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崛起在巨鹿!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公元前208年12月30日,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章邯在平定秦末大起义中,开始包围巨鹿城(今河北平乡)。
于是,日后的楚霸王项羽带领五万楚军,同四十万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决定性战役,史称“巨鹿之战”。
这场战役就像欧洲的土伦港之役(此处可至1793年12月18日的土伦港)改写拿破仑(此处可至1804年12月2日的巴黎)的命运,马恩河奇迹(此处可至1914年9月5日的马恩河)成就霞飞将军(此处可至1852年1月12日的法国鲁西永)一样,成为楚霸王项羽的崛起之战。项羽在各路诸侯中确立了领导地位,同时为后来秦朝灭亡,楚汉争霸奠定了基础。
关于巨鹿之战本身,则留下了“破釜沉舟、作壁上观、以一当十”的传奇故事,而以少胜多的传奇,也让它跻身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此处可至383年9月20日的淝水)、赤壁之战古代四大战役之列。
那么,这场导致秦亡楚兴的决定性战役,为什么会出现在巨鹿这个地方呢?
首先,秦军想在这里建立西北大后方。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于是原来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赵、齐、燕、魏、韩、楚,都复国成功了。
而秦军大将章邯采取的策略就是“擒贼先擒王”。这个“王”就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门徒、反秦斗士张耳。这个被秦军悬赏千金捉拿的通缉要犯,几乎和所有的反秦势力都有瓜葛,影响力横跨黄河两岸。而此刻,张耳正好逃到了赵国重镇巨鹿城。
如果能够攻杀张耳,显然会对黄河以南的起义军起到事半功倍的震慑作用。
更何况,紧邻黄河北岸的巨鹿是秦军建立西北大后方基地的关键要塞,如果能够拿下它,就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物资,用来对东南起义的诸侯国发起进攻了。
巨鹿郡的地理位置
其次,巨鹿实际上也是楚国核心区域的屏障。
巨鹿被围之后,各路反秦诸侯的援军纷纷赶来,但面对40万秦军,谁都不敢向前。唯有楚国的名门贵族项羽率先渡河救赵,因为他与秦将章邯之间有“新仇旧恨”。
“旧恨”是指项羽的的叔叔项梁就死在章邯手上。而“新仇”则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楚地即将陷入险境。一旦赵国覆灭,楚地首当其冲就会成为秦军的进攻对象。
所以,围赵“救赵”成为了巨鹿之战的导火线。
巨鹿之战形势图
那么,从小习读《孙子兵法》的项羽,是如何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决战中,成就“破釜沉舟”、“以一当十”的传奇故事的呢?
第一步,派小股队率先渡河,切断秦军粮道。
《孙子兵法》中的地形篇专门针对地理环境总结出一个原理,那就是“因地而变”。
古巨鹿北有大湖泽,背靠黄河,东西两侧是大山和森林,易守难攻。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进攻方的项羽极为不利,于是他选择先断敌人粮道,而不是贸然攻城。
原来章邯从巨鹿到黄河边修筑了20公里的送粮甬道,并沿线布兵保护,与副将王离军形成犄角之势。
项羽看破了兵力相对薄弱的甬道正是秦军的致命弱点。于是,取得军队指挥权后,他并没有直扑巨鹿城下,而是派遣英布等人率二万兵力偷偷渡河,游击到秦军的侧翼,目的就是袭击章邯的粮道。
结果,秦军副将王离部队因为缺粮遭到了围困。
项羽像
第二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为了趁胜追击,项羽立刻率领余下楚军悉数渡过黄河,兵临巨鹿城下。
可是四十万秦军面前,各路诸侯军都畏惧不前,楚军将士同样面临这样的作战心理。
《孙子兵法》中强调“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将士的作战心理要及时关注。
于是,项羽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他命令全军把船只沉没,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天的干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
通过引兵渡河,将士兵推入客观的“死地”环境,然后破釜沉舟,人为创造背水一战的决胜心理,置之死地而后生。
已无退路的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
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被瓦解了。
经此一战,曾经拥有百万雄师威名的大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而一战成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同趁机入关的刘邦(此处可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的定陶)开启了下一个时代——楚汉之争。
总体来看,巨鹿之战正是逐渐强大的项羽新势力对于现存混乱秩序的一种挑战。同样放大来看,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有秩序,于是战争不可避免,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详见规律54 - 修昔底德陷阱:王不见王)
历代评价
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李光地《榕村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