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用笔,无“提按”?! 2024-04-27 18:14:26 与运腕、中锋等概念一样,提按在文献中的频繁出现要晚至宋代以后。提按法得到提倡,很可能与伏案书写的姿势有关。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执简(纸)书写的姿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汉代以来的图像中对此屡有呈现,即使在八世纪的图像中,我们仍能见到经生握卷写经的情景,尽管图像显示,他已有类似桌子的家具作为依凭。 但中晚唐桌椅普遍使用之后,执纸书逐渐为伏案书所替代。清人绘制”拨镫法”一图,垂直执笔;而由空海传入日本的唐人”执笔图”则为斜执笔形象。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执简(纸)书的时代,左右旋转是最省力的用笔方法,而在伏案书的时代,提按无疑是最省力的。 点击图片即刻下单 执笔时毛笔与桌面垂直,使得上下提按渐渐成为表现粗细、顿挫的方便法门,而提按又逐渐与中锋、运腕等合流,以表现书写的力度,如元人胡抵适《答子昭赠笔》有云:”纤圆见伦理,遒劲傲盘折。起伏应提案,顿挫愈健捷。”对力度的要求,又与单字的展大并辔而行,晚明的王铎、倪元璐等人对于提按法都运用得极为娴熟。正如郑构所观察的那样,”夫小字及寸,必须实按其腕,而用在掌指。自寸以往,则势局矣。遂有覆腕、悬腕、运肘、运臂之作。”写寸以上的大字,若用发力、转指之法,必有很大的局限,于是掌指之法逐渐演变为肘腕之法,肘腕之法必难以完全仰仗巧力,这就使得提按有了用武之地。在清代,羊毫广泛为书家所习用。羊毫的优点是蓄墨量足,适合书写大字,缺点在于柔软而腰力不足,若用发力一捻管之法,必然一既不振,故提按成为恰当的替代方法:通过相对静态的锋势调整,来理顺锋毫,展现点画的粗细,处理点画的转换。康雍之际的何悼《唐人双钩右军帖本跋》云:”(王羲之书)虽零落仅存,而风规斯在。如'甚'字下一笔左角重按,横画轻提,右角复按,转处微缺,而后斜耀。褚登善楷法,皆出于此。” 他以”重按轻提”对王羲之《丧乱帖》中的”甚”字作出了符合当下要求的新的诊释。而褚遂良楷书(如《雁塔圣教序》)因为粗细变化较大,被何悼目为王羲之笔法的继承人。 又如蒋衡认为:”至运笔则凡转肩钩勒,须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节之病。”尽管他提倡提按法,但也要求提按的瞬间须有速度,否则便会 “落肩脱节”,可见,他也注意到体现点画衔接的”节点”的重要性。徐用锡《字学箭记》则说:”(公众号:书法临帖帮)书法运用,提起按下,轻重之间,呼吸顿挫之由不可少离。要换笔,又要笔笔起,方是一笔一笔。写行草俱须绕上迎面,下笔方能圆劲得势,若顺笔溜滑,多成垂头塌翼之状,全无精彩力量,不复具体局矣。”这种一笔一笔写行草的提按方法,与王字的 “一榻直下”完全是相左的,他之所以担心”顺笔溜滑”,实与使用羊毫有关。晚清刘熙载还从一个辨证的角度来讨论提按,认为提处当按,按处当提,《艺概》卷五云:”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他认识到提按可能带来”飘” “堕”之弊,亦即点画的粗细缺乏过渡,故重按的粗处木强、牵丝细处轻佻,不过他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难有可操作性。自碑派振兴,体现力度的”涩”——行笔过程中的阻力——成为书法最重要的追求之一,除了中锋、藏锋的要求,提按也是重要的用笔手段。包世臣虽然没有专门讨论,但他所欣赏的姚配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艺舟双楫》附录了姚氏《和东坡韵论书》:”请言使转方,按提平且颇。注墨枯还荣,展豪纠异裹。”注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不平则肉不匀,不颇则骨不骏。圆则按提,出以平颇,是为绞转;方则平颇,出以按提,是为翻转。知绞、翻则墨自不枯而毫自不裹矣。”姚氏自称他的解释是使转之真诊,古人之秘密。在这里,提、按、侧、平,与字的筋、血、骨、肉形成了对应关系,且提按必须与正侧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书法中的 “转”。虽说这些解释都针对大字而言,与晋唐寸以内字的技法并无瓜葛,但清人企图在他们的论述与书法的传统之间能够建立关联,从而具有合法性。作为晚清碑学最重要的推手,康有为也主张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他所说的运笔,就是提按:”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他将提按、圆方与篆隶等比二王今体更为古老的用笔(他所依据的是铭石书,而不是手写体)联系起来,从而有了更强大的合法性。