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教育||这三点,让孩子大脑开发效果好
Krishna's Flute
2019-09-07
阅读 401
关注
来自话题
#畅谈孩子家庭教育
5301篇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大脑确实可以分成左脑和右脑,但它们就像一个团队,共同协作。学习新事物会让神经元活化,不断产生新的联结,从而实现大脑的重塑,可大脑的变化是缓慢的过程,绝不像培训机构宣称的那样,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开发左脑或者右脑,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真正利用影像技术去观察大脑内的神经元联结,一定会发现,培训前后的大脑根本谈不上变化。
开发大脑,哪有什么捷径可走。
||帮孩子开发大脑,有路可走吗?
一定会有人说,大脑这玩意,基因就决定了,还有什么可开发的?
聪明的父母生出聪明的子女,学霸家庭养牛娃,现实中这样的情况确实很多。但脑科学研究发现,其实大脑是由生物基因和早期养育共同决定的。比如一个人携带什么基因,人体就会表现出该基因的生物特征,比如黄种人的子女,依然是黄色皮肤;白种人是蓝眼睛黄头发,子女也是如此。但后天经验会影响基因表达,有的基因会休眠,而环境决定了它是否被激活。
实验证明,持续对孩子进行正向的早期教育,即便他拥有攻击他人的基因,也会降低他冲动大人、攻击他人的可能性。
脑科学家洪兰曾说过,基因决定大脑的结构,而后天经验决定神经之间的联结,就好像咱们自家住的楼房,整体设计和结构是基因决定的,但是每家每户的装修风格都是后天经验决定的。
后天经验太重要了,所以现在的父母,才会在孩子的培养之路上,如此煞费苦心。
比如,买学区房和报辅导班。我身边有很多本身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都选择了离校,进入幼小衔接,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知识。以幼小衔接为例,这样的疯狂竞争方式,短期内,可以让孩子学业更出色,看似比同龄人懂得更多(别人没学的都会啊),可以在小学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从长期看,这些知识在二三年级时便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过早学习,反而消磨了孩子的主动性和探索能力,后续进步乏力,得不偿失。
其实在开始真正的小学教育前,知识储备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孩子有一个准备充分的大脑,这个大脑是健康活跃的、善于观察、主动学习的,是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知的小学生活。把大脑调整到学习和生活的最佳状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以适应小学节奏,才是上学前最该做的,不是吗?
大脑开发,得尊重大脑发育的规律。孩子的大脑在离开妈妈的子宫时,只有成人的四分之一,而大约2岁左右,达到了成人大小的四分之三,到5岁左右,大脑的大小和重量才达到成人的90%。所以,过早让孩子学习识字和数学,向他的大脑源源不断输入知识,没有必要。
情商、运动、个体行为等都受大脑神经中枢的控制。开发大脑,不仅意味着提高孩子的智商,而是让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语言等发育都达到更好的水平。
||如何让孩子拥有优秀的大脑?
《如何科学开发孩子的大脑》一书中,提到了对开发孩子大脑最重要的三个核心方法:专注力,亲子依恋和交流能力。
1.培养专注力
其中,专注力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如今有很多孩子在上学以后有多动症的表现,其实,就是在6岁以前,缺乏专注力的训练所致。如今的孩子,有太多的玩具,太多的电子产品,太多的视觉冲击,这些对他们保持专注力没有好处,反而更容易让他们分心。
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要做到:
跟孩子有更多面对面相处的时间,且不玩手机,避免“人在心不在”的状态;
多跟孩子玩适合他年龄段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沉浸其中的快乐;
尽力缩减孩子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包括电视、ipad、手机、电话手表等),了解并控制他们观看的内容质量;
2岁以内的孩子,最好不要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
让孩子每天都有放空时间,什么都不用想和做,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2.建立亲子依恋
依恋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的发育。爱抚和拥抱,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关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种观念叫做“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这是完全错误的。婴儿一哭就抱,是他心理安全的正常需要,即使孩子长大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持续关爱,也非常重要。
当父母持续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和情感需求时,孩子就开始产生信任感,他的关注焦点会从求生存中转移出来,有充足的精力继续发展。他已经习惯了获得父爱母爱和及时回应,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从而拥有了积极正面的人生观,这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3.培养交流能力
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人生赢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沟通交流。孩子从出生时就具备了交流的本能,在不会说话时,就已经能通过眼神、肢体和声音跟人互动交流。
父母如何跟孩子交流互动,会成为他一生中的学习模板,开朗乐观有自信的性格,都是在和父母的良好交流互动中,塑造而成。
来自话题
畅谈孩子家庭教育
5301篇内容 8.2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2019-09-07
来自作品集韦达优生孩子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