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清泉:“烧脑”的赵欠文(短篇小说)
文/清泉
大千世界新鲜古怪,万丈红尘轶事奇闻。诸多罕见让你想象到脑袋抽筋,联想到反应短路也思虑不出阳光下竟有如此无奇不有,空气中竟有这般趣味杂谈。我的故事估计又爆趣燃笑料,铺荒展诞了。
赵欠文是脱贫村“喇叭叉”队长赵少把唯一宝贝儿子。被视为掌中活宝。可只要瞟一眼,就能立马把他锁定在“机灵虫”“鬼机灵”之编外。
上学上得特别早。不足六周岁,就被连拖带拽、连哄带骗送进了学堂。说是学堂,其实是村子里三间低矮破落,墙不挡风,顶不遮雨的茅草房。屋子里光线微弱,即便外面艳阳高照,屋子里照旧暗云密布。
由于茅草房饱经沧桑,年代久远,每逢刮风下雨之际,学生们就不亦忙乎。不是急着堵门窗,就是慌着躲雨水。紧张一片,乱作一团。
用来传道解惑的小黑板是稀疏平常的几块拼接在一起、面积不足两平米的长方形木板。木板上抹有一层极不均匀的黑色油漆,这样就可以板书“撇捺”了。小黑板的表面不是很光滑,也不是很密实。躺在上面的一道道缝隙,一个个坑洼吞粉咽尘,遍布着星星点点、斑斑白白。小黑板虽普通、粗糙,但在它上面却书写着一段:老师刻骨铭心的行云流水;记录着一群学子:朝斯夕斯的横平竖直。
如今,这块小黑板已经被远去的岁月消化得无影无踪了,可在我澄澈的记忆中,它仍旧明晰可见。
村子里所有一、二年级的学生皆集中在这所屋子里接受老师耳提面命的。
赵少把有他不为人知的盘算!他要让儿子赢在抢跑线上,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村中也逢人便抖出那句“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的警句。这些都是他把赵欠文过早地送进学堂的主要原因。想想赵欠文幼小的脊梁上就背负了全家人的云云“重”望,真是虐待了他的小身板。赵少把做梦都在幻想着这所学堂会使赵欠文展开聪慧的翅膀,扬起出息的风帆,开启灵动的大脑,走向耀祖的彼岸。显赫门庭,光前裕后!
总之,赵欠文的每一滴血液里都流淌着“喇叭叉”的希望,每一个细胞里都灌满了赵少把的期待。
为了赵欠文上学的事,“喇叭叉”队长只差入寺烧香、拜佛、祈求、祷告了。可赵欠文偏偏不提那一壶,不买那一账,不吃那一套,不上那一路。他缺少识文认字的天赋异禀且与生俱有。
上小学一年级,大部分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还在自家的院子里捏泥巴,捉迷藏,跳方格,走羊窝,掼花牌……等到这一群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他还在一年级原“班”踏步。眼瞅着比他入学迟的学生都一个个升到二年级,他的成绩报告单上依然是格外注目的“留级”两个字。真不知道他有没有怀疑过一次脑细胞。
赵欠文在一年级风雨无阻了四载也不见他在学业上有什么起色,有什么收成。唯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在上一年级的第二年就“荣升”为班长。这也成了赵欠文语言中的津津乐道,神情上的得意洋洋,动作里的手比足划。
老师让他上黑板听写生字“人、口、手”,他运笔成风地写成了“入、口、毛”;让他背诵唐诗《咏鹅》,他拉开嗓门背成了“倒骑牛,倒骑马,倒骑黄牛该雷打”。
特别有一次,老师让他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可他读成了:有一日,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是一天,不是一日。”老师平静地纠正说。
“老师您错了!一天不就是一日,一日不就是一天吗?”
“书上是一天,不是一日。”
“那课本错了。您也错了。”
“老师没错,书本也没错,是你读错了。要依着课本读。明白吗?”
“一天,有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又读错了,”嗓门高了三度,“‘有’在前面,不是在后面!”
“老师,‘有’在前在后不都一样吗?非要照着课文读吗?”赵欠文嘴里嘟囔着,“老眼光,不知变通!”
“那当然!是必须!”老师的声音上升到五度。
“有一天,有一只小猴子下山来。”赵欠文双手捧着课本继续着。
“多了个‘有’,你是属老鼠的吗,这么不长记性!”老师开始上火了。
“老师!要有——前后都要有——不好吗!”
“不好……不能都要有!该有的有……不该有的不能有。别再……读错了!再读错,戒尺……伺候。”老师的话语在颤抖。
“哦!”赵欠文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谨言慎语地读着:“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
“怎么没‘来’啊!”
“老师——我不敢去,我最害怕您——打手心。疼得要命。”
“我不是让你到我面前来!我是问你,怎么没读出‘来’啊!”顿了顿,“这回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成绩’‘花样’来。”
“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读出‘成绩’‘花样’的!我对信心发誓!”
“那我相信你!”
“好的!”赵欠文成竹在胸,又认真地读起了课文,“有一天,一头小猴子……”
老师急忙拦声打断:“是一只!不是一头!!”情绪彻底奔溃。
“我在家里经常听妈妈说,一头猪,一头牛,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头小猴呢!”
“‘只’用于较小的动物,‘头’用于较大的动物,所以只能用‘只’,不能用‘头’。”
“那——老师——您——比我大,我能不能——称您为‘一头人呢!’”
老师气得呼吸急促,直翻白眼。嘴巴里接连不断地曰:“孺子不可教也!孺子不可教也!‘喇叭叉’要绝望矣!赵少把要绝望矣!”
