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十三首古诗,了解司马迁笔下的悲情英雄:难封的李广
悲情的英雄、难封的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民族英雄。是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中着力塑造的悲情英雄。司马迁单独为李广写了一篇传记,司马迁用饱含感情、妙笔生花的文字,描绘了李广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一生,对李广的遭遇表示出非常的同情,对李广的功绩也给了非常高的肯定。为人们刻画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悲情英雄形象。
到了唐代,随着边塞诗、军旅诗的兴起,诗人们对李广给与了极多的关注,写下了大量的诗篇。笔者选取了十三首古诗(唐十二首、宋一首),结合《史记》的描述,分享给大家:
一、李广射虎
据《史记》记载,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的祖先是秦朝时期的名将李信。
李信年轻时勇敢、坚强 ,是秦国少壮派中很有作为的显赫人物,同时也是秦王赢政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李信曾经率领秦军击败燕国的太子燕丹,在与老将王翦攻打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一开始是一路凯歌,后来被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打败。
李信家族的后人,继承了他的尚武精神,把骑射本领世代传承下来。到了李广这一代,李广长得身材高大强壮,胳膊像猿猴的一样又粗又长,十分强壮有力,天生就是骑马射箭的好材料。遗传的基因优秀,加上刻苦的训练,李广更是把骑射功夫练到了极致。
有一次,李广出去打猎,看见草丛中卧着的一块巨石,以为是老虎,李广大吃一惊,急忙发箭射它,等了一会儿,发现老虎没有动静,过去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头,箭头已经深深地没在石头里了。
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在他著名的诗《塞下曲》里,是这样描写这件事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诗圣杜甫在《曲江三章》第三章里写道:(仕途不畅)我愿意穿着短衣骑着骏马,追随李广的足迹,射杀猛虎以度过余年。
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二、生不逢时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李广精通骑马射箭,又勇敢善战,所以他斩杀匈奴首级很多,战后因功被任命为汉中郎。中郎就是皇帝的侍从,在宫中就是值班守护,外出就是贴身护卫,根红苗正的人才有这个资格。汉文帝很喜欢年轻的李广,就让他做自己的武骑常侍。李广曾经多次跟随汉文帝去狩猎,格杀了很多猛兽,汉文帝叹息地说道:“可惜呀,李广,你没遇到好时机,假如让你生在汉高祖时代,凭你的本领,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宋朝的文学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了一首诗《李广》,抒发了对李广生不逢时的感叹。
李广才非卫霍俦,
孝文能鉴不能收。
君王未是忘征战,
何待高皇万户侯。
三、飞将的由来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升任陇西都尉,不久又改任骑郎将。在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负责轻骑兵,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城下,李广英勇奋战,夺取了叛军的军旗,立下了大功,从此,李广的名声开始显扬起来。
后来李广被调为上谷太守,开始了李广独当一面的将军生涯。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李广历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七个郡的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在听说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的时候,他的名声让匈奴人闻风丧胆,匈奴人极为恐惧的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一直躲避李广,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大唐的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出塞》,叹息唐朝没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大将,以至于外族入侵。(这首诗我上学的时候,老师说飞将是指李广,后来有的说法是指卫青,还有说是指卫青、李广二人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汉景帝时期,李广担任上郡太守,汉景帝派一个很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
有一天,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出了军营后,就在大草原上纵马驰骋。很不巧,遇到三个匈奴人,双方就交战起来。
那三个匈奴人箭法高超,先射伤了宦官,接着把那几十名骑兵全部射杀。这位宦官好不容易逃回到李广跟前,把情况跟李广一说,李广立刻断定:“这一定是匈奴中箭法高明的射雕手,看我给你报仇。”
于是李广带着一百名骑兵,急忙去追这三个人。走了几十里,发现了那三个人,没有骑马,在徒步行走。
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然后亲自发箭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了一人,一问,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等李广的手下捆绑好俘虏,却发现匈奴有数千骑兵跟了过来。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大吃一惊,急忙停下布阵,准备迎战。
李广对手下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离匈奴人这么近,如果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我们就全完了。现在我们如果留下,匈奴人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前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大约二里地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不解地问道:“匈奴人离得这么近,如果攻过来,怎么办?”李广说:“那些匈奴人本以为我们会走,现在却不走,可以使匈奴人更加坚信,我们是来诱敌的。”
过了一会儿,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向前,李广立刻上马奔驰前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
这时刚好天黑了,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半夜时分,匈奴兵担心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偷偷地全部撤走了。天亮后,李广他们毫发无损地回到大军驻地。
和杜甫关系友善的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也是诗人的严武,在击退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西南边疆的战斗期间,以这个故事为题材,写了一首诗《军城早秋》:抒发了自己面对强敌,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而严武的上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同样也是诗人的高适,他被称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面对吐蕃的入侵,屡战屡败,丧师失地,迫不得已,唐肃宗派严武接替高适,二次入蜀。高适哀叹自己没有遇到李广这样能够征战沙场的将军,以至于兵败,他在《燕歌行》写到: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五、霸陵醉尉
