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河,高热,咳嗽方,咽,口

一高热

柴胡清热饮

[组成] 柴胡50g,人参20g,黄芩50g,板蓝根30g,甘草15g,青蒿10g,地骨皮15g,常山5g。

[功效] 清透热邪,滋阴凉血,和解少阳。

[主治] 无名热或高烧久治不退,体温在38℃~40℃之间。

[方解] 两者配伍,具有和解少阳兼清上下内外及半表半里之邪热的功用。

陈老运用柴胡清热饮治疗高烧长期不退,体温达38℃~40℃时,一般皆重用黄芩、柴胡达50g,均有效;若外感病后,低热日久不退者,可用柴胡清热饮加沙参、麦冬、生地。

咳嗽

(一)肺热咳嗽

1清肺治咳汤

[组成] 紫菀15g,款冬花20g,杏仁10g,桑叶30g,桔梗20g,炙枇杷叶20g,前胡20g,橘红2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20g,天冬20g,白薇15g,党参20g,细辛5g,可酌加黄芩、百部、牛蒡子、五味子。

[功效] 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主治] 肺热咳嗽。

(二)肺虚咳嗽

1养肺治咳汤

[组成] 党参30g,甘草10g,杏仁10g,阿胶10g,知母10g,大枣10g,乌梅6g,罂粟壳6g,地骨皮10g,桑皮10g,紫菀10g,款冬花30g,橘红20g,瓜蒌20g,桔梗15g,天冬15g,百合20g,陈皮20g。

[功效] 补气养肺,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主治] 气虚久嗽、慢性支气管炎。

3温阳益肺汤

[组成] 人参10g,甘草10g,杏仁10g,阿胶20g,知母20g,大枣10g,乌梅10g,罂粟壳10g,地骨皮15g,桑白皮10g,附子10g,干姜10g,细辛6g,沙参50g,天冬30g,枇杷叶20g,苏叶15g,蝉蜕10g,熟地黄20g。

[功效] 温阳养肺,滋肺润燥,通宣理气,止咳化饮。

[主治] 肺虚久咳、顽咳、咽喉不利、寒饮内停。

[方解] 本方也是由人参养肺汤加味而成。即在养肺汤的基础上加附子、干姜、细辛、沙参、天冬、枇杷叶、苏叶、蝉蜕、熟地而

4滋燥治咳汤

[组成] 太子参15g,炙甘草15g,天冬10g,炒杏仁10g,黑芝麻10g,霜桑叶20g,生石膏20g,蜜麻黄6g,细辛5g,五味子6g,生地10g,阿胶10g,法半夏10g,辛夷5g。可酌加海浮石、百部、火麻仁。

[功效] 养阴清热,滋燥润肺,解表治咳。

[主治] 肺燥咳嗽或感受温燥所致咳嗽。

[方解] 临床中燥咳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甚则咯血丝痰。

在慢性咳嗽中也很多见,一般多属肺阴虚兼有燥邪或为肺燥咳嗽,治

猫爪宁嗽汤

[组成] 猫爪草30g,百部15g,沙参20g,百合20g,玉竹30g,党参20g,杏仁10g,陈皮10g,紫菀10g,款冬花30g,桔梗15g,瓜蒌20g,细辛6g,干姜6g,白芥子10g,苏子10g。

[功效] 滋阴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宁嗽。

[主治] 阴虚久嗽。

鼻敏喉咳方

[组成] 辛夷10g,白芷10g,藿香10g,防风15g,炒苍耳6g,细辛6g,牛蒡子15g,炙甘草10g,桔梗15g,青果10g,沙参20g,杏仁10g,云苓20g,法半夏10g,陈皮10g,诃子6g,乌梅6g。

[功效] 疏风解表,脱敏止涕,化痰止咳。

[主治] 过敏性鼻、咽、喉炎所导致的咳嗽。

[方解] 许多人在冬春季节对气候或花粉过敏,经常风一吹就打喷嚏、流眼泪、咽痒、鼻塞、咳嗽,甚至影响发声,导致声音嘶哑,语言不利。从临床中观察,此属风寒过敏者居多,因鼻而影响咽喉,继而出现咳嗽,故治疗鼻咽部过敏是治疗的主要着眼

