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管锥编》研读:《太平广记》是读书人装博学之工具?
1、《太平广记》所“记”载的内容并不“广”
《太平广记》书名的“太平”二字指的是成书时宋朝皇帝的年号“太平兴国”,而“广记”二字不知从何而来。该书的引用书目中有两部书值得注意,一是戴氏《广异记》,一是伪托李翰的《卓异记》。
另外《太平广记》所摘录的内容也并不“广”。如收录了《庄子》相关内容,却只字不提《列子》,另外很多唐朝时的文章也没有收录,收录韩愈文章却没有收录柳宗元文集的内容。在收录编写过程中,编撰人员之一的徐铉有意夹带私货,将自己所写的《稽神录》也录入其中。
2、《太平广记》是读书写文章的法宝
朱熹批评宋太宗每天阅读《太平御览》时说,一国之君竟然以博闻强记为自己的事业,每天读这些杂碎文章有什么意义。虽然批评的过分了,而且还把《太平御览》说成了《太平广记》,但也看得出来,读书人对小说体文章的偏爱。
后来文学史上的一些创作也和《太平广记》有很大的关系。明清时期,通过敷衍扩写《太平广记》中的奇谈怪论,写出了许多有名的拟话本小说。例如三言二拍中,敷衍《广记》的篇目不少。
自《太平广记》刻行于世,笔记体小说在我国成为一股文学势力,许多文学家都有编写志人志怪小说作品,宋朝时的洪迈写了《夷坚志》,陆游、纪晓岚、蒲松龄等等,都是代表。
3、《太平广记》时读书人装13的法宝
《太平广记》篇幅很大,有整整五百卷,所引用书籍有好几百部,这样一部内容广阔,主题多样的书,一般人很难读个遍,更不用说记得住里面的内容了。所以很多人在写文章时,如果是自己生造的例子,又怕别人拆穿,所以一律说这是《太平广记》记载的内容。读者一看,竟然被《太平广记》的名头吓坏,一则佩服作者博闻强记,一则认为作者所言非虚。
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这样装13的毛病。例如中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增加文采和说服力,引用名人名言是常规操作。偏偏有人肚中无货,只好生编硬造一句文绉绉的句子,后面加上一个破折号,写上某某作家的大名,如“鲁迅曾经说过”云云,有的怕中国作家被批卷老师看穿,或者搬出亚里士多德,或者搬出柏拉图,总能唬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