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市乡村文化:关于“益相龙”的传闻记! 2024-04-24 22:34:17 关于“益相龙”的传闻记很早以前,益相人的祖先一代又一代留下传说:“益相这个地方是龙的故乡。”宋代之前,在这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了“龙头脑”、“龙口潭”、“龙形岭”、“黄龙仙”、“黄龙潭”、“黄龙冲”、“黄龙江”、“黄龙桥”、“麻龙江”、“碧龙寺”、“盘龙庵”一连串关于“龙”的名称。南宋时,江西庐陵人士周必大,慕名来“玉峰书院”游学。后中进士,入朝为相,封为“益国公”。淳熙年间,周必大致仕回“玉峰书院”讲学,朝廷嘉其有功,将“玉峰书院”方圆这片地方封给了他,因他是“益国公”,又是宰相,此地便名曰“益相”。这里的“龙”多,故称“益相龙”了。尔后,姓龙的祖先,从江西徙至“玉峰岭”脚下定居,数代繁衍,便出现了一个“龙家湾”。又因古驿道从此经过,交通方便,“龙家湾”成了集市贸易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益相”这个地方便成了“龙市乡”。古老的益相,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龙?这里有许多神奇的故事。相传盘古开天地,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着为地。乾为天、坤为地。主宰宇宙万象万物的天神,是玉皇大帝,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和饿死鬼),地位很高,权力很大。一天,他率众仙云游太空,巡视万事万物,经过益相这个地方时,顿感灵气十足,仙气冲天,便停在云端,俯视这里的山山水水,越看越觉得新奇,便对群仙说:“这里山好、水好、地脉也好、是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传我旨意,令金龙、玉凤来此呈祥献瑞,造福黎民。”传说“龙”是远古时代一种有鳞、有角、有爪、能爬、能游、能飞的神兽,常居于海底龙宫。“凤”是远古时代一种最美丽的神鸟,常化作仙女幽居于天庭花园之中。“龙”和“凤”都有自己的群体和首领,龙有龙王,凤有凤王。龙和凤,都象征高贵、象征吉祥。古代,人们把最高统治者喻为金龙天子,把凤喻为皇后娘娘。凡有龙凤栖息之地,皆为福地、吉祥之地,世代荣昌。龙王、凤王接到玉皇大帝的圣旨,自然不敢怠慢,不约而同来到益相,察看人间万象,龙翔凤翥,一遍一遍,整个益相,尽收眼底。它们越看越来劲,越看越高兴,都夸玉皇大帝慧眼识地,乐意派部属来此安居、造福,把这里打造成为人间仙境。是时,它们兴奋地飞舞起来,真是龙飞凤舞,祥光普照。率先在此开拓的益相祖先,目睹这一奇特景象,双手合十,朝天跪拜,知道这是吉象,是龙凤呈祥。从此,人们传颂这是龙凤呈祥之宝地。龙回龙宫,凤归天庭,分别讲述益相这个风水宝地大有作为的情景,大家都争着来人间大显身手,最后还是听众王命。凤王选出一对彩凤来到益相,它们选择靠五峰山的一座秀峰隐居下来,在山神的帮助下,这秀峰变成了凤的形状,此后便得名“凤形山”了。直至明洪武年间,时在安仁任职的蔡雪松,七十而卒,请风水先生择地安葬,在开金井时,撬开青石板,一对彩凤腾飞而出,“此地气脉好,代代出朝官”的神话传说,延续至今(详见《蔡氏宗谱》)。龙,虽然也能飞腾,但因长年生活在海底龙宫,养成了游水的特性,益相没有大江大川,走水路又如何走法呢?龙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黄龙和青龙两名勇士,出东海,经长江,入洞庭,再从洞庭湖经湘江,游至永乐江、洣江汇合处的衡山草市,它俩潜入水底,用龙头顺着地下阴河,往朝东方向使劲一窜,刹那功夫,翘首一看,便到了益相凤形山南端二里处的山谷,抬起头往上一拱,那些石头便成了悬崖峭壁的一座山,山上有棱有角的石头,像龙的鳞角和齿牙,后人便把这个谷口高峰称为“龙头脑”,与“凤形山”遥相对峙。随龙而来的一只巨大的麻石蟾蜍,现在仍坐在“龙头脑”的顶部,洋洋自得地俯视益相大地,成为忠实的庄稼卫士。