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回老家探亲,乡亲们跟他借钱,他说我比你们还穷

在一千多名开国少将中,彭显伦的名字不是很耀眼,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看看他担任过的职务就知道了——

红一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委、滨海军区后勤部政委、华东军区供给部政委、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

显然,彭显伦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是一个出色的后勤干部,自然就没有那么多出风头的机会了。

彭显伦1895年生于广东南雄县,这个年纪在开国将帅中算是比较大的了,大概也只有朱老总(1886年)、刘伯承(1892年)、张云逸(1892年)这几个人比他大。

彭显伦参加红军也比较晚,都已经35岁了,在一帮十几岁二十出头的战士们中间,显得老成持重,因此被分配到后勤部门,负责后勤供给。

众所周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一支部队中,管后勤的往往比在前线打仗的责任更大。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彭显伦带着后勤人员翻山越岭,宁可扔掉食物,也绝不能丢掉背包里的纸币,那可是红军的救命钱。

彭显伦管后勤,想给自己弄点好处实在太方便了,可他从来不占公家的便宜。早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时,他就得了严重的肺结核病,苏区又缺少药品,组织觉得这样不行,就批准每月分给彭显伦两只鸡和白糖、鸡蛋。

当时每月能吃到两只鸡,简直就是奢侈的生活了,彭显伦却说:“大家有的连盐都吃不上,你们让我吃鸡和白糖?不是让我脱离群众吗?以后还怎么带大家干革命?”

组织上也急了,说这是你生了病才给你的,没病还不给你呢,必须收下。在“威逼利诱”之下,彭显伦才勉强收下了鸡蛋,但两只鸡坚决不要。

彭显伦经手的钱财物资不计其数,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少拿一点,别人就能多拿一点。”

抗战刚开始的1937年底,彭显伦分到了一件棉衣,穿了几年呢?一直穿到抗日都快结束了,这件棉衣早就破得不成样子了,补丁层层叠叠,足足有20多个。组织几次给他换,他都坚决不换,直到实在不能穿了,彭显伦也要废物利用,把棉衣拆了做成鞋,继续穿。

彭显伦虽然名气不大,但在他的老家广东南雄县,可是个大人物,也是南雄县唯一一个开国将军。

建国后,彭显伦有一次回南雄老家探亲,刚到家,老乡们就围了过来,一是来看看他,二也是有目的的,“老彭,你现在当了大官,回来光宗耀祖,你看我们这么穷,能不能帮我们一点?”

彭显伦哭笑不得,说:“我回来一不是光宗耀祖,二来我也没钱,比你们还穷。”有的乡亲不服气,说:“别哄我们了,谁不知道你是在部队专门管钱的,怎么会没有钱呢?”

彭显伦一听这话,正色道:“你们说的没错,每天经过我手上的钱,成千上万,我只要想捞,每天拿一点,我就能成为富翁。但这些钱是公家的钱,是人民群众用血汗挣来的,我一分钱也不能动!再说,我们现在是供给制,我连工资都没有,吃住用都是公家的,只有少量津贴,我只能从津贴里补给你们,可那也没多少钱。

乡亲们都有点想不通,彭显伦又耐心地劝说:“不要说你们穷了,现在我们刚刚建国,全国人都很穷,但我们不要怕穷,只要好好干,早晚会富起来的,如果总是跟别人伸手要这要那,那永远也富不起来。”

别说乡亲们了,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彭显伦也不会给他特殊照顾。彭显伦参加革命后,把儿子留在老家当农民,到了建国后,彭显伦如果想帮儿子,是很轻松的事,但他却只是让儿子继续在老家务农,只要不是太大的困难,都要自己解决,不要想着靠父亲。

但可惜的是,因为积劳成疾,彭显伦1958年就病逝了,年仅63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