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知县们一个细节,透露出北宋官制的弊端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本期第六十七回!
最近的水浒细节解密,大锤一直在跟列位读者听友,聊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白道,也就是官道,咱们从武官聊到了文官,上一期谈到的是《水浒传》中的知府们,本期大锤要讲述的,就是知府的下级——知县。
在《水浒传》中,知县出没的人数不如知府,但是知县出现的频率极高,尤其是在小说最重要的情节部分,诸如宋(江)十回、武(松)十回故事中,郓城知县以及阳谷知县都是作为重要人物出场的,而且他们在故事中多次助推了关键情节的发展。
比如,郓城知县时文彬在宋江杀阎婆惜以及后来充军发配江州环节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两件事分别引发了梁山好汉在青州与江州的大乱战;而接替时文彬担任郓城县令出场的后一位知县,则作为勾栏女子白秀英的相好的,在逼迫插翅虎雷横上梁山中起到了重要的坏作用;阳谷知县既是武松的提拔者兼贪腐者,同时也是当地恶霸西门庆的保护伞,而且这位知县派遣武松携带财物前去东京汴梁跑人事送礼的安排,直接为西门庆勾引潘金莲下水、潘金莲毒杀武大郎这两件事铺平了道路。此外《水浒传》中还有沂水县令、寿张县令等等,在各类故事情节中作为关键性人物出场。
在《水浒传》中,“知县”这个称呼的出现频次很高,而“县令”则相对很少。其实从称谓的出现角度来说,我国历史上的“县令”出现的要早于“知县”,因为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确立了县一级行政长官为“令”为“长”[zhǎng]的称谓,一般规则是这个县如果是人口超过一万户的大县,那么就称为“令”,低于一万户则就称为“长”。
这种县令的使用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才出现了“权知(某地)县令”这样的说法,这就是“知县”全称的起源,这个称谓习惯延续到了北宋,很多知县就此诞生。进入宋代,县令的全称就是“全知某县事”,因此大面积使用“知县”这个称呼。
在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时期,知县们作为封建王朝的基层官员,其负担的职责和任务是很重的,要负责管辖地方的户口、征税、差役派遣、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救灾赈民、推广教育,平时还要负责断案,甚至还要负责统领驻地的兵马捕盗维持治安。
在《水浒传》中,知县们频繁与水泊梁山好汉们发生的互动,主要涉及断案、治安、劳役以及户口等领域的事务,处理的事情比较多又比较杂,这些情节的安排,是符合宋代历史事实的。
在《水浒传》中,知县们的活动有一个不太引入注意的细节,在这里大锤要重点跟列位读者听友说一说。这就是在书中不时出现的知县任期问题。这个任期跟历史上宋代的县令任期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任三年。
比如宋江在杀阎婆惜之后外逃,郓城知县时文彬按照当时的法条规定,要追究宋江他爹宋太公的连带责任,宋江他爹就拿出了三年前在郓城知县那里办理的与宋江脱离父子关系的公文,因此就免掉了连带责任。
这里通过书中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宋太公实际是在前任郓城知县那里办理的脱离父子关系文书,时文彬刚来还不足一年,因此并不知道这件事。在武松替阳谷知县去东京汴梁跑官行贿,书中专门交代此事背景时提到,这个知县已经在阳谷县到任两年半多了,也正是因为三年任期快满了,他才需要派人送钱去东京运动。
这个三年任期本来是宋代明确的县官到任制度,在北宋初年到中期曾经发挥过很正面的作用,不过到了北宋末年,这个制度本身的负面效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这就是三年任期对于县官和县民来说,太短了。
因为北宋有明确规定,地方官必须异地担任,不得由本地人充任,因此知县们都是作为外地来的官,去陌生的地方上任。这就需要有一个熟悉当地风土民情的时间,通常这个时间不会太短,然后开始颁布自己的各种政策,等到刚刚见点成效,就已经到了第三年了,一般来说,知县们为了保证第三年能够平稳过渡,不出乱子,不影响接下来的升迁,通常会比之前两年要宽厚不少,这往好里说叫宽厚,往坏里说就是混日子、怠政了。
在北宋中期之前,由于官员体系还比较健康,县官们的考察和任用渠道也比较正常,因此这个三年任期的弊端,体现得并不明显,从知县这个基层职位上,确实锻炼出了一批北宋官僚精英,比如我们后世人熟悉的寇准、欧阳修、包拯、王安石等等,都曾经在知县这个位置上做出过很大的成绩,并由此成为当时官场中的耀眼新星。
问题是到了北宋中后期,由于冗官冗员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县令成为朝廷中枢派下来的京官们镀金、混资历的兼职台阶,因此三年任期的弊端也就更加明显了,这是由于知县们在基层又苦又累,升迁机会远远不如京官,很多士大夫文人都不愿意去当县官了,而外派去的京官们当知县又只是为了混个资历,到了任期就赶紧走人,因此三年时间全用来混日子的大有人在。
因此到了北宋末年,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官场上总有人提出,知县任期三年太短,但是实际中,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把这个知县任期延长,因为任期一旦延长,冗官们的周转时间就要加长,出路问题就解决不了;而且士大夫们本来就已经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当这个基层的知县了,如果真的延长知县任期,就更没有人愿意去了。
随着王朝后期统治效用的瓦解,北宋末年的知县制度终于走到了这样的窘境。而这也恰好体现在了《水浒传》中的知县们的活动细节之中。
热门推荐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