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计划”之一“三十六宅”
市光路132-146弄36宅是1933年民国实施“大上海计划”之一建筑,由兴业信托社在五角场镇中部,市光路、民府路建造了混合结构的花园住宅36幢,又称“三十六宅”。建成后,出售给当时的市府高官和工商人士、大资本家居住。抗战胜利前夕,别墅被美机炸毁2幢。解放后,修复原貌,后来,因为新市中心区完全被废,三十六宅别墅也就几乎成了农舍。整个别墅周围除了原居民外已成为了外来务工者集聚地,原花园多为农地。目前外墙粉刷一新了。 上海早期的花园住宅,仿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式建筑的居多,平面强调对称,立面追求气派,装饰考究细致,意图形成气势雄伟的建筑风格。中期,较多出现西班牙式的花园住宅,其建筑装饰多采用花铁件,室内装饰简洁,层高一般较低,屋顶采用坡度平缓的筒瓦,南面设敞廊或阳台,以适应上海的气候条件,这是上海花园住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后期,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式花园住宅,其建筑设计注重功能与形式并重,外形追求立体效果。 民府路一侧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面积 | ||
市光路133弄 | 三十六宅 | 花园里弄 | 1933年 | 砖木三层 | 36幢 | 8376平方米 |
建筑造型配以当时的新型建筑材料,其总体布置一般正屋朝南,基地力求方正,院内广植树木,宅前植以雪松、龙柏、香樟等长绿树种,有的设置大理石雕像或喷泉作为花园的中心,有的利用天然地形绿化草坪,宅院周围砌筑高墙或围以篱笆,以形成一个独家的小天地。
另有少数花园住宅沿用中国传统住宅的布局,在宅前垒假山,筑亭阁,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当然,这些花园住宅的主人要么是殖民主义者、传教士、到上海淘金的外国冒险家,要么是军政要人、富商巨贾、贵族后裔。至于那时建造花园住宅的用途,不外乎是显示权势或地位,投资保值或获取租赁收益,馈赠亲属或金屋藏娇,兼做官邸或行宫等。
据《上海地名志》资料,新市区的路名有系统完整的规划。东西向主干道以三民路、五权路命名,南北向主干道以世界路、大同路命名,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分治、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张。四条路在市政府大楼处(今上海体育学院)相交,将市区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区域,并分别用“中、华、民、国”作为首字命名各个区域内的纵向道路,以“上、海、市、政”为首字命名横向道路,以“府”为首字命名市政府大楼附近的道路。当时共有规划路名130多条,至民国21年(1932年)已筑路近40条。
-
(2015-09-14 16:45:40)
-
(2015-09-13 18:15:13)
-
(2015-09-12 16:05:51)
-
(2015-09-11 16:21:28)
-
(2015-09-10 16:45:23)
-
(2015-09-09 15:24:29)
-
(2015-09-08 16:32:42)
-
(2015-09-07 16:18:18)
-
(2015-09-06 16:47:45)
-
(2015-09-05 1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