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五”,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马五”凝聚了作曲家一贯的思想追求,以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粉饰”,将生命与自然、精神与现实、死亡与复生等思想哲理表现殆尽。
五月四日,我在天津音乐厅听了李飚指挥天津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天交”)演出的一场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马勒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使我的灵魂得到了超度,情感得到了升华。
马勒《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下简称“马五”)是我最熟悉的晚期浪漫主义交响曲。多少年来,它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爱,亦是我顶礼膜拜的一部“神乐”。
“马五”创作于20世纪初,它是作曲家表现人生哲理,歌颂宇宙自然,展示坦荡胸怀的代表作,亦是一部充满逻辑性和幻想色彩的人生自白。
众所周知,马勒是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最神经质、最敏感、最返璞归真的典型。从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他往往在精神上强大,在感情上脆弱,而在艺术与信念的追求上,则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天真无邪的体现。
“马五”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凝聚了作曲家一贯的思想追求,以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粉饰”,将生命与自然、精神与现实、死亡与复生等思想哲理表现殆尽。
我听“马五”向来有“三热”,即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热情高涨。而这“三热”,多少年来一直伴随着我与“马五”相识、相遇、相缘。
这次在天津,我再一次“无可救药”地陷入到对“马五”的感情漩涡中,整场音乐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自始至终以泪洗面。而“天交”在指挥家李飚的出色指挥下,亦以超乎寻常的精湛表现,为我带来了一个美妙异常的,无以言表的“马五”之夜。
神奇的“马五”就像一部大自然的百科全书,一部生命传承的“圣经”,一部生死涅槃的巨典。它给我带来的,是世间全部感知与理智的集成,使我从中得到的对宇宙世界乃至万物生灵的无限珍爱与膜拜。
“天交”当晚演奏的“马五”带有极大的冲击力。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乐团发出的声音扣人心弦。开场的小号独奏犹如慢慢升起的旭日,当乐团全奏的高潮被引出后,音乐宛如打开了一扇久闭的大门,瞬间,阳光普照,大地生辉,壮丽的景色令人“窒息”,优美的自然令人惊骇……
紧接着,弦乐群奏出了带有悲哀色彩的小调旋律,它执拗而沉重,伤感而绝望。人们仿佛看到,一个吟唱着挽歌的送葬队伍正出现在面前,它带着对逝者的惋惜和生命的怀恋,缓缓行进在通往墓地的乡野之上……这就是“马五”拉开的一个悲剧序幕,它从一开始,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自然与现实、生命与死亡之间对立共存的深刻命题。
“天交”的全体音乐家在李飚的指挥下,奏出了情感浓郁而又绚丽多彩的音乐,青年小号演奏家侯奕的表现非常出色,他的开场独奏极有光彩,“清厉”的音色和尖锐的音质恰似“黑暗中的曙光”,表现出主人公对生命、对阳光、对自然的极力渴望。
第二乐章充分表现了马勒的神经质特征。刚刚还风和日丽的大自然,瞬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音乐展现出一种“歇斯底里”似的狂烈效果。
乐章的中间段落,大提琴声部奏出了一个温暖如歌的旋律,它既像是歌颂,又像是慰籍,音乐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善良,还有对人类心灵创伤的抚慰。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天交”大提琴声部的演奏家们超水平发挥,他们齐奏出的效果温馨至极,令所有现场的听众潸然泪下。
第三乐章谐谑曲。这是马勒“孩童”式天真本性的写照,音乐顽皮而活跃,通篇显示出了机警和机智的特征。
众所周知,这个乐章是一个“圆号乐章”,其中第一圆号声部有着协奏曲式的特点,而其余声部亦像是圆号的大段重奏。在这个乐章中,圆号声部与乐团的演奏交相呼应,彼此融合,表现出一种开阔空泛的谐谑效果。
人们都知道,这个乐章中的圆号独奏段落很难,技术上非常不好把握,因此,它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圆号演奏家来说,都是一块坚韧的试金石。
当晚的音乐会上,“天交”年轻的圆号首席罗欢昇,勇敢地挑起了这付重担。罗欢昇是一位很有实力的青年演奏家,他的演奏特点突出,音色尤其好。当晚他似独奏家一样站着吹奏,整个乐章演奏得十分完整,技术的发挥和音乐的表现都相当到位。
