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受重用的一位统帅,为何是位常败将军?而且越败越被重用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8)

秦穆公三十五年,秦晋彭衙之战爆发。

时间:公元前625年春季

地点:彭衙(在今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

秦军兵力:兵车四百乘

晋军兵力:不详

指挥官:

1.秦主帅孟明视,副帅百乙丙,西乞术。

2.晋襄公亲征,先且居为中军将统率全军,赵衰为中军佐辅助。王官无地为先且居驾御战车,狐鞫居为车右,再加上一个抢戏人物狼瞫(音沈)。

战争原因:

两年前,秦晋爆发崤之战,晋国在崤山设伏,全歼三万秦军,只有孟明视等三帅逃出生天,所以秦国立志报仇,两年后大举攻打河西地区的彭衙。

战争结果:

晋将狼瞫带领所部敢死队直冲秦阵,力战而死;晋国大兵随后掩杀,秦军大败,一路丢盔弃甲,损失兵器战车无数。而晋人在缴获了这些战略物资后,纷纷嘲笑秦国这次所兴的兵是“拜赐之师”。因当年孟明视等人逃离晋国时,曾表示三年后要来拜谢不杀之恩,瞧,这不就专程来给晋国送上厚礼了吗?

这年冬天,晋、宋、郑、陈诸国又合兵伐秦,夺取了汪(今陕西澄城)和彭衙二邑,至此,晋人已越过河西侵入到了秦东的洛水流域。秦国偷鸡不成蚀把米,复仇不成反蒙羞,丢死人也。

而孟明视三次败在晋国的手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常败将军。秦国的老本都快被他输光了,这次秦穆公还不让他死翘翘?然而,穆公却仍无半点责备他的意思,反而继续让他执掌兵权,委以重任。孟明羞愧难当,万分感动,于是增修国政,重施于民,散尽家财,抚恤烈属,每日操演军士,勉以忠义。秦国朝野于是呈现了空前的团结,他们就像一只被压紧的弹簧,暗暗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晋国的元老级人物赵衰也感受到了秦人的强大气场,开会的时候郑重表示:“秦军如果再一次前来,我们一定要避开它。《诗》说:'怀念着你的先祖,修明你的德行。’孟明想到这二句诗了,所以他进一步修明了德行,而且从此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这样的人太可怕,我们是打不过他的!”

彭衙之战,秦军为什么又败在晋军手里呢?道理很简单,兵比人家少,才四百乘,而城濮之战时晋国的三军已经有七百乘了,到后来晋国增加到了五军,其军队恐怕已经超过了千乘。秦晋实力悬殊,胜负自无悬念,这也是秦穆公不责罚孟明视的最大原因。

但是,穆公和孟明并没有因此灰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秦晋之间确实有兵力差距,而且短期无法追平,但战争胜负有很多要素,这并不意味着秦军就一定打不过晋军了。因此他们卧薪尝胆又精心准备了一年,训练出一支精兵,然后,再战!

公元前624年5月,孟明视再次请求攻打晋国,并希望穆公能亲自督战,孟明当着文武百官发誓道:“若今次不能雪耻,誓不生还。”

年迈的穆公答应了孟明的请求,并道:“寡人凡三见败于晋矣。若再无功,寡人亦无面返国也。”

于是,秦穆公起倾国之兵五百乘,由蒲津关而出,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以后,孟明就下令焚毁全部的船只,穆公问孟明道:“元帅为何焚舟?”

