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个日常用语观生活规律和人生智慧

1、“爱”,就是用对方需要的方式表达你的好,而不是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强加于人。

2、“沟通”,就是用对方的语言讲述你的道理,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道理。

3、“辩论”,就是用对方的逻辑证明你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

4、“销售”,就是让客户觉得他占了你的便宜。而不是把自认为便宜的东西卖给客户。

5、“好感”,就是让别人觉得他在你眼中有多么优秀,而不是自己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6、“理解”,就是用对方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强调自我感受。

7、“哲学”,是现代社会一切学科的总和。总体来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从而,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当代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但哲学所归纳起来的,研究客观世界的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法论,大多是以外求方法论为基础的,即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通过逻辑思辨和辩证法的规律对人以外的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做出的规律性总结及升华。这种在外求方法论基础上,逐渐发展衍生了自然科学,人类通过自然科学认知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反过来又给哲学提供了素材,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升华。形成了交替式的发展模式。

8、科学,是在哲学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哲学与科学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这种关系是属于衍生者与被衍生者的关系。哲学对科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价值和意义,而科学又可以通过实证,给哲学提供证据和数据,用于哲学在更宏观领域,对我们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总结提炼。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论角度来讲,哲学虽然是研究普遍规律的,是研究人类普遍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科。但因其方法论还是以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为基础,形成的外求方法论。故而,其研究人的主观世界自然是无法达到究竟的。这也是现代哲学界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反观中国的古代智慧,从儒释道的体系中,包括易学、道学、医学等等,都具有内求方法论和外求方法论的基础。因此,在研究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方面,中国人具有独特的优势。很多人用哲学的这种框架来框中国古代的圣人、真人。实际上,中国古代的老子、庄子、列子、孔子、王阳明,到毛泽东等圣贤伟人,他们提出的思想虽然有哲学概念里面的内容,但更高于哲学的范畴。所以,编者认为,中国圣人们提出的,是比哲学更高的思想,是圣人们通过以自身生命为实验对象,以修行的方式,达到天人合一境界后,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外在的客观世界融合为一,掌握了天人整体的规律,由此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从这个角度讲,哲学之上是思想,只有思想才是从人心出发,能够把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做连接,并形成整体观思维,而哲学虽然也是研究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也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但终究是以外求方法论为基础,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有限的认知下,用逻辑思辨的方式进行总结,还是不够全面和整体的。当然,人通过逻辑思辨,辩证法的理论和规律认知客观世界,也可以增加人的智慧。但这个智慧相对来讲,也只是认知宇宙自然,以及我们客观世界的局部真理,还不足以认知整个宇宙自然,客观世界的全部真理。所以,这种智慧也是局限的。如果从儒释道的修行角度,用内求法和外求法结合,通过内求人体的小宇宙,进而打通小宇宙与大宇宙之间的通道,自然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让人在内求主观世界的同时,也能认知客观世界。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不出户,知天下。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通过内求的方式,以内修,内证获得了大智慧而具有的大能力。所以,智慧也有大小,哲学的研究,最终获得的智慧,充其量就是小智慧,而通过儒释道的修行,用内求方法论和外求方法论合一的方式,获得的则是大智慧,是可以让生命获得真正大自由的生命实证。科学,是脱胎于自然哲学所形成的,旨在通过系统化、公式化、规律化的体系,对宇宙自然、社会人文、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综合性研究体系。现代社会认为,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分支,自然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但现代社会,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惟科学论”者大行其道!殊不知科学只不过是衍生于自然哲学里面的、一个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科学研究体系。除了科学以外,还有哲学、天文学、易学、道学、心学等等。但很多人因为“惟科学论”的调门很高,认识就以科学为背景和衡量标准。所以,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用科学来衡量。但这样的衡量就容易造成很多的消耗。比方说人的感情、爱情、亲情等等情感,这个可以用科学来衡量和评判吗?再说这个人有七情六欲,你能讲这七情六欲不科学吗?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知科学,绝不能用“惟科学论”来衡量超出了科学认知范围的东西。比如,用科学衡量我们中国的中医,中医本身产生于古代圣人的思想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是易经超出了科学的学科体系。若要用科学衡量,就有点拿小称,称量大象的感觉了。所以,对这方面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

9、“智慧”,智慧的产生是源于人在自身主观世界,达到了身心合一,并能跟外在客观世界达到和谐共振,进而也能达到人天一体境界的时候,形成的一种对生命本质以及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智慧这方面,用哲学的方法虽然也能够讲得通,哲学也拥有一部分智慧,但还是小智慧。若能用我们儒释道的修行方法去实修实证,用内求方法论和外求方法论同时去研究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就可达到拥有大智慧的人生境界了。

从以上几个日常用语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宇宙自然规律和人生的觉智轨迹。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时刻洞察对方,比如对方的需要,对方的语言,对方的逻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优秀,对方的立场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就符合了“道”。把“自己的价值”和“对方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道理”和“对方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逻辑”结合在一起,等等……这就是阴与阳的结合,这便构成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平衡。社会秩序平衡了,便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反之,———(2021.09.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