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当“朋友圈孝子”啦,这样照顾老人更有“孝”

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曾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顾问、奥巴马的医改政策顾问。在他五十岁时,曾经也是医生的父亲罹患肿瘤逝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将自己行医数十年的经验和作为子女的观察和体悟融汇贯通,最终成书。本书涉及养老、临终护理及面对死亡三个层面的话题,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分享的三个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照顾长辈,分别是充分理解、有效评估、合理照顾。

充分理解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长辈们是老顽固,讲不通道理,为什么他们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通情达理?这很有可能是老人们特有的“高龄心态”造成的。

001 害怕失去隐私权。曾有位老阿姨开玩笑,她喜欢一家养老院,是因为在这里她可以自己上厕所。由于如厕时是老人摔倒的高发期,很多专业机构会强制专人陪伴老人如厕。类似的,还有在家里装监控摄像、或者请人24时“盯梢”等,这些让老人们失去隐私的“照顾”,其实也很伤人。

002 害怕失去自由。每天起卧时间固定、饮食固定、24小时巡查、不准出门,只能躺在床上看电视……这不是监狱,这是一间条件设施一流的养老院。因为对于养老机构而言,保障老人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减少活动就能减少摔倒的危险、不出门才能绝对安全等等。缺少自由让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像犯人,他们在养老院里出现了抑郁、体重下降等症状。。

003 害怕失去伴侣。根据哈佛大学历时九年的研究显示,年迈夫妇可能因为一方丧偶而增大死亡率,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碎综合症”。有些老人在照顾另一半时,精神和健康状况良好。但伴侣一旦离世,就会出现萎靡不振、突发性疾病等症状,一年内的死亡率将增加16%-18%。

有效评估

很多时候,长辈们即使生病或者行动不便,也因为害怕我们担心而不愿实话实说。那我们如何透过长辈们“美丽的谎言”,发现他们身体的真实状况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专业健康评估标准:

001 八大日常生活独立活动:能自行购物、做饭、洗衣、清理房间、服药、打电话、处理财务、单独旅行。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他们就不适合独自生活。特别提醒大家,缺少独立活动能力的老人,是受到诈骗、偷抢等犯罪的高危人群。

002 八大日常生活活动: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如厕、进食、穿衣、洗浴、下床、整理仪容、离开座椅、行走。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些,那么他们就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时候他们需要专业的照顾。

这两个“八大标准”,涵盖了生活的基本层面,不仅用于对老人的衰老程度评估,也用于对重症病人、残障人士评估。如果我们发现他们无法独立完成上述标准活动,就要有意识地开展针对性的照顾了。

合理照顾

对被评估为不适宜独自生活或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长辈,我们应当如何照顾呢?结合本书作者的调研与我国国情,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001 社区养老,子女关心。在长辈们还能够独立生活时,建议让他们在原本居住的社区养老,子女们采用探视、询问、带父母定期体检等方式照顾父母。年迈的人要适应新的环境殊为不易,尽量减少对他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顺其自然更加合情合理。

002 “一碗汤”的距离。如果长辈进入到不能独立生活,但可以生活自理的阶段,“有距离的亲密”是最为合适的。可以让父母换房或租房到子女居住地附近,最好以“一碗汤端过去还没冷”作为标准。晚辈要经常观察他们的身体、精神状况,安排好他们的居住环境,以舒适和障碍少为原则。一旦老人们出现频繁摔跤等状况,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003 有隐私的密切护理。当长辈进入到生活无法自理的状态,有条件的晚辈可以将其接到家中、请专人照顾;也可以与长辈协商,将他们送到养老机构。在选择机构时,千万不要被硬件设施迷花了眼,要多观察居住者的精神状况。最好选择有单间、有自由活动度的机构。老人们搬入新家后,晚辈们也要时刻探望,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进入到重症监护阶段,保留一扇能关上的门给他们,让他们时刻有隐私权和安全感。

“子欲养而亲不待”往往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如何更好地照顾老人,减少遗憾的发生?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照顾长辈,也更好地为将来的老年生活打下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