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童年回忆(线描画) 越看越泪奔回不去的快乐童年!

童年早已离我们远去,人到中年,岁月的风霜凝结成了我们眼角的鱼尾纹。我们在现实的生活里奔波忙碌着,疲惫的心灵,早已蒙上灰尘。

不过童年时光不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因为那是我们一生最无忧无虑、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冬天,我们在生炉子的教室里上课

昨天晚上完成了一张在冬天教室里上课的画。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条件还不是很好。秋天,学校就要组织学生们上山打柴、起明子,以备入冬后生炉子取暖用。柴火就码放在教室的最后面靠墙的地方。炉子一般都由每天的值日生早点儿赶到教室以后生火。教室里温差也挺大,离炉子远的同学冻得嘶嘶哈哈,一会儿就得搓手跺脚;炉子四周的同学当然暖和多了:烤半边脸,呵呵......

小雪花从密封不严的窗缝、门缝吹进来,我们伸出冻挠箍(可能是满族语)了的小手,认真地在田字格、方格本上写下我们童年的记忆......

这里提起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很多叫“x文革”、“x卫东”、“x要武”、“x红卫”、“x造反”、“x立新”等等有着明显时代烙印的名字,就连我们入少先队的时候,都叫红小兵。“红小兵学冬子”一直是我们每节课上课前由文艺委员领唱的保留歌曲......

老师就离开了那么一小会儿,教室里的“风景”。

借点儿钢笔水儿呗

冬天,上学、放学,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快捷工具:脚蹬子

打哧溜滑

在上下学的马路便道上,调皮的孩子们弄出了一条接一条的冰道。那是我们漫长的路上的一大乐趣哦 。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放学极少有家长或老师跟着,老老实实地走路不是我们的个性,一路打着哧溜滑,把冻出来鼻涕一抹,嘿嘿,高兴着嘞

不过现在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马路上打哧溜滑是很危险的。

放爬犁,是我们童年冬天放学后和寒假里最快乐的运动项目啦。爬犁有带拐头和不带拐头的(拐头用来控制方向),或坐或趴,或者大家把爬犁前后链在一起,放下山坡。最前面的是负责把舵的,一旦方向控制不好,大家一齐窜到雪坡上或雪堆里,人仰“犁”翻,大家别提多开心啦

嗑松籽儿

松籽儿是我们东北林区的特产之一,属于坚果类的,营养很丰富。

小时候特别喜欢嗑松籽。嘿嘿,现在牙口没那么好了,改用小锤儿砸,还要把握力度,要不就砸烂了。现在有烤开口的,那就更省事了。

很多同学也许没见过松籽儿的原生态包装——松塔。把整个松塔丢进刚刚烧过火的灶坑里(南方叫灶膛吧?)烧一下,把表皮烧差不多了就可以新鲜“出炉”啦,说新鲜,是因为松塔表皮燃烧时会散发一种非常好闻的松油子香。下面的工作就是。。。。。

家乡那条河,给童年的夏天带来了多少欢乐,现在已经说不清了。唯有妈妈们河边捶打洗衣的身影还在眼前;孩子们在石头围起的河泡子里光腚狗刨的欢笑声还在耳边......

扑蚂螊

蚂螊是白山的方言,实际上它就是蝴蝶的一种,体形大些,翅膀的图案更漂亮,所以更招孩子们尤其是小姑娘喜欢,把它们夹在不常翻动的书本里

抠核桃

咱们长白山区的核桃,其外壳比南方核桃厚实得多,我猜想可能主要是为了保证里面的果仁能挨过漫长寒冷的冬天,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被虫子嗑透,还能防止变成野猪、黑瞎子等动物的美味。

不过它还是没逃过人类的智慧,把核桃扔进刚烧过火的灶坑里埋上一会儿,嘿嘿,他们就像被挠了痒痒——都开嘴乐了

大年夜放鞭炮,那时候孩子们特别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大家拿着小灯笼,成群结对去邻居各家拜年,得到的顶多只就是几颗水果糖和一小把瓜子,那也乐得够呛,大鼻涕一抹,又去另外一家啦......

