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药店难做!看看这位药店店长是如何用2招搞定滞销药品的
我是刘萍,年初,公司一家门店的店长离职,我被予以重任,接任店长。走马上任后,我很快发现这家门店有着很严重的消极怠工现象:店员每天上班后工作积极性不高,既不主动迎接顾客,也不进行任何培训学习,门店死气沉沉,店员的收入同其他兄弟门店相比,也是少得可怜。
新上任的我对店员进行了“摸牌调查”,试图找出原因。
“工资太低了,哪有什么工作热情啊?”
“工作一点儿 意思都没有,下个月我就不来了!”
店员们竟然直接向我“摊牌”。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筹谋“新政”。
店员的工作热情为什么这么低?
首先,由于专业知识匮乏,在售药过程中不能做到准确推荐,造成每个店员的销售业绩从来就没有超额完成过。
之后,业绩完不成,就只能拿到一点微薄的基本工资,紧接着,工作积极性就大打折扣。
如此,店员的工作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当时,我刚买了药店智汇的《联合用药关联销售宝典》,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
这天下午,一位老年顾客来到药店,要配一味叫 “黄花地丁”的中药。“没有!”店员张口就答。我在旁边正好听到,忙告诉店员说,“这个黄花地丁,就是蒲公英,我们店里有。”就这样,一笔交易就成功了。
顾客走后店员很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我说:“没关系,以后我们一起加强专业方面的修炼。很多中药都有别名的,我们得注意平时的积累。”
店员很无奈地告诉我,不是自己不愿意学习,而是一直以来就没有人给她们培训,造成她们很多药学常识都没有。
中药柜台由于无法给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很多顾客都流失了,有时一星期也抓不了一个方子。
听了店员的话,我心想,为什么不利用我目前学习的药店智汇《联合用药关联销售宝典》,来带动店员们学习呢?我可以把晚上学习到的知识方法,白天讲给店员听。
于是,我在门店的日常培训工作中,竭力把宝典中老师所讲的知识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听得比较吃力,因为都不算药学专业的。我认为是我这个“讲师”的问题——没有将道理讲透,这说明我学习的还不到位,于是我就回家再“细啃”宝典。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门店的学习氛围明显好转,大家参与培训的热情也高涨起来。店员们不仅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大大增强,和我的关系也亲密起来。
更惊喜的是,我在培训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了宝典中老师所讲的知识方法,在门店实际运用中更为得心应手,今年7月份门店业绩超出了去年同期45%以上,可谓双喜临门!
药品销售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的用药指导,很难留住顾客。因此,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做店长的两年里,我深深体会到,店长要想让店员信服,除了以身作则、冲锋上阵外,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能调动自己和其他员工的学习热情。
只有这个店长能在业务上对店员们做出指导、并转化成销售额和薪水,店员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跟着她打拼。
专业上的拉动是我的强项,但货品周转率上的纰漏就令我挠头了:
正常情况下,公司制定的商品周转率在5天左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门店的货品周转率至少在10天,滞销品种非常多。
我认真分析了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不重视,对滞销品种没有进行“推销显示”,导致一些滞销品种常年不动,严重影响了门店的货品周转;
二是这些品种越是不卖店员们就越是不熟悉,既不能从顾客的实际需要进行推荐,又达不到公司要求的毛利率。
如何打破这些瓶颈呢?
药学出身的我对报表上的管理一向比较茫然,我开始请教药店智汇的老师,学习并尝试做销售数据分析:
把商品资料打开,首先对滞销品种进行彻查,在数据上找出问题点,调整陈列面,并推出促销措施报公司审批;
又按商品作用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对品类销售占比、毛利率占比与总体比例差距较大的品类进行了分析,有目的地增加了一些品规,把滞销品种和新增品种的卖点给营业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
结果发现,其实所谓的商品滞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营业员不会销售而逐渐忽视造成的。
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在找到改进方法后,门店销售渐渐有了起色,我和店员们的信心也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