龙的出口处,成了直径二丈圆圆的深潭,后人称为“龙口潭”。昔日,这里水量充沛,直泻潭中,形成有名的“龙潭瀑布”。后来,人们为了试探这个“龙潭”究竟有多深,通往何处,便用一百箩谷壳倒入潭中,半月之后,发现数十里远的草市河面上,飘满了谷壳。传说黄龙和青龙,生性活泼好动,初来益相,觉得处处新奇,高兴时便从潭中伸出头来,朝凤形山方向喷水,给彩凤传递信息,并作为相互间的一种欢娱。人们观察到,每逢旱季来临前或雨后,“龙头脑”与“凤形山”之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经常会出现一道道彩虹,人们说这是龙凤在戏水而出现的“龙凤呈祥”奇观。对于龙喷水的事,人们起初觉得新奇,常往观之,“哟,真像下大雨一样。”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们觉得这两条龙喷水太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便感到讨厌了,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认为是故意“作孽”,于是有人便请石匠在“龙口潭”上方雕了一尊“阿弥陀佛”石像,意思是要它们莫喷水,莫作孽。这尊“阿弥陀佛”石像,直至1980年修水电站时才被毁掉。黄龙、青龙嬉水贪玩,引起百姓不满之事,被玉皇大帝晓得了,很不高兴,把它们召到天庭面谕,态度严肃,但语气温和。你们听着:“令你们去人间,是给黎民造福的,这个宗旨,已给龙王说得很清楚了,相信你们也很明白。眼前发生的事,虽不属于故意做坏事,但却忘记了造福黎民的宗旨,一味嬉戏,想喷水就喷水,不考虑对老百姓有不有利,不考虑老百姓是不是满意,这是错误的。考虑到你们的本性是好的,不予惩处,但必须修炼,超凡脱俗,成为仙体。”黄龙和青龙领旨谢恩,回到益相,从“龙潭”进山,翻越百斗坳,选择一个深谷作修炼场所。黄龙对青龙说:我是兄长,喷水扰民是我带的头,是我的错,现在由我先修炼,你到“双泉”井提水供我饮用,那“双泉”是天生的,有灵性,可以洗心革面,尔后你修炼,我供水,如何?青龙应允。从此,黄龙修炼,整日静坐,闭门思过。青龙则变成老妪,用竹编成篮筐,天天去“双泉”提水。黄龙修炼很虔诚,提高了悟性。一天,它对青龙说:“修炼就是修心,心正身自修,心诚则灵,百事可成。现在坐卧不动,闭门不出,不是办法,不如一边反思,一边给人间做些好事,用实际行动改过自新。”青龙认为很对,它们商量,先帮助黎民百姓解决水利问题。青龙继续扮成老妪,播种山泉,滋润土地;黄龙负责疏理水系,使益相实现自流灌溉,农夫水旱无忧。根据地形,自南而北,疏成五股水:一是从香花山,经亭子坪,造福冲,两边垄流至高明湾;二是从柱古团,经山峰,峰南流入玉峰;三是从黄龙冲,经金钩湾流入金盆;四是从为公坳主山涧,经杨柳塘,下头岑流至萝白洲;五是从龙头脑的石冲口,经黄茅桥、王子塘,下老屋至下谭家。五条水系,脉络均匀,布局合理,俨是五个手指,汇合于益相农田之掌心。疏理水系,决非易事,既要智慧,又要勇气和毅力。如在疏理“黄龙潭”这个地段时,地质坚硬无比,这里的石山,好像是在故意为难它似的,任凭黄龙使劲撞击,就是一动也不动。黄龙毫不气馁,意志更加坚定,它对青龙说:这正是考验我们修炼诚心和造福黎民的决心的时候,只能前进,不能畏缩。它继续用头部撞击石山,撞得头破血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坚硬的石山,终于开裂了,松动了。黄龙继续用角一点一点地撬,用牙一点一点地啃,用爪一点一点地疏,又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坚硬的石山水道,终于畅通了。此时的黄龙,已经是筋疲力尽,、遍体鳞伤、血迹斑斑,又沾上了尘土,全身麻麻点点,黄龙变成了“麻龙”。黄龙看着自己这副模样,毫无懊恼之感,自言自语:“万事开头难,现在这个难关已过,以后再也难不过我了。”内心充满自信,浑身又来了精神,它决定好好洗个澡,既洗涤身躯,也洗涤心灵。它就地一窜,打了几个滚,这里便成了蓝黑无底的深潭。