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家庭的没落
阿华嫁给张实的时候,阿华的父母是不太高兴的。
阿华家虽然不是富户,但好歹是在县城立稳了脚跟的,阿华的父亲还端着铁饭碗呢,况且,阿华还是独生女。
而张实,农村家庭,兄弟姐妹5个,他是长子,也是家族里唯一读书出来到县城工作的。其他的近亲,要么还在村里靠天吃饭,要么就还在学校靠家里给生活费。
阿华父母毕竟见识多一点,知道农村的长子责任巨大,怕阿华嫁过去受委屈。况且张实工作几年居然没有存下钱来,连彩礼都出不了一分。
可是,世间总不缺痴女,阿华铁了心要嫁给张实,她还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和张实都是上进的人,一定可以过好日子。阿华的父母只好搜刮了一下家底,拿出5万块钱,送女儿出了嫁。
办婚礼的时候,阿华把存着嫁妆的存折摆在陪嫁的箱子上面,供宾客们参观。宾客们都赞张实好福气,娶来的老婆又漂亮,嫁妆又多。
婆婆在一边陪着笑,等晚上撤了席面,她却用家乡话对围坐着的张实的兄弟姐妹们说:“当天村里有3台结婚酒,人家的媳妇陪嫁一辆车!”
阿华听到了,听懂了,心里满不是滋味,她忍不住叫道:“我们也打算买车!过些日子就去看的!”
可惜,车子没有买成。
婚礼刚过不久,公公就病倒了,很严重的病,要做手术,6万多的手术费怎么办?其他兄弟姐妹都说没钱,最后凑了近两万,阿华觉得自己已经是这家的人了,不能见死不救,于是,嫁妆就拿出来填了。
可惜,公公还是没有留住,办白事的钱当然也是张实出了大部分,婆婆许是悲痛地神经出了问题,居然指着阿华,说她进门坏了家里的风水,说她克死了公公。婆婆被人劝走了,阿华哭了。
阿华心里涌起了巨大的愤懑,可是她尚年轻,也深爱着张实,这种愤懑居然被她生生转为一种动力。她决定要一心一意经营好和张实的小家庭,让婆婆看看他们家能娶到她阿华就是福气。
要想让日子过得舒心,需要自己的房子,阿华做梦都想在工作的城市有自己的房子,她和张实就把买房的目标作为家庭奋斗目标,每天朝着这个去努力。
刚开始,阿华和张实的工作稳定,但收入并不高,小两口子倒是干劲十足,一边学习考各种证书,一边找兼职机会。阿华也开始学着老一辈精打细算,她跟着张实住着嘈杂的群租房,身上的衣饰加起来不超过50块,外出吃饭只去沙县小吃,取消一切要花钱的业余活动。
阿华就像是勤劳的蚂蚁,辛苦地一点一点地从外面赚来财物,存起来建设自己的家,不知疲倦。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着家里银行账户的存款慢慢增加,在她心里,这是未来自家房子的一块块砖。
可是这种平淡的幸福也难有。
公公走了,婆婆没有收入,弟妹们还在读书,需要生活费,社交费。怎么办?张实出钱,谁让他是哥哥,有工作?
家里逢年过节要采购节礼用品,祭祀,老家人情往来,老家各种修缮,家居添置事项,需要钱,怎么办?张实出钱,谁让他是长子,而且结婚了?
婆婆身体有头疼脑热,要看病,平时要吃补品,日常要生活,需要钱,怎么办?张实出钱,谁让他是家里唯一赚钱的儿子,公公走了,他就是养家的主力。
阿华只能看着,银行账户的数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降下一些。那财富的蓄水池除了进水口,还有出水口,好像永远都无法注满。可是她又能说什么呢?
张实是家主,是长子,是哥哥,他做这些都是天经地义,人伦纲常。她只能乖乖地做一个贤妻贤媳。
这些日常琐碎的付出尚且能忍,最怕的还是张实偶尔接到老家电话,不是这个叔叔家要买鱼苗要借钱,就是那个伯伯家娶媳妇要凑彩礼,甚至还有侄子要学车借钱。他们觉得张实是家族里最有出息最有钱的人,一有困难就第一个要想到他。
张实竟然都应了,阿华找他吵闹,他就开始细数小时候这个叔叔帮了他家多少,那个伯伯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支援了多少等等,他们找他借钱,他是无法拒绝的,他需要报恩。而且,他也非常享受家族里人对他的这种吹捧,不借,岂不是没了面子?
可是,当阿华看到借给叔叔的钱变成了叔叔手里的最新款智能手机,借给侄子的钱变成了侄子女朋友的新包包的时候,她几乎就要崩溃了。她在家里转着圈,把找点东西砸个稀巴烂,可是最终,她只是剪烂了自己在网上10元钱买来的布提包,砸碎了自己充话费399元送的合约机,就和着泪水窝在床上失眠到天明。
张实呢,只是叹气,同意把借钱的口袋收紧。
房价一直在涨,小两口存款速度一直跟不上,阿华计划着跳槽。
她找到新工作,工资翻倍,她一跃成为张实家族里赚钱最多的女人了。想起婆婆一直看她不起,她就忘了财不露白的道理,当她虚荣地宣布自己收入翻倍的消息后不久,张实就接到了几个电话,不是祝贺,是借钱,阿华工资翻倍,他们开口的数目也翻了倍。
阿华终于明白,她是跳不出这张网了,这张网里的每一个结,都带着吸盘,牢牢吸附在她和张实身上,不停地吸他们的血,有多少,吸多少。
她给自己省下的每一件衣服,都会穿到别人身上;她舍不得吃的每一口美食,都会吃到别人嘴里。别人不用付出辛劳,却能心安理得地享用她用血汗换取的果实,为什么?凭什么?阿华实在想不通,但也挣不开命运,在每一个漫漫长夜里,她都为这个问题辗转反侧。
阿华从此病了,精神衰弱,新工作也辞了,只能靠张实一个人养家养婆婆。张实的老家人倒是再也不打电话来了,阿华的日子比以前清静,只是她的买房梦,再也不能实现了。
听说张实的弟弟毕业后找到了高薪的工作,全家人都很开心,阿华尤其高兴,不是为了张实的弟弟,是为了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