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前夕,中亚五国为何不希望解散?看苏联对中亚的贡献便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强盛的苏联,走向了其历史发展的尽头。苏联高层曾实施过多项举措,以选择苏联政权的前途与发展道路。1991年3月17日,苏联官方就“是否保留联盟”这一议题,而举行了一次广泛的投票。这次投票共有约1.48亿人参与。结果显示,中亚五国人普遍希望保留联盟形式,其中哈萨克为94%、乌兹别克为93.7%、土库曼为98%、吉尔吉斯为94.5%、塔吉克为96%。
从历史角度看,在近代以前,中亚五国属于伊朗文化圈,是波斯势力范围。19世纪以来,沙俄通过《土库曼恰伊条约》、《阿哈尔边界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外加军事入侵,最终于19世纪末期蚕食中亚。1917年十月革命后,中亚各国走上苏维埃发展道路,并先后加入苏联大家庭。但无论是沙俄的“大俄罗斯主义”,抑或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明显迥异于中亚的波斯伊斯兰文化。
然而,剖析国家民族间的关系,不仅要看其历史文化渊源,同时还要看其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十月革命以来,新兴的苏维埃政权非常注重发展同中亚民众的关系。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中亚地区逐步由原本的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新型人民民主社会。从此,中亚人民的地位得到提升,日子有了盼头,逐渐倾向于支持苏维埃政权。进一步来讲,苏联在中亚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事。
第一,苏联在中亚移风易俗,废除陋习。十月革命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在中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解放妇女。期间,苏联人废除已经落后于时代的伊斯兰宗教法,取缔妇女蒙面、披罩袍、一夫多妻、养娈童、封建尊卑秩序等落后习俗。并将新观念、新思维根植到中亚人的心中。由此,中亚的妇女和穷苦大众翻身当了主人,自然会积极拥护苏维埃政权。
第二,苏联对中亚优秀文化进行保护。中亚留存着很多历史古城,例如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等。苏联非常注重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甚至以重建的方式将众多清真寺、经学院修葺一新。对于波斯《列王纪》等文学名著,苏联则通过新的媒介技术,将其进一步弘扬传播。此外,苏联还尊重中亚民族的传统习俗,允许中亚人继续保留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在此前提下,中亚人对苏联的拥护程度进一步加强。
第三,苏联向中亚大量“输血”。十月革命前,中亚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加入苏联后,苏联中央帮助中亚各国进行经济建设。苏联中央通过财政补贴、迁入工厂、输入人才等方式,以促进中亚五国的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中亚从无到有建立起现代化厂矿,拥有了完善的交通系统,民众受教育程度也超过90%。乌兹别克共和国,还被誉为“苏联在亚洲的橱窗”。在此基础上,中亚人更加倾向于维护和保留苏联。
第四,苏联让中亚人掌握部分权力。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中亚人更为广泛地参与到苏联国家事务之中。在苏联历次对外战争中,中亚各国均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兵源,中亚兵在苏军基层部队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很多中亚加盟国的干部,也在苏联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进入苏联中央领导层。在此情况下,中亚五国人不希望联盟彻底解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体来看,苏联在经济、文化、军事、民生等领域,都对中亚提供了众多帮助。诚然,苏联的中亚政策并非十全十美,其在加盟国边界划分、咸海生态治理、中亚各族间关系、中亚民族干部与俄罗斯族干部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失误和不足。但瑕不掩瑜, 苏联在中亚的民族与国家建设,整体上看仍然功大于过。
参考资料:《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乌兹别克共和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