听评书

“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12点整。通化人民广播电台,现在继续播出评书《隋唐演绎》,由鞍山市曲艺团单田芳播讲......”

“......程咬金骑上他那匹宝马良驹:卷毛狮子兽,大肚子蝈蝈红,手拿两把板斧,话不多说,上去搂头就劈了下去,嘴里还喊着:劈脑门儿...扎眼仁儿...砍排骨......”

那个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杨家将》,还有单田芳播讲的《隋唐演绎》......中午回家赶紧扒拉两口饭,就跑到同学家一起听收音机,下午一溜小跑去上学,怕上课迟到啊

女孩子玩儿的游戏——跳皮筋儿

再发两张女孩子们的游戏,其一就是下面跳皮筋儿这幅。

小时候经常看姐姐们和其他女生在一起跳皮筋儿。有时候她们人手不够了,就把俺生拉硬拽地叫去玩儿,不过就是给她们当个皮筋儿架子而已。每个人的游戏过程都一样:从低到高。皮筋儿高度依次从脚髁—膝关节—腰部—胸部—头部,你在哪个难度上没过关,就换别人来跳,下次轮回来,你再从上次没过关的高度上接着跳。如果大家记忆出现偏差,难免就有争执。一般至少要3个人才能玩儿,那样才有意思。实在没人,把皮筋儿套在木桩子上也凑合着一个人“独乐乐”了。

为了省钱,那时候的皮筋儿都是用解放卡车轮胎的废弃内胎剪下来,一圈一圈的,断开再接长,所以一根皮筋儿好多个接头。

小时候,父亲给我做了一个高丽爬犁,可惜我一直没学会滑它。这种爬犁有带座凳和不带座凳两种,滑姿为蹲坐式,下面只有一个刀刃支撑,向前滑的时候需要借助两根冰杖推进。这种爬犁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孩子玩儿了,大家知道吗?

(最好的刀刃用的是伐木用的油锯片,钢口硬,也耐磨)

扭大秧歌的来啦——童年春节记忆之二

上大街(读gai)看扭大秧歌是童年最盼望的热闹,那个年代各单位真是动员一切能力办好自己的秧歌队,从服装到道具,各单位互相叫着劲。

参加扭秧歌的大都选中年以下体力好的,似乎那时候参加扭秧歌活动也得不到什么酬劳,但大家扭得格外卖力。

因为大部分人都化浓妆或带面具,所以有时候连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也不能马上认出秧歌队里的哪个是邻居家熟悉的大哥哥或大姐姐,直到他或她扭到到你眼前,冷不丁大声喊你一声小名:“小x的!!!”,吓你一跳。这倒成了童年的有趣回忆。

林海运材忙 :冬末春初公路上大开化,卡车驶过,飞溅起泥点子,大家赶紧躲避。

年夜饭

我的画作是反映70、80年代的东北过年风俗的。

那时候孩子们特别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大家拿着小灯笼,成群结队去邻居各家拜年。不管去的人家熟悉不熟悉,进门了就跟着前面的小朋友喊: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婶婶过年好!!!嘴甜点儿没错。得到的顶多只就是几颗水果糖和一小把瓜子(条件好的人家能预备些花生,那就赚咧),那也乐得够呛,大鼻涕一抹,又去另外一家啦......

