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斋:酷爱写医案的院使

薛立斋(1487—1559),名己,字新甫,号立斋,明朝名医,曾任太医院院使(相当于院长),在他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记载了3000多则医案,被誉为中医史上留下医案最多的院使。事实上,即便抛开院使这个职务的限制,仅作为医生而言,他也是现有记载中留下医案最多的医生。薛立斋能留下诸多宝贵医案,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受益家学 薛立斋出生于医药世家,其父薛铠精于医书,熟谙医理,擅长儿科和外科,曾任太医,官居院使(院长)。薛立斋22岁就进入太医院,虽然仅为低级医士,但也是受了父亲的荫恩之故——其父去世后他被增补为太医院医士,这既是对其亲医德医技的褒奖,也是对他本人医技水准的肯定。薛立斋曾用桂附地黄丸医治好了骊贵人患疽后的“消渴病”,自述这个方子是儿时其父给别人用过的。

二是本人好学 薛立斋善于观察与学习,既学习前人也学习同辈,既学习书本也研读典籍。薛立斋善用童尿,但童尿治跌打损伤并非薛立斋的发明,是他进入太医院不久向一位军官学的。史载,薛立斋“尝询诸营操军,常有坠马伤者,何以愈之?”军官对曰:“惟服热童便即愈”,他在实践中发现此招确实有效,有一次自己摔伤无法动弹时还让人找来童尿自治。曾有一个年龄40多岁的张姓锦衣卫背上长了痈疽,这在当时是非常重的病,薛立斋采用的就是前朝李东垣的艾灸法,史载“不问痈生何处,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效者”。他还经常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子为时人治病,这说明他对前代经典是熟知的。

三是感同身受 薛立斋对待患者无论长幼贵贱都一视同仁。明代知名藏书家沈启原的妻子患疮疡,病情很重,诸医束手,但薛立斋很快就给治好了,沈启原因此与薛立斋成了忘年交。沈启原为我们记录下了这段经历:“当是时,诸医抱囊环立,咸愕吐舌,不敢出一语。而先生率意信手,日剂一二,不动声色,坐而收功……先生之医,殆所谓神解者。”这段话非常生动地记下了诸医为其妻诊病的经过,以及其妻康复后的喜悦和对薛立斋医术的由衷钦佩。薛立斋著成《疬疡机要》后,沈启源为其赋序,他在序言中写道,“视病不问大小,必以治本为第一义。无急效,无近期,纾徐从容,不劳而病自愈。”这段话彰显了薛立斋的高超的医德医技。正是这般感同身受,薛立斋才能真正掌握病因、病状,为撰写医案打下了翔实基础。

四是乐之有心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薛立斋对医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44岁时主动辞去太医院院使一职,专心临证和撰写医案。为了确保撰写医案的正确,避免出现偏差,他博览前人经典,结合实践反复研读医书,做到真正领会。一天,苏州知府去家中看他,见他“蓬头执卷”,“恍然如经生下帷之状”,感慨地说“先生苦心哉”!但薛立斋并不以为苦,他说:“医之道不明,世之患夭扎者,将何所控诉为也。”如果医道不明,就会有人因误治而死,无处控诉。可见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精彩医案的。

总起来讲,薛立斋对后世医学发展贡献甚大。薛立斋创立了温补学派,这与他的职业性质和担任的职务有关。明代的太医院职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宫廷权贵治病,还有一定的卫生管理职能,掌管全国重要药物或施药,要帮助各地治理瘟疫,薛立斋在担任太医院院使期间,就为全国治理瘟疫付出了很大努力。

薛立斋曾和父亲共著《保婴撮要》,此书广受后世尊重与认可。薛立斋著有《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女科撮要》《内科摘要》等13种医学著作,对保存前世药方和明代药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经历和曾身居高位,经其诊视过的病人上至嘉靖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数不胜数,职业涵盖了国君、宰相、军官、商贩、农妇,等等,每个医案记载都很详细,是研究明代病疫情况、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综合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医学价值。(韦钦国)

(0)

相关推荐

  • 《广盛原传奇》纪实文学连载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兄弟别离诉衷情 韩进赴任太医院 书接上文,上文书说到韩进在琼林宴上无心之语得罪了太医院的黄太医,幸好从薛安处想了个明白,但一时又没有办法. 薛安说道:"韩进,你自然不能与那黄太医 ...