[方解]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中咳嗽病人非常多见,男女老少皆有发生,而且多反复咳嗽,久咳不止,这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同时与结核病世界性卷土重来也有关系。许多人咳嗽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气喘,或为隐匿性哮喘,或为变异性哮喘,或为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或间质性肺炎,或结核尚未被诊断,或结核所致之咳嗽等;因其久嗽耗气伤阴,所以在治疗上宜益气养阴,化痰止咳,祛邪平喘,本方的配伍组成主要兼顾这些

喘息性支气管炎70岁

汤,而加补骨脂、淫羊藿、何首乌、灵芝、细辛等补肾平喘药,黄芪、党参用量加大。先服7剂,服后感觉良好,继续服用2周。后因其他不适而换药,又感气喘,遂改回服用加味定喘汤,仍有效,患者不愿停药,按冬病夏治的原则,嘱该患2天服用1剂,或1周服用2剂,慢慢调理,再无大的发作。

治疗慢性病,须善于能防能守,有些病就是贵在坚持长期服用某方某药,方见疗效,但前提是医生须辨证准确。

加味定喘汤

[组成] 炒白果仁30g,蜜麻黄6g,法半夏15g,紫菀10g,款冬花30g,桑白皮10g,杏仁10g,苏子10g,黄芩20g,白芥子10g,葶苈子(布包煎)50g,红枣10枚,党参30g,黄芪20g。

[功效] 宣肺降气,化痰平喘。

[主治] 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哮喘及隐匿性哮喘等。

(一)虚劳咳喘

。处方:扶正以参附汤合生脉饮,祛邪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小青龙汤加减。人参20g,附子10g,五味子20g,黄芪80g,甘草20g,炒葶苈子(布包煎)50g,麻黄10g,干姜6g,桂枝6g,白芍50g,细辛10g,法半夏20g,大枣10g,瓜蒌仁10g,橘红20g。水煎1剂药液150ml,分3次服。

二诊:4月3日。药后痰减少,喘稍缓,呼吸缓和,尿量增多,咳减轻,脉仍沉微小急,苔白腻。病势稍见好转,守上方再进2剂。

三诊:4月7日。痰饮大减,咳喘平定减半,浮肿大消,唯神疲乏力,动作气喘,已思食,脉沉微稍有力,已不急,苔白腻渐减,病有生机。处方按上方减附子5g及瓜蒌仁,加三子养亲汤(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投3剂。

四诊:4月11日。药后痰饮初平定,不动作已不咳喘,症现一派虚象,苔薄白而腻,脉沉缓,肺胸之水大除,故咳喘平稳,其动作而喘者为气虚,不能相续尔,改用补中益气汤合小剂量的小青龙汤及三子养亲汤。处方:黄芪80g,人参20g,白术15g,陈皮7g,升麻10g,柴胡5g,甘草10g,当归身10g,黄精40g,麻黄3g,干姜5g,白芍30g,细辛3g,五味子5g,桂枝6g,半夏10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6g,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7剂。

五诊:4月18日。服药7剂后,诸症状皆平复,但咳喘多年,久伤肺气,累及心脏,宜大补心肺之气,助以小剂量活血通络之药,改成丸药缓缓图之,嘱必防止外感。处方:人参50g,黄芪80g,山茱萸30g,山药30g,莲肉20g,阿胶15g,橘红40g,半夏20g,炙紫菀15g,炙冬花25g,甘草20g,二地各20g,五味子15g,苏子15g,白芥子15g,莱菔子15g,黄精50g,龟板30g,枸杞子20g,丹参30g,当归20g,丝瓜络20g,瓜蒌仁10g,云苓30g,赤茯苓20g,桂枝10g,炒杏仁15g,红花10g,地龙30g。共压细面,每丸3钱,每次1丸,日3次,以善其后,后经随访得知,病已治愈。

(二)重症咳喘

但考虑其病已8年,加重已有2年,故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服药2月余。咳喘明显减轻,痰量减少,可以平卧,说明肺气得宣,水饮得化,气机上下调达,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益肺中药如淫羊藿、补骨脂、人参、五味子、麦冬、白术、云苓、紫菀、款冬花等,以善其后。治疗近半年,病告痊愈。

