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富川古明城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富川县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今县地属楚越交界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县地属南海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属南越国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境始置冯乘、富川县,同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三国时期属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冯乘、富川同属荆州临贺郡。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富川县属贺州。至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五月,富川县改属浔州府,后属平乐府。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一月,富川县治所从钟山镇迁至灵亭乡,即今富阳镇内的明富川县城。此后一直到清代,富川县均属平乐府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元月一日,富川人民政府成立,驻富阳镇,属广西省平乐专区;1961年后,属梧州专区;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梧州地区,成立贺州地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从此属贺州地区管辖。

从上面的简介中可以看出,虽然富川建县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但是迁至今县治所在地富阳镇却是在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也就六百多年历史。此篇中,老牛要带大家前去一看的,正是这个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富川古明城。

富川古明城,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都庞岭余脉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岭旁。据旧县志载,该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一开始为土墙;明万历年间改为砖墙。城墙周长2113米,高6米,宽2.7米,垛口909个;城东西距500米,南北距600米,总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外有护城壕。城南有七层古塔,塔下有慈云寺,与城北蟠龙山和城东马鞍山对峙,形成天然屏障,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古城。古城前后历经八次重修,是广西区现存难得的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明城原有四座城门:东为升平门,西为泰定门,南为向日门,北为迎恩门。城门高6.5米,周长51米,原为砖建。清乾隆八年(1743年),易砖为大方青石,每块一般长1.8米,高0.6米,厚约1米。每座城门大约由831块至896块这样的大青石块砌筑而成。门墙内窄外宽,各门顶上均筑有城楼,雕栏飞檐,整座城楼看起来雄伟壮观、固若金汤。由于历史与各种人为因素,古城破坏也比较严重,现在只剩下东门、南门和北门。

富川古明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见到的是古城南门--向日门。


首先要说的是,富川古明城,剩下的主要也就是三座城门与十字街道构架了。古城西边分别为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第一小学和富川高级中学,所以包括西城门在内古迹几乎是荡然无存了,令人遗憾。向日门右边是第一中学,左边则是富川人民医院。夹杂在这样环境之下的古城楼,简直就是狠狠抽了我们几十个耳光的存在。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质疑当年梁思成夫妇的话语,说什么要发展必须拆除古建筑,说得好像有什么地方是因为拆除了古建得到了大发展一样...民愚,才是最大的悲哀。


左看右看之后,正式开始参观。城门下部为巨大青石块垒砌,上面以青砖砌出围墙和垛口。如前所述,城墙的大青石是清乾隆八年(1743年)才改造的。这里有两点是比较特别的:一是城门,大青石中间留出门道,外部以青砖砌成拱券门,墙面略有内凹;门道高5.1米,宽4米,纵深14.7米。二是上面的城楼,高二层,上面一层采用硬山顶,设风火墙;底层则为歇山顶,飞檐翘角。这样的配合可以说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了。

中间拱券门上嵌有石匾,阴刻“向日门”三个楷体大字。


南门内部砖拱,中间缺口是安装大门处。


入内,上楼通道已经被封。


进去就是卵石铺就的街道。

旧时城内主要街道共有4条,分别命名为镇升、仁义、镇武、阳寿,呈十字对称分布。街道宽3米左右,路面全用鹅卵石镶嵌成金钱图案,线条粗犷,古雅别致,俗称“花街”。估计现在构架已经略有改变,就如进来的这条街道就叫南门街,估计不是原来的名字。

卵石街道的铜钱图案。


南门向日门内部。


南门街看起来还比较直溜,两边的建筑可就不复原来模样了。


所以,前面见到一座老房子都令人激动不已。


老屋为硬山顶二层楼房,三开间,内凹式大门。


大门上方有木雕透窗。


门厅堆满了金黄的玉米。


入内为天井,后面为主屋,中间明间为客厅,两侧为厢房;二层设有小阳台。这样的房屋构造很少见,可算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了。


天井两侧为两层通廊,连接前后两进房屋。


新建的房屋已经做好仿古化处理,也是为旅游开发做准备了...