潭水沏清,黄龙便在潭内洗起澡来,自由翻滚,无比欢快,显得更加精神、美丽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潭叫做“黄龙潭”,也有叫“黄氏潭”的,把这个水段叫“麻龙江”。这个故事,传闻千古,教育人们要学习龙的精神,办事要有诚心、有决心、有恒心。黄龙自“黄龙潭”而下,顺水往前继续疏理,来到山口与“玉峰岭”之间,这里是一处连在一起的丘岗,地势不高,土质又好,全是黄泥,黄龙认为,如果把它平整,变成良田,让农夫种庄稼多好呀,便奋力横冲直撞,几下就把这个中间地段夷平了,人们说是黄龙“冲”出来了,这里便一直叫“黄龙冲”。过了黄龙冲,便进入益相的广阔田野,是益相的粮食主产区。五条水系疏理之后,都流至这里,实现了自流灌溉。黄龙邀请青龙察看它疏理水系的成果,它们在空中飞翔,自南而北看了个够,非常高兴,满以为帮百姓办的这件实事,大功告成了,谁知就在此时,整个益相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来,越下越大,山水从五条水道,直泻这片平地,排不出去,许多农田被淹。这件事,对它们震动很大,心里焦急,便爬到金盆形对面的山坡上,伏地凝视水情,商量解决办法。由于心神不安,身体蠕动过多,使山的形态与龙的形态相融合,待这两条龙离开后,这个山坡酷似龙的形状,后人称此为“龙形岭”。大雨过后,它们化作黄发老头和青衣老妇,到民间走访,听取百姓反映。老百姓非常尊敬这两位非凡老人,直言相告:“种庄稼,没有水不行,水多了也不行,既要解决灌溉的问题,也要解决排涝的问题,最大的愿望,是土地滋润,风调雨顺。”黄龙、青龙回到修炼之所,进行反思,省悟到老百姓的意见是合理的,做事要观前顾后,要完全彻底,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满足人们的最高要求和最大的愿望。它们决定,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人们解决土地滋润和排水问题,待修炼成仙,能呼风唤雨了,再满足人们风调雨顺的愿望。于是,青龙继续播种甘泉,黄龙则继续疏理下游水道。黄龙反复察看地形,从黄龙冲至“下谭家”将五条水系汇入一条总水道里,经下谭家这个总口子,流入攸县淥田,再经乐水流至衡山之草市,入湘江、洞庭,奔长江通大海。从此,水畅其流,再也没有出现过涝灾了。后来,人们把黄龙冲至下谭家这条总水道,称之为“黄龙江”,把黄龙江上通往安仁县城的那座木桥,叫“黄龙桥”。青龙播种甘泉,真是绞尽脑汁,用心良苦,不计血本。它编的竹篮,本有许多格格眼眼,为何能盛水呢?原来它在篮里涂有龙液,因而不漏;它播的泉,为何味甘而长流不息,原来它在泉眼里注入了自身的血液,因而富有生机。它提着竹篮,走一处,抖动几下,滴血成泉,泉遍益相。青龙邀黄龙走遍益相,检查播种成果;真是高山泉,平地泉、明暗泉,不计其数。仅玉峰岭周围,就有百花井等48口井泉,最著名的“为公坳”之石缝泉和杨柳泉, “下谭家”之“双泉”和胡家泉塘之泉,水量大、水质好、口感好。无数的泉流,滋润着益相的土地,气象万千,使整个益相充满生机和活力,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由于益相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水旱无忧,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很早就试种成功许多农作物,进行水稻双季间作,因而五谷丰登,生态环境极佳。这不仅吸引了许多姓氏祖先来此择地定居,繁衍生息;而且还引来许许多多鸟群来此栖息。传说江西飞来的一群崖鹰,生性奇特,每天吃饱之后,就回江西去了,傍晚再回“龙头脑”的石崖中栖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崖鹰是天天回江西拉屎,帮助江西积肥,改良土壤,从此便有了“吃益相,肥江西”的贬词盛传。一天,玉皇大帝又率群仙出游,发现益相气象一新,甚是好奇,便令两位神仙深入实地考察,了解详情,回天庭禀报。