同时,在康有为的笔下,一个精于提按顿挫的书家,虽使用柔软的羊毫,仍能挥运成风:”以腕运笔,欲提笔则毫起,欲顿笔则毫铺。顿挫则生姿,行笔战掣,血肉满足,运行如风,雄强逸荡。”似乎书法的风神,端在于运腕与顿挫了。如此言之,”提按”也就成了用笔的全部。至此,二王的掌指之法彻底为提按之法所替代,而成为一个新的传统。本文节选自《中国书法》原题为:《二王用笔无“提按”》作者:薛龙春 转自:书法临帖帮 赞 (0) 相关推荐 怎样练好楷书 楷书,是唐朝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名家辈出,作品精美绝伦.其中影响深远的便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楷书大家.楷书法度严密.笔力劲健.点画顿挫规整.其艺术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那怎样才能练 ... “二王”用笔,无“提按” 与运腕.中锋等概念一样,提按在文献中的频繁出现要晚至宋代以后.提按法得到提倡,很可能与伏案书写的姿势有关.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执简(纸)书写的姿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汉代以来的图像中对此屡有呈现,即使 ... 旭宇谈艺术·第2期:“二王”用笔大多用侧锋丨私享艺术 编者按:旭宇先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又博学善思,在文苑各领域都有很多闪光的.异于常人的.高屋建瓴的看法.私享艺术特开设专栏[旭宇谈艺术],连续刊载旭宇先生有关艺术的文章.与众多师友一起研习中华文化与艺 ... 当代帖学大师陈忠康,行书巨作《兰亭序》欣赏,取法二王用笔精熟 陈忠康 陈忠康对古帖笔法精准地运用,是其千锤百炼来的,也是最能感动人的地方.至于创新,应是生活的历练.艺术的感悟,假以时日,一定更大放光彩.陈忠康的字看着舒服畅快,自然隽永,可谓是风清气正是也.今天我 ... 中书协著名书法家陈忠康,字体取法二王,用笔精熟法度森严,好字 陈忠康1968年生于浙江永嘉.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现供职于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专职书法教师,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工书法.篆刻.为中国书法 ... “良渚”有解(二)此地无“王” [当前考古] 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使我们知道该地曾经存在一个十分辉煌的古代文明,而考古学家誉之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具说服力的古代文明之一". 良渚遗址规模宏大,其遗迹.遗物表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陕西诗人王醒无诗词(二) 三连一下,欢度五一劳动节~ 莫随残叶尘色染,夕阳穷登攀 [作者简介]:王醒无,网名醒无,陕西长安人,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一直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爱好书法.诗词.散文.带着愉悦的心情, ... 此人行草拜二王为宗,精用笔,结字风神洒落筋骨老健,好帖请收藏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 ... 创作笔记 | 学二王书法怎么用笔?秘密都在这里!!! 王羲之相信大家都知道,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g ... 晚年的文徵明书风为之一变,开始明白“二王”书法的不足,那就是无法写大字,这一点是赵子昂所未能突破的局面,文徵明在大字的创作当中吸取了黄庭坚用笔和结字的体势,并且以他对于“二王”书风的独到领域,在大字创 中国从宋代科举制度成熟之后,在奉行儒家治国理念的思想影响之下,每一个读书人都将考取功名当做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这种习惯沿袭到了今天,于是"高考"成为了许多人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