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学习成绩差不可怕,可怕的是丢掉了这种最起码的能力

最近,时不时会有学生来找我聊天,感觉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明显感觉累多了,每天时间总是有点不够用。是的,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任务丝毫没有“减负”的意思,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明显感觉人变了。特别是在小学成绩非常好,进入中学以后,成绩开始出现下滑,他们就有点不知所措。

前几天,有一位家长找到我,说自己孩子今年初一,当年小升初考上了第一志愿的重点中学,但入学成绩是班级里倒数十几名。进入初一以后,用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提高学习成绩,但一直不太理想,丝毫没有达到班级中等水平。而且,平时的情绪波动很大,总是被成绩所左右。考得太差的时候,会情绪失控,作为一个女生,经常会哭。现在开始变得越来越自卑,自己又感觉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些。父母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多人可能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迷惘,特别是刚从一个环境改变到另一个新的环境时,周边的同学发生了变化,老师也是新的,学习的内容和难度也都变了,很多学生成绩开始出现波动。说实话,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原因主要有:

第一、升学以后,成绩好的学生开始扎堆

很多学生可能在小学的时候,由于学生生源所限,在班级里排名比较靠前,一直属于被表扬的对象。但是,小升初以后,特别是进入到了重点中学里,突然自己的成绩不冒尖,反而有可能成倒数了。而且班级里,有来自全市各个小学里的优秀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也开始扎堆,竞争非常激烈。原来的优越感完全不存在了,这种对于还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可能是有落差的。特别是第一学期,很容易迷惘,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能力下降了?

第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进入中学后,一切都是新的,一个班级里,可能会有几个学生会是以前自己的同学,其他同学、老师、校园环境,对自己来说,都是陌生的。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可能不强,面对陌生环境,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要适应学校环境,适合跟新的同学相处,能够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等等。

进入中学后,课本的难度增加,老师讲课的风格可能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有的重点中学,老师讲课进度可能比较快,有的基础稍微差点的学生可能就会跟不上节奏。再加上,有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也会有个人喜好,如果不喜欢一个老师,也会影响到学习。

第三、青春期的敏感

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就步入了青春期,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心理情绪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学生可能会被异性所吸引,有恋爱的冲动。有的学生平时在情绪上容易失控。还有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过度敏感,会对自己认知发生错觉,特别是考试成绩不好时,会错误地以为周围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不喜欢自己,看不起自己,等等。

其实很多人都说过,中学生如果成绩稍微差点不可怕,以后还是有机会弥补,可怕的是面对挫折的能力不能丢,丢掉了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是非常可怕的。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去培养自己面对的挫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路上,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如何正确的对待挫折,关系着孩子未来求学路上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求学路上,重新找回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告诉孩子一次失败不会影响他一辈子

这句话,可能大家都觉得是个简单的大道理,但对每个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以前没怎么受过挫折的学生来说,当她第一次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知道这肯定是一件小事,觉得太正常不过了。但对于学生来说,刚升入初中,他们却觉得会非常痛苦,而且感觉这种痛苦会一直持续下去,会导致以后所有的失败。

如果一个学生相信失败了一次所带来的痛苦是永久的,或者自己努力了仍然无济于事的话,就会减弱他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这个时候,需要作为父母的站出来对孩子说:“今天成绩考差了,下次可以努力考好”,这样你给了孩子一个新的希望和相信自己的理由。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责怪孩子,否则后果很严重。

第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自我恢复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行动是解决无助感最好的办法。对于刚升入中学的孩子来说,慢慢长大,需要通过不断地动手实践来培养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鼓励自己的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独立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希望保护好他们,不想让他们被外界伤害,很多事情都是被代劳了。因此,当真正出现麻烦和困难时,全是大人在解决问题,没有给孩子自己解决麻烦的机会,这等于是剥夺了他们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懂得适时出手相助

由于中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当他们面对麻烦和困难时,并不是能够解决掉所有问题。很多父母一直崇尚挫折教育,但是挫折教育也是要有度的,作为父母,孩子困难和麻烦超出孩子承受能力时,要在恰当的时候出手相助。

因此,作为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当孩子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作为父母可以不用直接给出答案,可以委婉地说:“以前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碰到过这种麻烦,我是这样处理的。。。。”。这种表态方式,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跃跃欲试,期盼自己也能通过这种办法解决问题。

第四、设立合理的边界

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很多研究表明,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能够针对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规定,并且有足够的理由,那么只要坚持执行这些规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拥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每个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特别是年纪还小的时候,非常需要父母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一定是有边界的,是合理的。如果父母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并试图以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那么学生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会手足无措,丧失面对挫折的能力。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第五、培养爱好和特长

一个学生,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心。当一个学生在某个方面拥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时,他哪怕是在考试中失利,但也会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虽然成绩这次没考好,但自己在某一方面,仍然是全班最好最优秀的。当他们在班级同学面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时,他们的信心自然就恢复了。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被肯定”。对孩子多称赞和表扬,一定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恢复和面对困难的能力。

当然,拥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作为父母也要鼓励他们,在发展自己的特长过程中,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辛苦才有机会的,明显任何一项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收获的。如果学习一门特长,能够让孩子明白这种道理,那么比收获一门特长更宝贵。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稍微差点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丧失了最基本的面对挫折的能力。希望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孩子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