前面见到的这座跨街门楼吸引了老牛的目光。二层感觉像一个戏台,一层则有一边作为街道,一边则是铺面。

原来,这就是富川古明城里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样特别场所--神楼。旧时,古明城内各街道皆有一个神楼,又称“子精楼”、“灯楼”;而且每个神楼所供奉的神灵还各不相同,其中既有神话人物,也有历史英雄。这也是中国民间奉行的多神信仰最直接的体现了。作为本来与居民日常生活相隔离的神圣空间场所的神楼,在古明城与居民的生活却是息息相关的。在古明城内,每逢节庆之日或红白喜事,人们都会在街道的神楼举行祭神或宴请宾客等活动。
灯楼的设置,也与古明城元宵节上灯、炸龙的传统民俗活动密不可分。一是上灯。据县志记载,古明城上灯民俗始于明末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县城共设有9个灯楼,从正月初十至十五日晚,按灯楼所辖街道住户,以当年新增男性小孩,各自负责购置一盏花灯,在灯楼悬挂,企盼神灵保佑新生儿健康成长。从内容看,上灯实质上是为庆祝添丁而举行的仪式,并兼有祈福的功能。添丁上灯的风习俗在中国其他地方也有,但大多数是以血缘为纽带,即是在家族内部如家祠、宗祠内部举行;而古明城上灯习俗则大为不同,它是以地缘(即街道)为纽带,无论贫富和阶级高低,只要当年家中添丁,皆可自行购置花灯,挂于该街道的神楼上,接受神灵的沐恩。单从这一点来说,富川这个偏远之地,倒是更早实现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公民平等了。二是炸龙。炸龙,是富川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有研究人员甚至称“富川古明城炸龙闹元宵延续了数百年,可以说是远近闻名,是目前广西区极其少见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节目之一”。炸龙活动分两个阶段。年初一至初九白天,舞龙队会向街道的居民一一拜年,并送上用红纸简单制作的拜帖,主人家放鞭炮炸龙后用拜帖包红包交给龙队负责人,以讨吉利;第二个阶段便是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了--初十至十五晚晚饭后,每条街的龙队沿着老街向各神楼拜过之后,便聚集在县城一个三岔路口;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群众纷纷点燃手中的鞭炮,炸向龙身。群龙在鞭炮中穿行,霸气十足,惊险刺激,场面相当壮观。舞龙者一般为该街道的青壮年,他们舞起龙来生龙活虎、灵活多变,象征着街道的兴旺。民间有个说法,舞龙者越多,表示这条街的力量越大。对于龙本身而言,则是龙被炸得越多、龙身被炸得越烂,表示这条龙越受人亲睐,那么这条街道的老百姓来年的日子就愈加红火。
这座神楼名叫“福寿楼”,两侧还有对联:正气冠三界英雄盖世,两剑震乾坤忠烈为神。不知供奉何神?

前行不远,有修葺一新的毛氏宗祠。门前立有旗杆石。


毛氏宗祠面阔三开间,锅耳山墙。柱联为:北国发祥聚华夏,西河秀水衍桂湘。这里面的秀水,当是富川县著名的秀水状元村了,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出了个乙丑状元毛自知。后面会有介绍。

大门两侧次间悬挂多块进士匾。这也不奇怪,单单富川秀水村毛氏就出过进士达27位之多。主间大门上方石匾阴刻黑底红字“毛氏宗祠”四字,两侧则是阴刻黑底金字对联一副:支荣富水,业绍江郎。这里面的江郎,就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地貌之一的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江郎山下的清漾毛氏文化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我们熟知的包括毛主席、毛人凤、毛文龙等名人,皆出于此支。


柱础雕刻祥兽与暗八仙图案。


入内,可见祠堂为两进一天井,两侧设有廊庑;后进寝堂比一进门厅高出不少,需上五级石台阶。


到达镇升街口,对面(西向)又见到一座灯楼--镇武楼。两侧楹联为:显佑古邑行善黎庶见恩荫有偿,威震南疆作恶贼鼠看严惩不贷。

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个人是相当不赞同的。惩恶扬善,就是中国民间最朴素、最基本的生存教条和信仰,至少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灯楼上有神仙塑像,上悬“无容作恶”木匾。


镇升街,是往东的一条主街。当时并不知道,现在老牛当然可以大声告诉大家--这就是旧时古城最早最基本的四条街道之一,通往富川古明城的东门。


一路都是经过仿古化处理的建筑。果然是拆完了老的,最后重新再盖一次...


很快见到东门门楼--升平门。


从里面看,东门楼与之前见到的南门略有不同。下面还是以巨大青石块砌筑,中间留出门道,外侧同样是青砖拱券门;但东门楼门道内侧并没有采用砖拱券,而是直接采用了木平梁上铺木板的形式。


城墙与房屋之间的巷子。由于带有些许失望情绪,当时并没有再继续深入了解,现在回想起来反而觉得十分后悔...冲动是魔鬼,遇到任何情况还是要冷静才是正道。


升平门外观。外面的街道显得较为繁华,原来可以通往古城东边的富川江。我又忽略了...


