空。
贾宝玉的诗,一派想得美。当然不如众人血淋淋的现实动人。他的诗是“白日梦”不切实际,不合时宜,落第也是必然。比较起来,贾探春的菊花诗,才是更有现实意义,那么贾探春的菊花诗好不好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