不数日,二位神仙如是这般作了详细禀报,玉皇大帝听后,又惊又喜,甚为感动地说:“黄龙、青龙这两个小东西,真是了不起,它们的修炼与众不同,不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诚心修炼,言行一致,丹心可贵,笃行可贵。黄龙、青龙正心修身,已成正果。传我旨意,接纳它俩进入仙界,并将风仙、云仙、雨仙归其统领调遣,确保风调雨顺。”黄龙、青龙凭丹心,凭行动成了仙,仙界咸服,百姓敬仰。后来,人们在黄龙修炼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黄龙仙庵”,远近闻名,朝拜者络绎不绝。南宋淳佑年间,有人在“黄龙仙”的入口处石壁之上,凿有“黄龙”二字,至今仍然笔画清晰。人们为感青龙之德,在金盆虞家湾码头组建了“碧龙寺”,以示纪念,谓碧水涤人心也。黄龙、青龙得道成仙之后,由黄龙江顺流而下,到东海龙宫探亲,彬彬有礼,有仙者风度,群龙对它俩得到了玉皇大帝的器重,功成名就,表示敬佩和羡慕,并挽留在龙宫团聚,坐享荣华。黄龙、青龙婉言谢绝说:“我们生于龙宫,但我们是在益相修炼成仙的,已是益相的龙了。益相是我们创业起步的故乡,现在我们进入了仙界,更应该回去为黎民百姓造福,请诸位在方便的时候来益相作客。”群龙认为有理,点头赞允。它俩回到益相后,雄心勃勃,决意用龙的神斧奇工,将益相点化为人间仙境。除凤形、龙形、虎形、象形、龙潭瀑布等景点外,还先后打造了“为公巨著”、“紫燕双窝”、“三峰笔架”、“玉峰琴韵”、“双江虹桥”、“沣沼珠泉”、“鱼城雾月”、“石园花木”、“大屋丹枫”、“桃源福地”等奇观妙景,其中“玉峰琴韵”被列为安仁八景之一。黄龙和青龙,目睹这些自然景观,心旷神怡,自我陶醉,非常眷恋这个人间仙乡,便常来石塘村附近之林荫深处,盘着身躯,席地而卧,悠闲养神,并沉思未来远景规划,后来,人们在此建起了“盘龙庵”。庵门有联云:“盘古开天地,天生福地;龙神恋故乡,故国仙乡。”岁月在流逝,景观在变化,现在有的只残留遗址,有的只有文字记载,有的只是口碑传说,而“山峰笔架”仍巍峨矗立不动。“天外三峰削不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山呈好画当书案,座佑题铭律后生。”这诗句,是出自龙的传人之手笔,把山峰当作笔架,多么有气势啊!2001年,石冲村修公路时,在深山老林里,发掘“桃源福地”四个石刻大字,此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俨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又是多么的神奇啊!如今,石冲瓦屋的“福主庙”里,仍保存“风仙”、“云仙”、“雨仙”三樽木质雕像,村民一直用香火供奉着。传说这“三仙”是遵玉皇大帝的旨令为保益相风调雨顺,来到这里受黄龙、青龙调遣的,只要一声令下,便随时起云、刮风、下雨。很早很早以前,益相的老百姓需要下雨时,便向 “益相龙”发信息。发信息的特殊方式,就是敲锣打鼓舞龙灯,白天舞龙布,晚上舞火龙。龙头龙尾都是竹篾扎的、纸糊的,非常好看,龙身是用稻草扎的,后发展为各色长布,上边画满了鳞片,每条龙都有十多节。火龙,则在每个节杆上,加上一个灯笼,里面插一支蜡烛,多在夜里游动,所以叫“龙灯”。为什么益相人夜间舞龙灯呢?传说黄龙、青龙有一次告诉过龙王,说益相人非常喜欢龙,尊重龙,有舞龙传递信息之习。龙王把这一信息,又透露给了四海龙王,都想找机会一睹为快。一天,“益相龙”告知龙王,说益相人又要舞龙了,于是四海龙王率龙子龙孙,来到益相上空观看舞龙,只见锣鼓喧天,唢呐齐鸣,无数条龙,列成长阵,各显舞姿,时快时慢,在田埂上来回舞动,后边跟着许多手持香火的人群,好似一条活龙在追逐嬉戏,非常好看。凡参与者和看热闹者,无论老小,都发给糯米糍粑,大家兴高采烈,盛况空前。群龙目睹益相人对龙如此尊重与宠爱,非常感动,都高兴得尽情飞舞起来。是时,天龙、地龙舞在一起,融为一体,乐在一起。入夜,鳞光闪闪,祥光普照,形成一种奇特场景,后来人们便在夜间舞龙灯了,夜间舞龙灯,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龙舞习俗,后来演变成民间的文体活动,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龙的品格,龙的精神,孕育着龙的传人。