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营商环境
9月24日,定位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法律服务新平台——“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揭牌成立。这是提升虹桥国际商务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涵之一。
近日参加虹桥国际商务区现代服务业资金补贴专家初审,再次走在充满商机的虹桥商务区马路上,学习虹桥商务区对于现代服务业按类扶持的相关政策,勾起早年参与虹桥高铁枢纽服务园区专家咨询、前几年参与虹桥商务区功能提升等课题研究,如何重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营商环境的提升及品牌效应,都萦绕在我的脑际。
1、道路和设施的标识
乘地铁2号线到虹桥火车站。站厅提示在D区出口。出了D区,右前方是虹桥商务区。问服务台,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往哪走?指向左前方的停车场。
走向停车场,想当然连乘几个电动扶梯,上到天桥。左边是公交枢纽车站,走过天桥问正好路过的工作人员。引导我从桥边的石阶楼梯下去。
还好没走冤枉路。到了地面一问就是申虹路。向右边走过一个路口就是,申虹路33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
到了大楼里,我在想虹桥商务区新的定位是“国际开放枢纽”。作为开放枢纽的核心所在,竟然从地铁站出来,一路上没有见到一块明确的指示路牌?难道如朋友开玩笑说,管委会是一个官方机构,官方机构一般是“低调”的。
在管委会评审会后,顺道到丽宝广场看望朋友。沿途关注商务区的道路路牌。发现通病,几乎都没有号码标识。这就让行人要寻找某个大楼要多费口舌,或有时会多走冤枉路。
2、地铁与公交的衔接
到虹桥火车站的地铁线路有2号、10号线,地铁还是比较方便。乘客如果从火车站出来有私家车接送,也是比较方便。但地面公交的衔接,有时就比较困难。
有次我到位于虹桥商务区的某企业开会。我尝试特意换乘公交。到申虹路地面没有电梯,看见旅客拖着比较重的行李在狭小的楼梯上行走,感到很不是滋味。
申虹路的公交车站线路班次一般都是比较长的。几乎至少都是20分钟以上。尤其是区域内的公交线路,属于巡回性的,却往往也是如此。长期恶性循环,乘客少,车次就延长。这种现象,与国际开放枢纽的地面公交服务水平是格格不入的。
能否开辟一条电动的或智慧型的接驳地面公交线路,其主要任务就是及时运送在虹桥商务区工作,到访的乘客。
3、地下长廊的综合利用
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域的办公楼,现在几乎地下长廊都打通直通高铁枢纽。从丽宝广场的地下商业设施,一路向虹桥火车站的地铁走去。
刚开始的区域几乎没有通往地铁的标识。后来通向地铁的标识清晰了。
在地下长廊,步行大约20多分钟。发现沿途的商铺稀少,两旁的墙上商业广告也是不多。如此宽敞的地下长廊,为何没有充分有效地使用起来呢?是虹桥商务区本身商务建筑体量宽裕,还是地下长廊本身社会、商业价值不大?
能否在这地下长廊委托专业策划机构搞一些系列性的公益或商业性的广告和促销活动?
4、高端商务活动的提升
在虹桥商务区十六类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活动)资金补贴中,主要是开办费、办公用房租赁补贴,还有大型重要高端的商务活动项目补贴,初心十分可贵。
从政府采购资金的绩效角度来看,对于高端商务活动项目的扶持,拟应体现这样几个重点和亮点:
具有国际性背景的重要论坛或评奖类;具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重要论坛或评奖类;具有虹桥国际品牌效应的论坛、展览、评奖类等;具有长三角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联动效应的论坛、展览、评奖类等;具有国家战略与本市“五大中心”发展战略相关的重要行业的论坛、会展、评奖类等。
凡是与国际商务、营商环境等相关度不高的单项文化、社会、培训类项目活动等,一般不宜列入资金补贴范畴。
5、加强服务业项目策划
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的大型、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筑等基本告一段落。目前重点拟在内涵提升和加强上精心策划。如何丰富、提炼虹桥商务区企业、机构、经济等诸要素的集聚、整合、提升上,有好多发展空间。
需要充分发挥核心区域内外的专家和咨询机构的作用。譬如:如何组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的联合商会组织?如何搭建核心区域内党建引领行业、商务联动?如何推进核心区域内文旅项目的重点落实?如何营造大型、特色、高端的综合商业综合体等,尤其是如何按照世界会客厅、城市新空间的理念要求,营造和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总体城区形象?如何营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虹桥重要节点区域?
这些都是红桥国际开放枢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胸襟更具开放性,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具流动性,繁华和凝炼有机结合,在开放、包容、集聚和辐射中,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所在机构、人员等,都能积极参与共建、共享。
202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