上部城楼倒还算一致,一层为歇山顶,二层为硬山顶。


门洞上石匾阴刻有红色“升平门”三字。


可惜城楼还是不能上。


重新回到镇武楼。


从镇武楼的楼道穿过,可以看到后面的四进豪宅侧面。再往西就是学校地盘了。按理说,如果不是人为毁坏,这条街可能就是通往古城西门的。


沿着街道继续往北,这一段称为仁义街,也是古城最早的四条街道之一。


一个精美门楼。


可能是觉得是翻新的,老牛就没细看...


沿仁义街继续北行,这一段比较荒凉。北边开阔地带,看到一座古戏台。


楼古戏台呈平面“凸”字形,单檐歇山顶砖木石构造。


戏台台基正中嵌有“仁义街再次重修关岳庙戏台碑记”,时间是1988年。原来这是关岳庙的附属建筑。

戏台中央悬有“气塞苍冥”木匾。

旁边还有一块受人祭拜的奇石,不知是何来头。

对面就是传说中的关岳庙了,三开间两进建筑。

里面也是比较简陋,中间为天井,两侧有廊庑;二进就是正殿。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关注过关二爷的事迹呢?

正殿中供奉有关公、关平和周仓塑像,另外一位不知是谁了。

如果就此打住,可能你就要犯错了。幸好老牛选择继续前进,仁义街在这里已经是改为偏西了,结果就是眼前的景象--居然见到古城北门!

由于古城北门外几乎没啥建筑,所以也算是有着难得的视野开阔了。城楼雄伟耸立,城墙上长满了绿色植物,为古城楼增添了不少岁月的沧桑感。

门洞构造与东门楼一致:外部砖拱券,内侧是木平梁上铺木板。进去的这条街道叫北门街,很奇怪的是,它与南门街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北门城楼居然可以上去,看来是已经修缮完毕。

上楼。城楼前有约一米高的女墙,开有垛口和排水口。


城楼侧面,檐下做有隔墙。


步入城楼内部。原来这城楼是一座假的二层楼,内部并未设置二层楼阁;屋顶主要采用抬梁架构,屋檐分两级,外观上就是两层楼阁了。


二层山墙为硬山顶,一层则是歇山顶。


下了城楼,自然就是沿着北门街行进了。

路边发现一座汪氏宗祠,面阔三间,硬山顶。宗祠大门两侧有三副对联,横联是:东鲁颍川侯,大唐上柱国。汪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后裔。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封叔叔周公旦于鲁国。鲁国传十三代十五君至鲁成公姬黑肱,生长子姬午后,为鲁襄公;而次子因出生时两掌有纹,“左王右水”,因而取名为姬汪,是为公子汪。后因名封爵为汪侯,食采颖川,世称“颖川侯”。大唐上柱国,看过我关于古徽州帖子的估计都耳熟能详了,说的是越国公汪华。


继续前进,又见到一座灯楼。


这次终于看到排位上的神灵名字了:哪吒、大圣...,陈塘,当然是指哪吒的总兵老爸李靖同志了。主旨还是“佑善驱恶”。


又一家祠堂--何氏宗祠。


门当石上雕刻狮子滚绣球。


最后,来到一条东西向的横巷,居然看到熟悉的场景--镇武楼。对面就是镇升街了。


转入南门街,参观告一段落。后来回想起来,也许某些小巷还是可以再深入一些探寻的...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首先心一定要静;少带点主观情绪,最好能忘记自己的存在,完全专注于事物本身才行啊。


回到古城南门,完成一个轮回。


离开古明城,前往南边一华里的慈云寺。

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面积为598平方米。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皆有重修。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战火,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民国4年(1915年),陆荣廷带兵由桂平到富川,游慈云寺时,倡议修一条花街路,连接慈云寺至回犀桥。后经多方努力,终于修成。民国期间这里还曾经被改为“中山纪念堂”。


来慈云寺,老牛的主要目标在于寺后这座古塔--瑞光塔。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始建于明嘉靖四年(公元1555年)。塔名瑞光,乃当地人民取人才两旺之含意;又因塔内供有阴刻观音石造像,民间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楼阁式砖塔,六面七级,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顶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制塔刹。塔身每层皆开有一门,门向依顺时针方向变化;每个券门上方还开有小券窗一个,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3级,可直达顶层。可惜现在已不对外开放。