记得在上一篇的乐评中,我曾批评了“天交”的圆号声部,认为他们在整场演出中发挥欠佳。其中就暗指了罗欢昇在“德九”演奏中出现的一些瑕疵。
其实我当时就认为,这个小伙子的专业功力非常好,演奏中出现瑕疵完全是心理上的问题,今后只要他积累经验、放平心态、增加自信,就一定能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获得演奏上的关键突破。
果不其然,小伙子在本场音乐会中,立即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于上场音乐会的心理状态。演奏中,他沉着自信,坦然自若,整个乐章完成得相当精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五”第四乐章,是我精神上的一座永恒丰碑,这个令人“心碎”的美妙柔板,不知“赚取”了我多少发自内心的眼泪!以往我在听这段音乐时,每每都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升天”感觉,即一种飘逸的、幻想的、超脱的,灵魂荡漾而又涅槃重生的“隐寓”感(绝不仅仅是马勒献给妻子玛尔塔的情歌)。
当晚,“天交”温暖的弦乐音色浸入到我的心扉之中,竖琴点滴般的分解和弦,恰似柔软的天梯一样飘逸在我的面前。使我不由自主地顺着天梯上到了天堂……哇!多么神妙!多么离奇!这里一片温馨、一片祥和、一片清澈、一片宁静……它是神间的净地,善人的归宿。在这里,看不到混乱、看不到纷争、看不到阴暗、看不到狡诈、看不到灭绝人性的不公、看不到私欲横流的祸水。而我眼前所留下的一片,只有无尽的温馨、无尽的友爱、无尽的抚慰、无尽的甜蜜……
马勒呀!你为什么有如此的神笔,能够将人类灵魂升华后的境界描写得如此完美,如此无暇,如此令人依恋和神往?
“天交”的弦乐呀!当晚的你为什么那样丰满?那样和美?那样含情脉脉?你的声音为什么令我饱含泪水,忘却自我?实话说,我真的是难以自制,恨不得立即冲上舞台,献给你们每一个人一个深情的热吻(请原谅我的“失态”)……
第五乐章回旋曲。这是一个带有哲理性和“总结”性的乐章,它有着提纲挈领式的深刻寓意。在这个乐章中,马勒深思了以上几个乐章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以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以了高度提炼。
第五乐章是一个壮丽的终曲,曲中主题的多次回旋式呈示,弦乐大段赋格式的变奏处理,都为音乐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性。乐章尾声的铜管合奏非常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推波助澜的效果,将马勒心中的伟大理想和壮丽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铜管超水平发挥)……
坦率地说,我的心中一直存在着难舍的马勒情节,对于他和他的音乐,我总有一种心心相印,一拍即合的感觉,而“马五”作为我心中永远的最爱,将这一情节进行了无限的延伸与放大,它使我更加对它的作者产生了终生的难舍之情
李飚真是不容易,如今他的指挥家气质和指挥技术都已十分完善。当晚的演出,李飚对于技术的把握和音乐的演释,都做到了激情、全面、准确、细腻,这已是人们所共睹的事实。
说也奇怪,此次来天津,已经有不止一个“天交”的演奏员对我说过,他们这次在李飚的指挥下,才真正弄懂了“马五”的音乐内涵与风格。由此可见,李飚在“天交”的音乐家的心目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和肯定感。
著名小提琴家梁大南此次仍以客座首席的身份参加了演出,他在乐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们都清楚,当天如果他不在乐团中,“天交”弦乐的声音绝不会那样松弛清澈,而整个乐团的演奏也绝不会那样的沉稳和富有戏剧性。由此看来,名家所产生的作用确实是事半功倍的。
本场音乐会的上半场还演奏了海顿《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这是与马勒音乐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古典主义经典。
“天交”对于海顿的作品来说,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当晚人们亦听到到了他们干净明快的演奏。然而依我的感觉,这个海顿交响曲演奏得还不够细腻,音响偏大,层次感欠丰。看来,李飚和乐团一定把百分之九十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马五”身上了,而对于海顿则没有投入太多的排练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无奈的遗憾!
向经典致敬!向艰难挑战!如今,“天交”在李飚和梁大南的加盟下,又在艺术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多么的可喜可贺呀!而我作为一个“天交”的老朋友(铁杆粉丝),亦打心眼儿为他们高兴,为他们兴奋,为他们喝彩。
衷心期待“天交”的下一场音乐会,也能够同样像“马五”这场音乐会那样令人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