锯木头、劈柴禾——我的童年记忆

林区木材资源丰富,家家户户都烧木材取暖(现在看来那是对天然林木资源的很大破坏,但当年很少有人家烧煤,基本都烧木材)

这张画的场景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是没有体验过的

电影就要开演啦!——童年看电影回忆之一

我们家乡的电影院文革前建成,那时候叫“工人俱乐部”,算是我们那个地区当时最豪华的电影院了。

童年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文革期间的一些电影如《决裂》、《青松岭》、《春苗》、《闪闪的红星》、《烽火少年》等等,76年以后解禁的许多老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上甘岭》、《五朵金花》、动画片《大闹天宫》等等,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拍摄的许多影片如《黑三角》、《保密局的枪声》、《庐山恋》、《小花》等等,还有外国影片日本的《追捕》、南斯拉夫《桥》、法国《佐罗》、美国《未来世界》、印度《大篷车》《流浪者》......真真是数也数不完,大都是在这个电影院看的(还有很少部分是看的露天电影)。

当年这样的集体包场看电影活动对我的童年来说,其快乐不亚于过年......

再后来我们家里有了黑白电视,看电影的次数就少了,再后来都离开了家乡,再后来俱乐部也不再放映电影了,成了一座有纪念意义的保留建筑......

?!:“这是谁的狗爪子!

看露天电影:要开演啦!

小时候,在我家附近的半山腰上,当年曾经长时间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通讯班,他们的营地有一块大约近半个足球场大的平地。那时候为了加强军民关系,地方和部队就不定期地放映一场露天电影。这样的活动,不用统一通知,早有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了。天刚擦黑,各家男女老少,有说有笑地都带着板凳、木头板子等等,早早地赶到部队营地,先占一块好地方再说。孩子们的兴奋心情就更不必说了,在大人们前后追逐嬉闹。银幕前面坐满了,孩子们就跑到银幕后面看“反片”,也别有情趣。有些电影看过了,仍然兴致不减,伙伴之间常常对某个故事情节或扮演的人物互相面红耳赤地争论,伤了和气便互不理睬对方几天,然后没什么理由,又和好如初地搂腰抱脖一起上学了,这就是我们的童年。。。。。。

看露天电影

第二幅:让孩子们激动的片头出现了......

看露天电影

第三幅:电影故事情节进入高潮——真正的敌后武工队队长出现啦,假冒的武工队吓得差点拉裤兜子了,大家那个激动啊!!!

跟在社员后面畈土豆

我想这张画反映的情景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

当年我们林区采伐过后留下来的荒山被当地的生产队用来做为耕地。秋天生产队开始收土豆,我们这些小孩和许多妇女都带上柳条编的土篮子和背筐,远远地跟在畈土豆的社员后面继续翻地,寻找没有畈净的土豆。当然人家生产队是不让的(他们还要二次翻地)。有专门负责看地的社员,就来轰赶我们。大家远远看见他大声咒骂、有时手里还拿个土碦垃,凶巴巴地跑过来,赶紧做鸟兽散,但也不跑远,就躲到远处观望。等他一走,嘿嘿,俺们再“杀他个回马枪”。借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当年的游击战术,那叫“你赶我跑,你停我歇,你走我回,你疲我乐”。战利品嘛,就是全家人一两顿土豆餐,可有成就感啦。现在的孩子体验不到喽。

现在回忆起当年那个有着“群鼠戏猫”般的劳动,还是觉得有意思。

盛夏,我们在大河里捞鱼——童年夏天快乐记忆

回想起来,大约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开始从哥哥手里接过了他小时候玩过的破渔网。暑假里,约上几个玩伴,一起去河里抓鱼。抓鱼的方法也简单,仅两人配合即可:一个人撑开渔网站在下游,另外一个人在上游不远处,用翻地的镐头,由远及近地翻动河里的石头,到了渔网前了,赶紧起网!!!