  • 《广盛原传奇》纪实文学连载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无心之语惹祸端 有意陷害先招揽 书接上文,韩进参加三月十五殿试之后,三月十八再次进宫参加传胪大典,这传胪大典也就是正式宣布本次殿试的最终名次,这殿试的名次分三等,一甲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 ...

  • 明代太医院“院长”薛立斋的故事(上)

    原创 罗大伦 大伦书院 今天 音频内容 薛立斋简介 来自大伦书院 00:00 06:24 罗博士要开始给大家讲解下一位医家治病的故事了,这次带大家认识的这位医家是明代的薛立斋. 今天罗博士在语音里对这 ...

  • 《广盛原传奇》纪实文学连载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喜事传回云中喜 尽兴而来败兴归 书接上文,韩进等出使朝鲜的人员终于登上了奔赴朝鲜的海船.韩进这是第一次出海,看着茫茫无边的大海有些感慨,原来世界如此之大,想当年自己和义父去个浑源州都觉得是 ...

  • 薛立斋各证医案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一者面色...

    薛立斋各证医案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一者面色黄,吞酸腐,格服理气化之药,大便不,食少体,此胃虚寒,用六君子加炮姜.木香渐愈更兼用四神丸而元气复.此症苦中气虚弱者,用人参理中汤,或补中益气加木香.干姜;不 ...

  • 薛立斋医案7:元气不足导致的虚火,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

    病情:进士王汝和,因为劳逸失养导致精神昏聩.根源是他本人元气虚弱,有虚火. 治疗:1. 用童尿,凉血化瘀,滋阴降火,神思渐爽. 2. 补气血,清热.疏肝之方(参.芪.川芎.当归.玄参.柴胡.山栀子.甘 ...

  • 脾虚了,就中风了!薛立斋的医案,教你健脾防中风,请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名医类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五脏病学> 你好, 我是中医人,文君 ...

  • 薛立斋(1487—1559),名己,字新...

    薛立斋(1487-1559),名己,字新甫,号立斋,明朝名医,曾任太医院院使(相当于院长),在他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记载了3000多则医案,被誉为中医史上留下医案最多的院使.事实上,即便抛开院使这个职务的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二--薛立斋(6)

    写给未来的书 如果您仔细读薛立斋的书,就会觉得他是中医历史上最有趣的人物之一了,不是他的性格有趣,而是他记载的医案太有特点了,他记载了三千个医案,里面患者范围之广前所未见,从皇帝到满朝文武,再到普通的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二--薛立斋(5)

    今天这个薛立斋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开的时间长了些,耽误大家吃饭了,抱歉,但是想要发言的人实在是太多,各位多挨一会儿饿,多给几位同志发言的机会吧. 接下来举手发言的同学叫沈大方,和前面的沈大雅名字很相近,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二--薛立斋(3)

    这话说完没几天,靳阁老就又来找薛立斋了,为什么呢?原来,我们靳阁老的夫人也病了 . 于是薛立斋再次来到了靳府,给靳阁老的夫人做了诊断. 这位夫人的病特吓人,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是"胸胁胀痛&q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二--薛立斋(1)

    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阴云笼罩在大明王朝的上空,此时的朝廷中乱作一团,刘瑾等号称"八虎"的太监集团正在专权,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经常被欺负得晚上回家偷着叹气,有的官员甚至因 ...

  • 薛立斋绝招治“发背”

    北京/李彦奇 明朝的时候,太医院是归礼部管的一个行政部门,不只是给皇上和后宫看病,还会被派到各个部门给不同的人看病. 当时太医院里有一名很棒的医生,名叫薛己,号立斋.一次,他被找去给一名"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