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68:徐幹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68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徐幹


徐幹(干),字伟长,今山东人。

徐幹的事迹少得可怜,不知从哪作为切入点,在建安七子中,恐怕徐幹是最没有名气的那一个吧,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徐幹的内心很柔软。

当年刘桢因为直视了曹丕的老婆,被曹操罚做苦工。刘桢是一个有傲骨的人,膝下有黄金的汉子,但他对徐幹,却愿意表露出他内心的脆弱。

刘桢在采石场的时候,写了一首《赠徐幹》,徐幹是这样回复的: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当时的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刘桢的下场是咎由自取,他的命运其实完全在曹老板手中,面对刘桢的苦闷,徐幹又不好点破,又不能明确跟他讲道理。

就好像是一个女子,在工作中受人欺负了,回到家向自己的老公抱怨,而这个老公呢,如果理性地分析一下,就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貌似听你说下来,都是你自己不当心惹的祸吧,这些很正常,下次多注意点就好了。

徐幹在给刘桢的答复中安慰道:虽然我们的离别没多久,还不到十天,但我很是想念你啊,仿佛就像是度过了三个春秋。与你很近,但就像是隔着万水千山一样。相信温暖的夏天终会到来,想想看呐,草木是那样的昌盛与繁荣。

各位直男们,多学着点吧,下次有女生向你抱怨、诉苦的时候,想想徐幹吧。

当然了,徐幹与刘桢同为男性,但有的时候,知己之间的情谊也可以是如此的细腻而娇柔。

徐幹的一生,亲眼目睹了曹操杀边让、杀孔融。也许,徐幹的内心也冷了吧,如果说其他建安七子的文字有如奔流的激水般勇往直前,那么徐幹的文字就像泰山般沉稳。

比起孔融、祢衡、杨修、甚至是陈琳、刘桢,徐幹显得有些深沉。徐幹喜欢反思,在那些感性的诗歌中,总是很难融入理性的力量,于此,徐幹将一些言不能尽的思辨,放进了他的哲学论文《中论》中。

在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一种被约束的不自由感,想飞却不能振翅高飞,想躲也已无处可躲。文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一统的理想,因此,他们比谁都迫切天下重归一统,然而,现实却是四分五裂,随后三分天下。

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聚在了一起,以文会友,对酒当歌,纵使无味,也好过清醒地活着。

寻常人大都得过且过,天塌下来照样过,换个皇帝无非就是换个姓而已,他们就像是一个看客,也许他们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力挽狂澜,于此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从古至今,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经常与现世背道而驰。

幸运的是,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遇到了知己,但是他们又明白,就算是知己,也只能是缓解阵痛而已,治标不治本。

可能很多时候,他们的感情在寻常人眼中,是找死,是玻璃心,是矫情。

但是在知己眼中:兄弟,我懂你的感受,因为我也是这样,这并不是矫情,也不是玻璃心,而是一种情怀。

徐幹写了六首《室思》,其中有四句是这样:不聊忧湌食,慊慊常饥空。端坐而无为,髣髴君容光。

在汉桓帝时期,有一个女诗人叫徐淑,她的丈夫常年在外,怕她一个人太孤单,于是给她送去了很多的饰品与胭脂,还将自己经常弹奏的琴也送去给了她。

亲爱的,我不在的时候,就让我的琴陪着你吧,我知道你很想我,我也很想你,见琴如见我,这样就可以减轻你的相思之苦了吧。

不要,我带着头饰照着镜子的时候就会想到你在我身边的样子,弹琴的时候就会触景生情。我化妆,我美丽,只因为你,装扮成美美的样子只给你看,弹出的曲子只想让你聆听,而今你不在,我连装扮自己的心情都没有啊!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也许说的正是如此吧。

襄子唏嘘,也不知该写些什么好,不如就此打住吧。

217年,爆发瘟疫,徐幹病逝。

襄子之前没有想过要这么细地写“建安七子”,觉得具体写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陈琳和孔融就罢了吧,后来为了囊括更多的人物,将刘桢与王粲也纳入了其中,另外的阮瑀、徐幹与应玚,感觉没啥好写的,就算写也会写一个三人的合传。

后来在深入的时候,襄子突然有了一种感动,也许,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作为切入点,于此,也就这么写完了。襄子自知见识有限,难免会有挂一漏万的情况出现,不过能将他们的事迹写下来,也不算是一种辜负吧

在《真·三国志》快结束的时候,襄子也会写“竹林七贤”当中的每个人物,相比于“建安七子”,他们的故事更加生动人心,那就拭目以待吧。

END

欢迎在底部留言,精彩的留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