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会投降的人——孟达3次反叛,每一次都牵动时势!

汉末三国是一个割据纷争的时代,所以将领投降是非常正常的,但大多数投降往往都是兵败之后无奈投降,而孟达是一个特例。他的一生三次背叛旧主,每次反叛都选在了关键的节点,可以说是最会投降的人了。

第一次,公元211年,投靠刘备

孟达,陕西扶风郿县人,和法正是老乡兼好友,汉末凉州军团割据纷争,陕西也成为战乱之地。所以孟达、法正等人就进入益州避难,共同成为了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刘璋昏暗、羸弱,被地方豪强控制,孟达、法正辗转不得志,唯益州別驾张松善之。刘璋派张松出使曹操,结果曹操看不起形貌不扬的张松,硬生生的把张松推给了刘备。

公元211年,刘璋闻曹操欲讨张鲁,怕被曹操兼并,张松劝刘璋迎刘备入川,讨伐张鲁。刘璋遣法正、孟达各带二千人出使刘备,法正、孟达乘机投靠刘备。刘备留孟达接替张飞任宜都太守。刘备是非常喜欢法正的,所以孟达也跟着沾光,加上孟达本身也有一定的能力,在刘备阵营中混得还不错。

第二次,公元220年,投靠曹丕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私下担心孟达难以独当一面,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关羽包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发兵援助。当时,关羽的战局胜利在望,而上庸等地刚刚归附而人心不稳,因此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要求。

不料,关羽的战局很快就急转直下。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孟达在投降曹魏之后,也希望刘封也能投降魏国。当时,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督领徐晃、孟达等诸军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后来,正如孟达所言,刘封回到成都后,果然被赐死。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

第三次,公元228年,投靠诸葛亮未遂

孟达投降曹魏后,在曹丕时受到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达且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并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

曹丕死后,当时桓阶、夏侯尚都已去世,孟达因心不自安,公元228年在诸葛亮引诱下,企图归蜀汉,孟达又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申仪将孟达计划泄漏,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孟达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当司马懿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时,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斩杀孟达,传首京师。

孟达三次背叛,而且都是主动背叛,一方面是当时大环境如此,另一方面也是个人性格所决定的。第一次帮助刘备进取益州,第二次也是关羽北伐的关键时期,第三次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虽然在三国时代,孟达算不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他选择背叛的时机,却总能牵动时势,也算是非常有意思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

继续阅读(剩余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