要说赵欠文还真是寒窗苦读,竟然一节课的时间也没把一句话朗读完美收官。
赵欠文在学校的表现早已被几个调皮、淘气的学生奔走报告给“喇叭叉”队长。这让平时趾高气扬的“喇叭叉”队长颜面扫地,威风挂起。
爷爷赵大头得知后愤怒于色,指着赵欠文的脑门吼:“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你就不能不吃馒头争口气吗?难道你的脑袋被猪肉汤泡过了吗?难道你的脑袋是榆木做的吗?你把我们家祖宗八代的脸都丢尽了!让你爸在村中怎么抬起头面对众邻乡亲。”
爷爷如此恶语飘荡、谩骂流浪,赵欠文积蓄在心底的陈年憋气终于毫无顾忌地爆泄了,进行一番激烈地绝地反攻。不甘做唯唯诺诺的奴隶。
“也没见你争啥气,倒是空气浪费了不少。别人当了三年兵,光荣转业,一个个在乡委会谋了一官半职。特别是你那个战友——郑班长,人家可是平步青云成乡里的‘鸡头’了。往那儿一站,那派头,那架势,那气魄,俨然就是林里鸟,天上凤,人中龙。空气都敬畏三分。可你呢!当兵不到仨月就受不了那份苦,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多少年小鬼不见灯亮,人后依旧走到人后。半死半活的毛毛虫一条。你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傻瓜,就是蠢夫。
不错,现在村里有好多人都说我是‘老班长’‘老革命’。可比你这个半路逃兵硬气多了。要说我丢了历代祖先的脸,你是丢了列祖列宗十八代的人。”
“你敢操眉撩眼,危行逊言,冒犯爷威。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我上茅房让你回家帮我拿张纸,你冲着你妈叫:‘爷爷要死(纸)了!’吓得你妈妈风风火火地往茅房跑还拼了命地喊救人。让你算几道数学题,你把家里小猫、小狗的脚趾头都用上了。瞧你那点出息!算不能算,写不能写,读不能读。不过——今天你还挺能说的——你要牵着我的脸皮放风筝吗?小兔崽子——小龟孙子。”
一场针锋相对终于在“喇叭叉”队长老婆“都快回屋吃饭!还显不够丢人吗!家丑不可外扬!”的抱怨中平息了下来。
“喇叭叉”队长为了赵欠文不在一年级被卡住指望,没少操心费神。找了学堂的老师好几趟,嘴皮磨破了好几回,口水说干了好几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少把的软磨硬说下,赵欠文终于得偿所愿升入二年级……
赵欠文在一年级度过了多少个春秋,现在谁也数不清了。只记得他小学毕业时,和他一起上学的人有的初中毕业回家头顶露水,脚踩霜;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有的名列前茅步入高中校园继续学无止境了;甚至有的到镇上租间门面开店铺,当起红遍十里八乡的小老板了。
赵欠文在中学几乎没做过几次稍息,也没留下多少立正就辍学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田地改造了。
在人们最鲜明、深刻的印象中,他无论走到哪里,上衣口袋上总要别一支钢笔。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那支钢笔不知跟随了他多少回,也不知道被他侮辱了多少次。在当时,只有赵欠文自己最清楚明了。
贾婶的儿子在外地当兵,一年半载没有回乡探亲。家人都十分惦记,想念。可是家中上上下下也没有认识一个“丁”字的。贾婶情急之中突然想起了赵欠文,以为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就找了代为书信。
赵欠文并不谦虚,欣然同意。只见他取来信笺,笔走龙蛇,一会儿的工夫,就“挥”好了。
只见赵欠文在信中写道:主(玉)儿:见字如面!你在那里生活得如河(何),能随鱼(遇)而安吗?如果有一天上战场,一定要多强奸(歼)几个敌人,为国争光。王家沟的表(麦)子快成熟了,再过几天就能收表(麦)子了。前些日子,我到乡里去赶鸡(集),差点把命(伞)丢了。今天,你爸打算带爷(斧)头到后山,可到了地点才发现爷(斧)头坏了。要重新买个爷(斧)头安上。忘记告诉你了,你临走时喂养的那只猫,现在肚(胆)子越来越大了,都是你爸日日夜夜照料的。望知情后,切勿担心、思虎(虑)……
这封信把贾婶的儿子急得不行。匆匆忙忙地找部队首长请假,心急如焚地往家赶。虚惊一场,原来都是这封信惹的祸。没脑袋可怕,没文化更可怕!因为这事,赵欠文也被“喇叭叉”队长狠狠地声色俱厉了一回:“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牛肚子别吃弯镰刀;别整天黄鼠狼钻磨套——假充大尾巴驴。”
赵欠文受训后,从此含恨弃笔,不再代拟书信。
经过多年风风雨雨的磨练,赵欠文的智商依然如一根生了朽的木头一样,不可雕……
作者简介:马发军,男,江苏省市作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多首诗歌在《文学世界》《诗海泛舟》《中国诗歌选刊》《诗书文化传媒》《精彩都市头条》等近20个网络平台推送、收录。2019年6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字作品《疆行散记》;2020年12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诗集《小荷初流韵》。诗集《赋笔抒长怀》也在积极组稿择日出版中。
责任编辑:寂 石
排版编辑:丁 村
《中国乡土文学》
征稿启事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土文学社
2020年11月28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兼小说组长)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主任 陈缘 散文组长 陈淑娟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 孙成纪 石海天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彼 铭 郭良美 皇 甫 谢文兴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