塔周围墙上嵌有碑记若干。


这一方精美浅浮雕菩萨造像是按照画圣吴道子的画作雕制,落款为“万历甲辰季春朔邑人汪若水刻石”。也就是说,此碑刻成于明代万历甲辰年(公元1604年),已经四百多年了。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观音造像了。

这是一方兰花图,题诗部分因损坏而无法完整识别。

“富川八景”碑刻,每一景皆赋诗一首,够珍贵。

这一方则是之前提到过的,民国四年(1915年)广西督军、陆军上将耀武上将军陆荣廷的题文。陆荣廷是桂系军阀首任领袖,一生故事堪称传奇中的传奇,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百度了。


最后,再跟瑞光塔道个别。

(0)

相关推荐

  • 重建潮州南门三阳门?并不是!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城区人,长光伯也就这个项目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而之所以会提出这些建议,是阿伯以为这个工程旨在重建潮州历史上的"南门"城楼或者"三阳门&quo ...

  • 原来温江还有迎辉楼、来凤楼、望京楼、万春楼和南熏楼

    温江城墙在改建过程中,规模扩大,位置大致相当于今迎辉路.商业街.温泉路.文武路所在的位置.城门有五座,东门--和宁门(今东大街.商业街十字路口附近).大南门--文明门(今大南街.温泉路.文武路十字路口 ...

  • 朝宗门和宗义街,见证江阴不屈之魂

    ★旅游地点:江阴忠义街 虽然江阴有着古老人类活动的遗迹,也不乏春秋战国时的人文历史,可是真正说起来,江阴留存下来的古迹委实并不多,江阴城区的老街,也就只剩下南门处的忠义街. 江阴古有延庆.钦明.通津. ...

  • 潮州南门入口标志物,意义何在?十问

    一个多月来,潮州牌坊街南端出口围起了工地围挡. 就在市民们纷纷猜测是要做何工程之时,微信群里也在传播着数张效果图: 就在昨天,官方媒体也对该工程进行了报道,并正式公布了效果图: 图片来源:看潮州 据媒 ...

  • 桂平:桂平清代古城之八——城门楼

    桂平,古称浔州,州府中心城,自宋代起,才开始在现在城区位置上建城,有了古代城市的模样,一圈城墙,最初只有四个城门,从宋到清,城池建设历十次改扩建后,才有了清代所示的地图样式,不过古人作的地图非常不规范 ...

  • 富川古明城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富川县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今县地属楚越交界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

  • 贺州富川之福溪古村

    距离广西贺州100公里处的富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古地.上篇文章介绍的秀水状元村就在富川,因为去过所以匆匆而过,准备回程的路上偶然听说福溪古村,反正也开车2两小时跑来了,就过去看看吧.一路都是橘子林,看着满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村

    国家民委命名第二批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广西共有38个村寨上榜,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就占了三个名额哦! 据悉,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龙道村

    我一直对于历史文化古村落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假日刚好在钟山县,于是抽空前往回龙镇的龙道村走一走! 钟山县龙道村古民居建筑群是明清时期所建,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村子大多由陶氏 ...

  • 贺州---钟山县大田古村(大田古戏台)

     接着是大田村.大田村,隶属于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位于钟山十里画廊景区与县城中间,距离钟山县城西南方约十公里.大田村也是公安镇人口最多的村,全村共有400余户,3000多人:居民主要为杨姓,分为上大田 ...

  • 贺州---钟山县玉坡古村

    玉坡村,位于钟山县城西约25公里,英家古镇北偏西约6公里处.玉坡村始建于北宋,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村庄.据玉坡<廖氏族谱>关于其始祖廖致政的记载,"旧碑载公系元祐进士,藉江西 ...

  • 贺州---五桂桥与龙井古村(上)

    第二天一早,从宾馆窗户望出去的灵峰. 驱车沿省道327向西南方向进发,几公里之外到达平桂区沙田镇马峰村.专门来看一座古石桥. 就是图中这座石拱桥--五桂桥(后面较矮为现在使用的公路桥). 先瞄一眼周边 ...

  • 贺州---封阳石城(中华古石城)

    贺州,位居广西东部,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也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开放的前沿和窗口,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贺州历史悠久,自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临贺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 【山语城校区】真诚开放助国培,携手交流促发展 ——记贺州、崇左两地教师到滨湖路小学山语城校区开展学习...

    晚秋送暖,云淡天高.11月4-5日,贺州市富川县新教师入职培训班的40名学员.崇左市"国培计划"青年教师助力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小学班)项目培训班的98名学员来到滨湖山语城校区开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