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澡有个“最佳时间”,洗早或晚了会增加疲惫感

天气越来越冷,睡前洗个热水澡再舒服不过了。除了消除疲劳,洗澡还有助于快速入睡,改善睡眠质量。

近日,一项发表在《睡眠医学评论》(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研究显示,只有在“特定时间段”洗澡,才会改善睡眠质量和效率。

晚上洗澡有个“最助眠”时间

《睡眠医学评论》(Sleep Medicine Review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前1~2个小时洗个热水澡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而且仅需10分钟就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整体睡眠效率,拥有更好的睡眠。

研究人员回顾了5322项洗澡睡眠相关的研究报告,分析温水浴或淋浴对个人睡眠的影响,包括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慢波睡眠等。

结合多项研究数据,研究人员发现,睡前1~2小时洗个热水澡,与睡前不洗澡的人群相比,洗个热水澡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快速入眠,而不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然而,研究人员也表示,在睡前2小时或更早洗澡,可能会诱发困倦感,但不会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沐浴最佳水温,在睡前5小时或更长时间使用两种不同水温(41℃和35.5℃)进行沐浴,只有在41℃后才观察到睡前困倦感的增加,而在35.5℃并没有增加睡前困倦感。

冬天洗澡防范4个“危机”

在寒冷的天气里,洗个热水澡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舒筋活血。但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就可能陷入“危机”:

!

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皮肤受到热水的刺激,毛细血管就会扩张,血流加快,心脏出现反射性的心率加快。一旦关掉水龙头,或是浴室内有寒气入侵,毛细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不断刺激血压与心率,容易使高血压患者出现急性脑、心缺血,导致急性脑中风、心脏病等危险。

建议:冬季洗澡时间不能太长,最好在15分钟左右,不要超过20分钟,以免热气腾腾令皮肤血管扩张,出现脑供血不足、头昏胸闷等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

燃气热水器燃烧时会消耗大量氧气,如果洗澡时间过久,浴室内面积相对狭小,加上门窗紧闭,氧气被消耗光,人就会发生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

建议: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通风,不要在房间的供排气口上悬挂物品,以免影响空气流通。在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安装热水器的房间窗户或排气扇是否打开,通风是否良好。

伤眼

宝宝冬天洗澡时需要开浴霸,但必须小心使用。浴霸发出的光线属于强光,宝宝长时间盯着,容易发生黄斑变性。

建议:尽量选择风暖式浴霸。家长可以用身体阻挡浴霸的光线,避免宝宝直视。

漏电

浴室里使用的电热水器、电吹风、电热丝取暖器、油汀电暖气都要接触电源,而浴室中水源多,很容易漏电、触电。

建议:冬天洗澡使用取暖器的,一定要把它放在远离浴缸、花洒、澡盆的地方,建议将插头设在浴室外。如果是浴室内的插座,一定要有防水盖。

冬天洗澡牢记6件事

因洗澡不当导致的意外时有发生,这份冷天洗澡的正确“姿势”,每个人都要知道:

身体和浴室都要“预热”

冬季室内和浴室温差大,容易着凉,建议冬季洗澡前先做好充足准备,没有暖气的地方,洗澡前最好先热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并提前5分钟打开浴霸,确保浴室温暖。

补水

洗澡前喝杯白开水,可以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分大量散失;洗澡后尽快补水,最好是茶水,可更好地补充体内丢掉的水分。

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这样有利于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水分。

别锁门

长时间站立洗澡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老人可以带个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若自己洗澡也不要锁门,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及时救助。

注意顺序

冬天洗热水澡,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扩张的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缺血。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少用沐浴液

冬季气候干燥,过多使用沐浴液会破话皮肤保护层,加重干燥、瘙痒等症状。沐浴液等清洁用品可以一周使用一次,或者仅使用在手肘、脖子等易脏的地方。

换衣服保证“暖”

从温暖的浴室回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内,如果身上没有保暖的衣物,会使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要做好保暖工作,洗完澡出来时,披好浴巾,或在浴室里提前换好衣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