看看网里都有什么?两条小泥鳅、一条小白鲢,不错!高兴!邻家小弟小妹,站在河边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这边的丰硕成果,嘎嘎乐:快点儿拿过来呀,放到罐头瓶子里!!!介孩子,光顾跟着跑了,一个趔趄,来了个嘴啃泥,膝盖嗑破了,咧嘴,就是不哭,那点儿注意力全在网里的小鱼儿身上了。。。

玩高兴了,跑的最远的时候,沿着小河,从我们那里的机械厂一直走到职工医院上面(有10多公里的样子)。因为害怕医院旁边的太平间(大人吓唬孩子,说那里经常有诈尸的),就不再往下走了。扛着我们的漏鱼之网,从公路回家喽。

“日落西山红霞飞,我们捞鱼把家归,把家归。。。米扫拉米扫。。。”

弹溜溜

童年的快乐游戏。这些游戏比较普及,大家都玩过。弹溜溜,游戏规则不一,我们小时候的玩法是:先在选择好的一块地面游戏区域内,在地面高点或坡面上用小棍儿抠一小窝坑,窝坑大小深浅以刚能容纳下半个溜溜为宜(选择的窝坑位置越刁钻、窝坑越浅,则游戏难度越大),参与游戏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或先后站在划定的起步线外,分别向小窝扔掷玻璃溜溜。离小窝最近者首先开始向“高地”上的小窝发起冲击,根据各自溜溜离小窝位置远近轮流“进攻”。

先进小窝的溜溜叫“有鬼”了,就像有了超级武器,可以接着立即对尚未进窝的其他任一“光腚”溜溜(没有鬼的)进行碰击,被击中的“光腚”溜溜归“有鬼”者所有,如此这般。如果未击中,就轮到其他“光腚”溜溜继续进窝。两个“有鬼”者相遇,不能一击致命,需要碰击对方三次,叫“扒皮”,被扒了皮的溜溜没有了金钟罩护体,只有乖乖受降。这个环节常常是孩子之间产生口角的环节,因为被扒皮一方此时是非常难受的。而对方也非常气人,用很小地力度碰击被扒皮的溜溜,防止拉开距离,而最后一下(第四下)赢溜溜的碰击,则经常使出很大力度来表达胜利的快感。万一这最后一次碰击失手,对方则爆发“劫后余生”的欢呼。

整个游戏过程中充满着欢快、紧张、激动、沮丧等等情绪

“姐就咬一小口”

“冰棍儿......冰棍儿......”

弟:“姐,我要吃冰棍儿!”

姐:“我兜里就有五分钱,只够买一根。”

姐:“弟,让姐咬一口,就一小口。”

弟:“嗯......”

又见炊烟升起——挑水记忆

我们小时候,很多家庭大一点儿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为大人分担家务活。挑水就是其中之一。

镀锌铁皮水桶(我们方言叫水筲shao)和扁担挑子都是为成年人身高和负重能力设计的,孩子挑水一次只能半水筲,挂钩也要回钩一下,挑起来水筲才能离地足够高度。摔跟头弄坏水筲的情况常有。初学的时候脚步踉踉跄跄,重心也掌握不好,到家的时候水溅出得差不多了,嘿嘿......

您小的时候挑过水吗?在这样的水井里往外拎过水吗?那可是需要一点儿小技巧喔。

俺家大黄

小弟:“哥,我要骑咱家大黄!”

大哥:“不行,狗不让骑,小心它回头咬你!”

小弟:“才不会呢,我刚才把你饭盒里的饭都偷偷给大黄啦。”

大哥:“啊?我......那也不行,骑狗烂裤裆!”

小弟:“妈说了,我没有裤裆”

大哥:“......”

又尿炕啦?

哥:“噢,昨晚小弟又尿炕啦?让哥看看这回画的是那个国家的地图?”

小弟:“......”

猫咪:“妙~喔~”

小笨狗:“吾~望~”

(这张是描述现在的)麻木地走在这个喧嚣的都市大街,人们被汽车声、人声和风声裹挟着。

突然,“啪~啪~”,两声鞭炮爆响,吓得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人们打了一个激灵。也惊得我站在那里,望着几个顽皮的孩子在大人们的责备声里哈哈笑着跑远了......

哦,就快过年了,都市里根本闻不到过年前的气息,这点年味儿,竟是调皮的孩子们带来的......

