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资讯】阿尔兹海默症首个国产新药上市,质疑与期待并存

11月 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原创新药甘露特钠胶囊(GV-971)上市,这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

GV-971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与上海绿谷制药联合开发,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原创新药。该药的获批上市,填补了过去17年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甘露特钠胶囊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该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广泛热议。

有部分人因为之前绿谷的“灵芝宝”抗癌药品宣传事件,而再次对其持怀疑态度。我们平心而论就事论事,确实是一码归一码。

不过业内对此确实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一是,对疗效的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最关键的24周到36周,对照组的情况出现了谜之恶化。而且ADAS-Cog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容易在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出现快速的变化,这正是本药物适用的人群。所以这个实验在很多医药行业的人看来,有点一言难尽的味道。

二是,对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理解释,部分人似乎并不买账。这款药物的动物实验结果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提出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影响大脑,降低神经炎症。然而在人类试验中,我们没有看到降低神经炎症的任何数据。“肠道菌群”理论本身就被认为有些“玄学”的意思,被认为是生物学里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目前,GV-971的获批是“有条件批准”。同时,国家药监局要求“上市后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试验数据”。

新药研究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更多患者当中得到验证,现在的基础研究只是冰山一角。期待着绿谷接下来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要求,做新药上市后再评价和真实世界的研究,并为我们以及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带来更多振奋人心的结果。

更多关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究

  

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疾病发生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

Aβ 假说: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表达聚集成的淀粉样斑块;

Tau 蛋白假说: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后错误折叠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而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都会导致脑细胞死亡,引发阿尔茨海默症。

20年来,企业在阿尔茨海默症新药领域的研究比九死一生还要惨烈。AD新药研发失败率极高,成为最出名且让最多企业折戟的“大坑”。根据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发布的报告显示,1998-2017年期间,全球已有146个AD药物在临床中遭遇失败,仅有4种药物成功上市。

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AD药物共有5个,即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美金刚以及多奈哌齐+美金刚复方制剂。但这些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MDA拮抗剂,只能达到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不能彻底根治老年痴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并在使用时注明「来源:衡道病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