不知何时何人在玉峰岭上创办了一座闻名的学府,叫“玉峰书院”。南宋时江西庐陵人士周必大慕名来此讲学,后中进士,入朝为相,71岁致仕,又回到“玉峰书院”讲学,传承文明。宁宗皇帝很尊敬他,派皇家卫队护送,黄旗、黄伞、黄袍、黄马,排着长列,在益相的古驿道上蠕动,好似一条巨大的龙。闻信前来欢迎“相国儒宗”的益相男女老幼,见着长长的黄队缓缓而来,惊呼:“黄龙来了!黄龙来了!”时任安仁知县王槐率县衙官员和众乡绅,在“黄龙江”上的“黄龙桥”头,列队迎接这条由京城而来的“黄龙”。从此,益相人民便把周必大这位“益国公”喻之为“龙”了。周必大回到益相,走遍了山山水水,到过所有关于“龙”的地方,听到过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因此,他在讲学中,特别强调学习龙的品格,要弘扬龙的精神。益相人之所以把周必大喻之为龙,不是因为他当了宰相,有皇家卫队护送,而是因为他自身的素质,体现益相龙的气质、品格和精神,是人中之龙,是龙的传人。他少年时代,好学上进,从江西庐陵来益相游学,成绩优异,出类拔萃;他入朝为官,不避权贵,不怕挫折,一心为国为民;他晚年致仕,不荣归故里养老,不留京都享福,而决意要回“玉峰书院”讲学,传承文明。这种品格是高尚的,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文明,只有文明,人类才能认识世界,主宰世界,改造世界。文明,只有文明,才能开教育之先河,培育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玉峰书院”开创者,是伟大的;当了宰相又回到故地讲学,传承文明,也是伟大的。益相自“玉峰书院”到“谭氏书院”,自宋至清,培育了中榜功名人物378人。当代亦是人才济济,不仅造就了许多有名望的仁人志士、学者、专家和党政军领导干部,而且造就了益相人内存的精神品质,他们都是益相的佼佼者,不愧为龙的传人。 摘自《益相史话》 https://mp.weixin.qq.com/s/Hi2N70fDVT54wE76tIkx7Q 赞 (0) 相关推荐 读书|《西游记》批注式精读Vol.041:第三回精读⑪ 041 第三回精读⑪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是玉皇大帝的全称,前文已经出现过.玉皇大帝实则就像地上的皇帝一样,每天也要早朝,来和大臣讨 ... 生肖之谜(十四)龙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存在?其实祂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打破次元壁,无论神话与现实,选择一种动物来代表我们中国.那只能是龙.就像英国人爱用狮子代表自己,韩国人爱用老虎代表自己一样.能够代表中国人的只有龙. 远在神话中盘古初开之时,龙已经与我们结缘.是的 ... 观黄山九龙瀑——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游完太极湖村,吃过中饭,我们驱车前往黄山,只有下午半天的时间,考虑到游黄山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游黄山九龙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九龙瀑就在黄山景区的南大门旁边,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 景区服务中心有两个 ... 金豆开花龙抬头 今天是二月二,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这里有个民俗小故事. 很久以前,天下大旱,百姓祈雨,玉皇大帝开小差,还没批准下雨的时候,一位龙王看不下去了,私自安排了一场雨. 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可这位龙王遭殃了, ... 