公元前129年,李广奉命从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出击匈奴,却遭到匈奴的重兵包围,部队损伤惨重,李广被活捉了。匈奴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要把李广活着送回来。”
李广当时受伤,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策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用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最终得以逃脱。
回到京师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幸而当时汉朝有一条规矩,罪人可以拿出钱来赎罪。李广缴了一大笔钱,被削职为民,总算捡了一条命。
李广就在老家居住了几年,有一天,李广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夜深了才回来,走到霸陵驿亭时,遇到了喝醉了的霸陵尉,他按照规定,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在驿亭住了一晚上。
过了不久,匈奴再次入侵,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右北平太守韩安国。于是,汉武帝下诏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要求霸陵尉同去,一到军中,李广就下令斩了霸陵尉。
唐太宗凌烟阁的第一功臣,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以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灞桥待李将军》: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唐代诗人胡曾同样也以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咏史诗·霸陵》:
原头日落雪边云,
犹放韩卢逐兔群。
况是四方无事日,
霸陵谁识旧将军。
六、爱兵如子
李广爱兵如子,在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的部队行军无严格队列、阵势,靠近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
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就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到食物,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效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
前面提到的大诗人高适,深有感触,写下了《送浑将军出塞》称赞李广爱兵如子:
银鞍玉勒绣蝥弧,
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
卫青未肯学孙吴。
七、杀降不祥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起封侯的事来,李广问道:'自汉朝开始反攻匈奴以来,大小的战斗我没一次不参加。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有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因为攻打匈奴立有军功,有几十人被封侯。我的才能不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你可曾有过悔恨的事吗?'
李广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了他们,有八百多人向我投降,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一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
王朔说道:'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对于李广没有被封侯,唐朝的诗人们为此愤愤不平,写了许多诗。初唐著名的诗人陈子昂,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主要人物之一,在他的《感遇诗》因为没有给李广封侯,而为大汉朝蒙羞: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诗仙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为李广没有封侯而怜惜: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诗圣杜甫在《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替李广叫屈:
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
焉知李广未封侯
八、李广之死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多次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出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通过审讯,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
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势必不能集结赶路。因此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竟调开我走东路,再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直接对敌,我愿居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汉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卫青的好友公孙敖新失掉侯位,此时作为中将军随从卫青,卫青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所以调开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卫青表示坚决拒绝调动。卫青不听,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命令说:“急速带领部队按照文书中的指示去办。”
李广十分恼怒,没有向卫青辞别就出发了,他带领士卒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后从东路进军。由于军中没有了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卫青大军会师的时间。
卫青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准备上书给朝廷详细汇报军情,但是李广没有回答。
卫青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李广对长史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现在我自己去接受讯问。”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现已六十多岁了,再也不能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都为他流泪。
大诗人王维在《老将行》里认为卫青不败是得到了苍天的宠幸,李广不被封侯是时运不济,不被苍天眷顾:
汉兵奋迅如霹雳,
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司马迁在传记的最后这样评价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李广那忠实诚恳的心地使士大夫们感到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好友们,通过这篇文章,您认为司马迁笔下描述的悲情英雄李广客观、准确吗,有没有夹杂个人情感?唐朝的诗人们为什么突然对李广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众多的诗篇?李广难封的原因是缘数奇,还是李广自身的功劳不够呢?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