又起风了......

正月十五滚雪去!

农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的晚上,我们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滚雪去。

期三、五半天课,中午放学回家,大门锁着,翻过杖子,还是进不了屋,就在院子玩呗......中午放学回来,有时爸妈和哥姐们还没到家,院大门上一个大铁将军把门(那时候记得是“永固”牌的多)。男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的,妈妈不放心我带钥匙。

开不了门,俺就从杖子上翻过去跳到院子里,可是房屋门还是上锁的,唉,只好在院子里自娱自乐了。

那时候我们都住平房,独门独院的。家里养了几只鸡,当然还有猫狗,它们就是俺这段寂寞等待时光里的玩伴咧。抓抓鸡,逗逗猫,撩撩狗,想想也怪没意思的,干脆,把老师留的家庭作业都写完算了,下午就彻底放开了玩儿去了。

等了不知多久,太阳都偏西了,爸爸妈妈回家了,直接就奔过去嚷嚷:“妈~~,我饿了。。。。。”

小时候第一次坐火车,是跟随父母去通化.....

在粮店领粮

线描的形式

欻嘎拉哈的画。

欻(chua,三声)嘎拉哈,是东北女孩们子玩的一种的游戏。嘎拉哈是满族语,指的是羊或猪的后腿上的一小块骨头。骨头上的筋肉尽量去掉,在阳光下暴晒几日再清理一下表面就能玩了。一般女孩子们喜欢给嘎拉哈涂上红颜色。4块(或更多)嘎拉哈和一个装上大豆的布口袋就是简单的游戏工具了。

嘎拉哈有4个面,玩法非常简单:4只以下只能用一只手玩,4只以上可以双手。我记得姐姐们玩的规则是先易后难,先把全部嘎拉哈的凸面或凹面摆放一致,然后单手上抛口袋,在口袋空中起落的空歇,只能用那只手去翻转嘎拉哈,并在口袋落地(炕)之前接住。先是一次翻转一个,到后来要一次翻转4个。没接住口袋或嘎拉哈的面翻错了就算输。

不过小弟们可不大喜欢姐姐们玩这东西,经常来捣乱,姐姐们只好把小弟哄睡或打发走了事。

一代拓荒人

白山已经被国家认定为资源枯竭城市。实际上说的不是白山市区(市区只有人力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而是指白山所辖周边林区和矿区资源。

我画了一张当年拓荒人的画,表现的就是当年这些老一代人的风采。

资源是老一辈采挖砍伐的,但是他们只是响应国家号召,他们拿到的,只是养活我们这些孩子那点儿微薄的薪水......

在我们童年的许多游戏里,扇pia-ji这个游戏的记忆最深刻。pia-ji(因为找不到这个词汇,用拼音代替了)有两种:一种用纸叠成的,四方形。另一种是用纸壳剪下来的,圆形的。我们不喜欢玩纸叠的,因为太厚,不容易翻转,多了也不便携带。

为了便于区分pia-ji的两面,孩子们就给其中的一面用模子盖上了图印。图印多数是用印泥盖上去的,红的,也有用蓝墨水盖上去的。有图案的pia-ji非常受大家的喜欢。图案真有很漂亮的,比如古代的将士的头像、西游记里的人物等等。为了做pia-ji,不知道偷偷用掉了母亲医药箱里多少的注射针剂包装盒。

我喜欢刻模子,用的材料一般是胶合板比较多,但是那时候不好找。桦树皮比较软,好刻些,但是不耐用。可惜那时候没有合手的刀具,只能用断锯条缠上布条,免得咯手。

大我13岁的大哥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去了。好在他们集体户离家不是很远,每逢寒暑假我都能坐哥哥开的手扶拖拉机去他们那里玩儿。那些日子留下了很多记忆,比如下面这个画面:

集体户有自己的饲养场,大猪只能呆在猪均(不是人均哈)不过10平米的单间里,有床无被,没有卫生间(注:有卫生间它们也不会去)。大猪们活动少,为了长膘。只把断奶的小猪放出来,让它们撒欢。每每饲养员挑着猪食担子刚进场院大门,小猪们便“嗷嗷”叫着扑奔聚拢过去。猪食桶还没落地,就被小猪们连撞带拱,猪食溅出一小半儿。瞧着小猪贪婪吃食的样子就很可笑。

前日看见大家议论老式的蒸汽机车。恰好我曾经画了一张家乡小站,发上来让大家拍拍砖。说实话,图里的火车头,我是找了网上的照片参照画的,毕竟细节记不那么清楚了。

同学们有去过长白山旅游的,如果走的是通化—白河铁路,就一定经过我的家乡。小站模样基本没变,但是再也看不到呼哧呼哧地跑、高声大气地喊的蒸汽机车咧(那条铁路线90年代中期还偶尔能看见它的身影)

(0)

相关推荐

  • 情感小窝:老了想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做不到,怎么办?

    静心简语 情感小窝 问:当我们老了,最想和孩子在一起,可孩子们却只想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我们该怎么办? 静心简语 回答 "当我们老了,最想和孩子在一起,可孩子们却只想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我们 ...

  • 东北老家的记忆

    篇名:东北老家的记忆 文字:部分取自经典 图片:多数取自网络 背景音乐:古筝曲<云水禅心> 编辑:心是莲花 打场. 打场是用牲口套上磙子,将谷.高粱.稻.麦.豆等作物从杆棵上脱离的一种农活 ...

  • 以手指环绕做举杯状,敬往生!

    想搜<比利蒂斯之歌>听听那诗一般的旋律,结果跳出来痛仰乐队的<公路之歌>,也罢,看来网络搜索引擎,也善于应付.世间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你本意初衷是这样,可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被曲解 ...

  • 从属相看人,越看越准!

    北辰论道 东方智慧的践行者,国学经典的传播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不同属相有不同的性格.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片尾曲:年轮 从一出生,每 ...

  • 越看越心宽的几句话?[赞][赞][赞]

    越看越心宽的几句话?[赞][赞][赞]

  • 佛说:越看越宽心,人生越顺利

    做人做事,很多话,来不及说,很多事,来不及等,多少的付出,只是人到中年,多少的无奈,只是换来一句苍老,只是一段往事,擦去人生的记忆,留下最后的辜负. 敬意的想起,只是一道温柔,一道再见,多少的撕心裂肺 ...

  • 20幅极品花卉,越看越醉!

    陈师曾 荷花 ..................................................................... 没骨写法,笔笔到位.绿叶红荷,有浓浓的文人气息 ...

  • 这种画法既完美又简单,越看越想看

    这种画法既完美又简单,越看越想看

  • 有一种高级美叫“衬衫+牛仔裤”,百变经典又显气质,越看越耐看

    夏天的穿衣步骤和冬日相比,确实省时又省力,不需要再结合多款单品就能够打造出完整的穿搭.如果你还在绞尽脑汁地考虑服装如何组合,不妨直接运用衬衫和牛仔裤的结合,演绎出高级美很简单,还可以根据衬衫以及裤装的 ...

  • 国画大师关山月高清精品108幅,越看越爱!

    关山月 关山月(1912-2000),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后任小学教师,其绘画才能被高剑父发现,遂入春睡画院学习.1939年起,从广东出发,到各地深入生活并写生.以山水画 ...

  • 让人心情变好的句子,精致有个性,越看越爱

    一. 假如哭的时候,没有人来哄,别怕,正好学习坚强:假如烦的时候没有人问津,别愁,正好学习承受:假如累的时候没有人靠,别慌,正好学习自立.破茧的蛹能成蝴蝶,想要成长必经磨练. 二.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 ...

  • “我”字丢了一撇,越看越想看!

    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 商人说是金钱 政客说是权力 明星说是名气 军人说是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