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孩子情绪低落,难道是抑郁了?
每当“青少年抑郁高发”相关的话题和新闻出现时,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年纪轻轻怎么就抑郁了?”
“小孩子有什么烦恼?”
“不愁吃,不愁穿的,抑郁什么?”
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少。
(新闻报道)
关于抑郁的数据
2012年,研究发现中国大陆25个地区10-15岁的青少年中抑郁倾向比例为20.3%。
也就是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倾向。其中:3-5岁患病率0.5%;6-11岁的患病率1.4%;12-17岁的患病率3.5%。
(2020年4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上“复学第一课”,重点关注校园防疫知识和高三年级师生心理健康。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一所专门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医院,其儿童病房主任、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给出的一组数字更具说服力:
2010 年 12 月,住该院儿童病房的病人中抑郁症的比例是 23%,平均年龄 14.3 岁;
2015 年 12 月,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45.7%,平均年龄 13.8 岁;
2019 年 12 月,这两个数字为 66.7% 和 13.6 岁。
我们可以看出:10年间,儿童病房抑郁症的比例不断增加,患病年龄却在降低,我国抑郁症患者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低龄抑郁
低龄抑郁,是指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有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年纪越来越低,多为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孩子,每年上千名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电视剧《小欢喜》抑郁的中学生乔英子)
低龄抑郁的症状不像是书上写的成人症状那样:说话少,心情低落,不愿意活动,也就是“三低”症状。
对孩子来说,症状多数表现为:烦躁、郁闷,容易冲动,甚至与人发生冲突、伤人毁物,摔东西,经常被错误归类到问题儿童。这都是和成人抑郁症不一样的地方。
抑郁症的症状还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对学习的兴趣下降,逃学、厌学;
原来挺爱学习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了,不愿意去学校,甚至可能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
干什么都没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容易疲劳;另外很多孩子还会表现在身体症状上,比如失眠、头痛、胃痛等。
(失眠的乔英子)
不想上学的亮亮
(本案例已经经过来访者授权)
亮亮今年6岁,读小学一年级,因为不能上学来心理门诊求治。亮亮(化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那一刻,他既开心又难过。开心是因为生病,家人终于可以关注自己了,难过是因为发病时好痛苦。
亮亮4岁时,妈妈生了妹妹,从此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妹妹身上,特别是妈妈。
虽然亮亮理解妹妹小需要特别照顾,但心里依然很不平衡,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本就性格内向的他变得更不爱说话,但这些并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
(美国动画片《马男波杰克》)
在学校,亮亮也不开心,班里的男生经常搞恶作剧,弄坏他的书本和文具,有时告诉老师,老师也只是简单地训斥对方几句,并不起什么作用。
亮亮本打算跟妈妈说说这事,可每次看着妈妈忙里忙外,感觉并没给自己说话的机会。
有段时间,亮亮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情绪非常低落。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新症状:有时头痛;有时肚子疼;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是个多余的人,经常会莫名地心烦意乱,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
(电视剧《小欢喜》宋倩的孩子乔英子被确诊中度抑郁焦虑)
因为身体的不适和情绪的不好,亮亮经常请假,不愿意去学校。不上学这一点终于引起妈妈的注意,亮亮委屈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心里真的好难受,我是不是生病了?”于是妈妈带亮亮来到医院,“中度抑郁症”的诊断令妈妈难以相信。
爸妈,我真的抑郁了
抑郁并不是心灵脆弱,更不是矫情。抑郁症由遗传和环境共同诱发,它是一种全世界都为之困扰的疾病。
(电视剧《小欢喜》被确诊抑郁的乔英子)
“爸妈对不起,我真的抑郁了。”很多时候医院已经确诊了,但是还有很多家长,包括亮亮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没病。
通常家长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同时也有各种担心,例如害怕孩子受到外界异样的目光,害怕学校不让孩子上学 ……
但是孩子们所面对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简单。有太多太多的细节,被大人们忽略了。
首先,对于美丑的评价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死胖子快走开”“胖子,哈哈哈哈”。对容貌焦虑的青少年到成年初期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50%-85%。
其次,孤独感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没有人想和我做朋友”“没有人喜欢我”,特别是不被家庭和不被同伴接纳,它和抑郁直接相关。
再者,学习压力也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我的所有时间只能用来学习”“都中学了,周末就别打球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几乎没有放松和玩耍的时间。
同时,完美主义是抑郁的易感因素。“不要以为这一次你英语考了99分就厉害了,你要能门门100分才算本事”。对学习成绩过去关注和追求完美的成绩,让青少年容易不断自我攻击。
(《三十而已》顾佳和丈夫离婚)
还有,父母之间的冲突也是抑郁的一大诱因。“要不是因为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这些家庭冲突会让青少年在情感上产生不安全感。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苏醒指责儿子希望)
最后,父母过多的否认、批评、指责、拒绝和惩罚,以及缺乏温暖理解和支持,是抑郁的核心因素。“就知道玩手机,养你有什么用?”“给你花了这么多钱供你上课外班,连隔壁的傻子成绩都比你好”“你是猪脑袋吗?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这些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每一次都会像一根根针一样扎向孩子的内心。慢慢的一些孩子出现了身体的状况,一些孩子被贴上了问题小孩的标签,一些孩子成绩下降明显等等,生活变得越来越灰暗。
一些孩子会试图发出“求救”的信号,但是对于抑郁的错误认知,让大人们错过了沟通和发现的机会,甚至父母的不当言行让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
例如:
学生:“老师,我觉得活着挺没意思的。”
老师:“你怎么会这样想呢?生活多美好啊,你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
孩子:“爸妈,我不想上学了。”
父母:“你就是懒!想在家好吃懒做!”
但是,孩子的世界本不至于如此。
他们需要帮助,更需要正规的治疗
抑郁状态是一种需要警惕的情绪问题;抑郁症是一种急需关注和治疗的疾病。那些深陷抑郁的小孩,不是娇气,也不是脆弱,他们只是生病了。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走出抑郁阴影,让家庭回归正常?药物治标, 家长才治本。
首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要简单地认为让孩子坚强一点就可以对抗疾病,要让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去解决。家长再忙,也请您抽时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诊治。
(电视剧《小欢喜》佟大为安慰女儿欢欢)
其次,家长要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和陪伴。
在漫长的精神心理康复期,药物只治标,家长才是治本的那一剂“心药”。
比如多给孩子一个拥抱;不带任何评价的倾听孩子;多共情“有时候一定也很辛苦吧”;多鼓励“其实,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多支持“如果你确实想好了,爸爸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大鱼海棠》剧照)
最后,家长自身情绪稳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水,孩子是鱼,水质如果变坏了,鱼必然会生病,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至关重要。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家庭中孩子生病其实也是一个契机,一个家庭关系调整的契机。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才有能量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更好的协助孩子走出困境。
爸妈对不起,我真的抑郁了。我需要帮助!只要渡过这条情绪的河流,对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