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冬旱”,立冬将至,这天下雨好不好

“立冬”顾名思义是冬天的开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一般都出现在每的11月7-8日之间,今年立冬节气的日期为阳历11月7日、农历九月廿二。

这个节气的含义为秋季即将结束冬季将要开始,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寒冷的气候马上就要来到了。

明朝文学家王稚登曾作《立冬》一诗,诗云:“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作为一首“节令诗”,描绘的是深秋时节就要过去了,天气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季,今晚的天气就要比昨晚冷多了,实际上就是说冬季来了天冷了。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冬旱”,就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俗语之一,简而言之立冬节气到来的时候,如果下雨那么就应该预防烂冬现象出现;

相反如果立冬时没下雨,则要预防冬季旱灾的出现。立冬将至,这天是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

第一、立冬有雨防烂冬

立冬之前也就是霜降之后,正是农村地区秋收的关键时间,也就是说在立冬之前秋收基本结束了,北方绝大多数地区都进入了冬闲期。

按理来说无论任何节气或天气,都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了,那么为什么农民还特别关注立冬呢?

实际上立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气那么简单,因为对于有经验的农民而言,立冬这一天是否下雨或者说雨水量多少,会直接影响冬季的天气情况,亦或是来年的农业生产。

农村俗语"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可见立冬下雨可能会导致生活遇到困难。

如果立冬这一天出现了雨雪天气,那么整个冬天的降水量就会增加。如果冬季的时候阴雨连绵,那么地面就会特别泥泞,对于出行有非常大不利影响,所以才有“烂冬”的说法。

一旦出现“烂冬”现象势必会影响,温室大棚中的蔬菜生长,所以很容易让农民遭受损失。

当然有一些地方对这句俗语的解释,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他们认为“烂冬”虽然会让冬季天气受影响,但是却会对明年的春播有很大益处。

因为冬季雨雪天气较多,必然会让大地得到充分的滋养,这样就有利于第2年的农作物生长,并且在秋季的时候还能大丰收。

第二、立冬无雨防冬旱

很显然,这句俗语和“立冬有雨防烂冬”截然相反,立冬下雨就容易“烂冬”,而不下雨则又会出现冬旱。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立冬不下雨,就预示着整个冬季雨雪天气比较少。得不到水分滋养的大地就会特别干燥,这样第2年春季的时候就不利于春播。

因为种子需要水分的滋养才能茁壮生长,一旦失去了水分或水分不足,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死秧或长不大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农民特别担心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讲立冬无雨,也就意味着春季也很可能降水过程,这样就很容易在干旱高温天气中,导致秧苗被晒死或出现病虫害。

在这里用河南地区作为例子,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河南省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在立冬这天到来之际如果没有降雨,那么按照俗语中的说法,这些地区冬季的时候降雪量也会较少,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降雪天气,这样的天气现象也并非没有过。

为了能够提升冬小麦的存活率,这些地区的农民就会给小麦浇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冬旱灾害出现。

虽然北方地区冬季基本上不进行农业生产,但是也要积极为第2年考虑。因为立冬降水少说明冬季干旱的几率特别大,在这种前提下春耕之前一定要做好灌溉工作。

当然,这两句俗语只是农民,根据多年的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窍门。

或许这两句俗语中所说的并非真实,但是大家也应该提高警惕,毕竟有的时候未雨绸缪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因为麻痹大意,我在这里就耽误了第2年的农业生产。

结 语

俗语作为古代社会中的通俗文化之一,实际上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口活文化。在众多关于农业方面的俗语中,这两句有关立冬的俗语非常具有代表性。

因为从立冬有雨、无雨两方面,提醒了农民应该懂得农时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