【城市建设】磨刀水,晒龙衣,关公玩的什么鬼把戏? "你不给我磨刀水,我不许你晒龙衣!",这是民间广为流行的一句抖狠的谚语,本意是指一种有趣的自然气象,一般情况下,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会下雨,六月初六就会天晴,传说是因为关公手中的青龙 ... 中国五色龙:黄龙地位最高 中国五色龙 在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创造了五色龙为主的龙形象:即黄龙.青龙(苍龙).黑龙.白龙.赤龙等.按照五行观念,青龙居东方,白龙居西方,赤龙居南方,黑龙居北方,黄龙居中央. 最为明确地记述五色龙 ... 龙市乡村文化:关于凤形的传说! 关于凤形的传说 五峰仙向西南绵亘起伏十余里,至安攸交界之处,一脉屹立而西向,左右峻岭相夹如凤展翅腾飞,这就是蔡氏列代祖山--凤形. 说起凤形,有一段神话般的故事. 很久以前,蔡氏始祖雪松在衡州安仁县任 ... 龙市乡村文化: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龙市美景风光!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龙市美景风光 总面积67.9平方公里的益相,地处茶安大山脉中段.从下谭家顺黄龙江而上,正东方自北而南,群山巍峨,黄茅岭.凤形.龙头脑.寨脑坳.为公坳.笔架山和雷公崎直至安仁之旅游景点 ... 兰市风云之六 大团圆与兰文化名家李映龙 今天是年三十,合家团聚的日子!借大团圆的故事向各位兰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愿您们阖家幸福!新年吉祥! 在兰市烈火烹油的2006年之后,西部兰市的热点逐步由奇蝶花唱主角,转向荷瓣.云南有永怀素.素冠荷鼎. ... 畅游新晃的美丽乡村16:赏拍龙寨风雨桥和村落 16.赏拍龙寨风雨桥和村落 【辽】牛河梁遗址采集的两件红山文化玉玦形龙高清细节图览 标本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件征集于牛河梁附近张福店(富山乡北山). 整体蜷曲如环,缺口未断,内缘相连.环孔和背部小孔均为对钻,环孔圆滑,无纹饰,用于穿系佩挂.兽首,大立耳,圆眼,吻部前凸,口微 ... 著名经济学家董志龙谈乡村振兴经济学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论坛创始人.中国资本论坛秘书长董志龙在第七届中国资本论坛学术工作会议上围绕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讲话. 著名经济学家董志龙表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在"十三五"时 ... 新三板退市后带上“智能科技”龙利得再冲创业板上市:两次上会、一次借壳冲A均告败,毛利率下滑惹担忧 2020年6月23日,龙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利得")向深交所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资本邦从龙利得招股书获悉,公司此次预计募集资金4.21亿元 ... 一味中药以龙为名,李时珍说“益肝胆之气”,神农说“久服益智” 有一味中药材以龙为名,它被李时珍称作"龙胆",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它"益肝胆之气",另外神农氏在<神农本草经>中说它" ... 两件红山文化玉玦形龙高清细节图览 标本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件征集于牛河梁附近张福店(富山乡北山). 整体蜷曲如环,缺口未断,内缘相连.环孔和背部小孔均为对钻,环孔圆滑,无纹饰,用于穿系佩挂.兽首,大立耳,圆眼,吻部前凸,口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