青龙柏枣汤

[组成] 麻黄6g,桂枝10g,白芍40g,干姜10g,甘草10g,细辛10g,半夏15g,侧柏叶50g,大枣7枚。

[功效] 温经散寒,宣通肺气,行水化痰。

[主治] 寒邪外伤,咳喘痰多,气逆不能卧。

[方解] 本方由小青龙汤加侧柏叶、大枣构成,故名青龙柏枣汤。小青龙汤为治外寒内饮的著名方剂。方

慢性咽炎

咽喉干燥不适,伴口干,少数人伴口渴,甚者口苦,且多在夜晚出现,临床中十分常见。陈老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用清热生津法为主的润喉汤来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之说,很多四十多岁之人,夜晚易出现口干、咽干,伴咽喉隐隐作痛之感,感冒时加重,但并无糖尿病、甲亢等疾患,西医一般皆诊为慢性咽炎,特点皆久治不愈。中医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特别40岁以后之人,体内腺体分泌减少,气阴不足,加之有内热,

润喉汤

[组成] 山豆根15g,射干10g,盐柏15g,金果榄10g,玄参15g,生地25g,天花粉50g,麦冬30g,柴胡20g,白芍20g。

[功效] 清热生津,养阴润喉。

[主治] 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症。

滋燥育音汤

[组成] 桃仁9g,红花9g,当归10g,生地12g,玄参9g,沙参20g,柴胡10g,桔梗15g,甘草20g,金果榄12g,党参30g,黄芪20g,黄精30g。

[功效] 活血滋燥,益气育音。

[主治] 声带疾病、声音嘶哑或声带小结。

[方解] 许多人因职业原因导致声带肥厚、声带息肉或小结而声音嘶哑,讲话费力。中医认为,系劳伤过度,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不行血,气滞血瘀所致。

鼻息肉

【病案举例】

陈某,男,23岁,1965年诊治。年少时反复发作过敏性鼻炎、鼻渊,以致后来长出鼻息肉,鼻不通气,曾手术治疗后复发,服用通鼻排毒方半年余治愈。其治愈的关键在于坚持服药。

通鼻排毒方

[组成] 辛夷15g,白芷15g,川芎25g,薄荷15g,细辛3g,苍耳子6g,黄芩25g,生地25g,石膏15g,黄芪25g。

可配合攒竹穴针刺1分或半分深,留针5分钟,勤捻动,促进通气。

[功效] 疏风清热,升清降浊,通窍醒脑。

[主治] 鼻息肉、鼻渊、鼻塞及过敏性鼻炎。

口腔溃疡临床十分常见,新发者,用大量石膏有效,但久病者,单纯清热则无效。本方经验在于附子、干姜的运用,在于育阴和阳的治则。

清火消疡汤

[组成] 升麻6g,黄连6g,当归6g,生地20g,牡丹皮20g,生石膏30g,牛膝10g,知母10g,麦冬15g,干姜6g,附子6g,玉竹20g。

外用肉桂、儿茶粉末与麻油涂抹溃疡面。

[功效] 滋阴清胃,育阴和阳,消除溃疡。

[主治] 口腔黏膜多发性溃疡及白塞综合征。

顽固性口腔溃疡

【病案举例】

许某,男,54岁,干部,1980年1月初诊。

病史 1970年春季起口内不适,咀嚼食物疼,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为顽固性口腔溃疡。拟从脾胃阳伤、阴火虚张生热为治。处方:党参40g,黄芪40g,附子15g,肉桂10g,干姜10g,连翘50g,生地20g,白茅根20g,防风30g,羌活5g,水煎服。服12剂后来诊,病情大见好转,口腔溃疡大部消失,嘱仍按前方服药。1个月后因腹痛、腹泻来诊,仍遵前法,重在升胃气。处方:党参25g,白芍25g,白术20g,黄连5g,水煎服,因其久病嘱坚持服此方。

五诊:5月13日。口腔溃疡消失已月余,唯仍有腹痛、腹泻。又嘱继服前方2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追访至今未复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