孟明视答道:“此番伐晋,不胜无归,所以我烧毁渡船,自觉后路,以示誓死克敌,有进无退!”说这句话的时候,孟明视绝对想不到,四百多年后天下无敌的大秦军队竟也是亡于这“破釜沉舟”,历史就这样转了一个大圈,给秦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秦国的士兵们听了主帅的豪言壮语,群情激昂,他们齐声高歌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无衣》选自《诗经:秦风》,翻译过来就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这,就是秦国士兵真正的强大之处,他们没有楚国人的那些充足的后勤补给和强大的武器装备,也没有晋国人的那些精妙的战术谋略和丰富的兵源基础,但是他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他们永不放弃,他们永不言败,他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就叫做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苦难成长至此,老秦人基因的作用应该不小。

就这样,这些同仇敌忾的秦国士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黄河,直接攻入晋国本土,没几天工夫,就攻陷了晋国的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鄗(音郊)地,在秦国的哀兵面前,晋襄公果断作出决策,命所有晋军退守城池,采取不抵抗政策,任由秦军在自己的国土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现在秦国人已经疯了,看来不赢一回决不罢休,而晋国虽然强大,但也经不住年年跟这凶邻拼,耗不起啊。等到两败俱伤,只会让楚国渔翁得利。所以,干脆就让他们一次,平息秦人心中的那口怨气。

不管怎么说,孟明视终于实践了三年前他“三年之内,拜君之赐”的誓言。秦军在晋国的地盘上纵横驰骋、耀武扬威了一番,然后从茅津渡过黄河进入南岸崤陵故地,他们决定在这里掩埋在崤之战中战死的三万秦军将士,为他们举行一个迟来的葬礼。当年秦军在千里之外全军覆没,自然是无人替他们收尸,只能任由他们暴尸荒野,亡魂无归。

于是,孟明视又回到了这个伤心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痛苦与纠结,他没有一天不在噩梦中惊醒,也没有一天不在期待着为这三万将士报仇雪恨。三年了,总算被他等到了。

三年了,三年前秦军将士们的凄惨哀号与痛苦呻吟仿佛还在他耳边萦绕,而三年后古道里秦军将士的累累白骨和渗入草根黄土中的点点血痕历历在目,这些无名的战士,就这么凄凉的长眠在这个幽静的山谷里,等待着他们的亲人来为他们收拾骸骨。

三年了,他们终于来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与执着,总算没有白费。

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默默的悼念着自己的战友,这是生者与亡者的一次心灵交汇,此时此刻,崤陵的山水作证,我们秦国人绝对不会让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历史,绝对不会重演。

没有人发令,大家开始自发的在山谷里四处收检尸骨,就在崤陵的山坡上为牺牲的将士们堆土立坟,宰牛杀马,举行葬礼。

秦穆公穿上白色的丧服,亲自祭奠,他跪在地上,一面洒酒,一面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孟明诸将伏地不能起,三军将士亦齐声恸哭,哀声遍野。

三年来所有的悲痛,都化作了这一刻的泪水,因为他们明白,无论他们打了多大的胜仗,也无法换回这三万将士的生命了。

这时候,幽静的山谷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来,仿佛上天也在为之落泪。

大雨下了三天三夜,而这场祭奠仪式也举行了足足三天三夜,直到第三天,穆公才宣布班师回国,而秦晋之间恩恩怨怨,总算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两千六百多年后,在公元1993年的3月份,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崤山附近发现了一处超大的秦人墓地,墓地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这些墓葬均为竖穴方坑墓,单人仰面直肢或侧身屈肢葬,陪葬品为铜带钩或护心镜,经过考古学家严密的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墓葬应该就是崤之战三万秦军阵亡将士的墓地,令人震撼的是,这三万秦人亡灵,竟然如军队列阵一般,排着整齐的队列,头一律朝向西土,将崤函故道西端这一处战略要道堵得密密实实,没有一丝缝隙!仿佛誓死捍卫战场的勇士,即使死掉了,也要在地下继续战斗。千百年来,这条古道上不知有多少波澜壮阔、战马啸啸,也不知有多少秋风瑟瑟、凄风沥雨,横扫六合、金戈铁马,而这些死去的秦人,却如磐石一般岿然不动,一直坚守在这里,令东方六国的军队,始终没能再踏入秦人的领土。

这一片恢宏的秦人墓地,不正是秦国的烈士纪念碑吗,虽然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但秦人的顽强、执着和忠诚,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依然能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后人的面前,让我们震撼不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