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向朱元璋交出兵权,朱元璋大喜,问他要啥赏赐。汤和厚着脸说:“别的都不要,只想要100个美人。”

朱元璋在天下已定之后,开始大肆清理功臣,为朱标扫清障碍。汤和看形势不妙,主动向朱元璋请辞告老归乡。朱元璋大喜,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汤和不假思索:那就恳请陛下赏赐我100名美女吧。其他人听到这个要求都觉得不正经,朱元璋却立刻应允,汤和在心中暗道:“我无忧也!”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还是朱元璋的恩人。汤和在26岁的时候,率领十多个人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立下不少功劳。当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的时候,汤和就已经成为千户了。

汤和成为千户之后,自然也忘不了自己的兄弟,写信邀请已入佛门的朱元璋来参加红巾军。朱元璋本来不想去,但来往的书信却被和尚发现了,无奈之下,只得从军。

汤和是千户,但他却很尊敬朱元璋。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没有推托过。

而元璋入伍之后,由于他体格好,记性强,才十几天功夫已是队里顶尖的角色了,每次出去,总是立了功还不损伤一人一卒。

有一天,郭子兴带着亲兵还视察,经过了元璋的营房,全队排成一字向主帅行礼,元璋身材高大,排在队头,元帅看一表人才,升元璋做亲兵九夫长,调回帅府当差!应该来说这是他人生走上巅峰非常重要的一步。

随后,朱元璋屡建奇功,被郭子兴提升为镇抚之职,级别在汤和之上。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引路人,却没有任何不满,朱元璋的老乡汤和,徐达,最后都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在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继承了郭的兵力,依靠着班底,开始南征北战,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在朱元璋统一天下之际,汤和从南到北,几乎一刻没有闲着,汤和帮朱元璋扫平方国珍、陈友定两大对手,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李擅长、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冯胜、李文忠、邓愈六人被封为公爵,汤和却只被封为中山侯。

其实汤和的功劳并不小,平定张士诚,南下伐方国珍,北上征讨元军,西出定陕州,最重要的是汤和是朱元璋的领路人,为什么只是一个侯爵呢?

《明史》记载: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汤和为人深沉敏锐,但就是喜欢喝酒。在镇守常州的时候,曾有事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没有同意,汤和又一次喝醉了,就却说出了怨言。朱元璋听到之后,逐渐反感汤和。

后来,汤和好不容易被封了信国公,朱元璋却专门将他召来,历数他在常州时的过失,并让人将其刻在世袭凭证上。

汤和也知道朱元璋在打压自己,从此也更加小心,谨言慎行。朱元璋经常让他参与商议军国大事,汤和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从不敢替朱元璋擅做主张。

随着,朱元璋年事已高,天下已经没有兵戈之事,同时对开国功臣们统领军队十分不满。 而这时,汤和主动放弃兵权,让他是既感动又欣喜,他立即解除了唐和的兵权,并在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汤和有了100多个小妾,日子非常潇洒,但他从不惹事,也不谈论国事。此外,汤和每年一次向朱元璋朝见。汤和的意思很明确,我不要兵权,只要安享晚年。朱元璋对汤和的识时务十分满意,

当汤和病重的时候,朱元璋来看望汤和,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纵观明朝功臣,看历史就是看人心。不得不佩服汤和的智慧,洪武年间的开国功臣当中,李擅长、胡惟庸、蓝玉等人落个惨死的下场。汤和是少有地能够寿终正寝的功臣,还保全了后代。这个结果,在整个明朝开国年间,基本上是独一份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阅读历史,不仅能够了解过去,也能够指引我们的未来。

其实,类似汤和这些权谋故事,都被冯梦龙写在了《智囊》中,收录了从秦朝至明代的1200多个智谋故事,囊括了为人处世、事上御下、识人辨人、竞争博弈等诸多智慧法门,个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智慧性”。冯梦龙将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现,有趣;然后再进行解读分析,提炼出人生智慧,有料。

乾隆甚喜此书,曾经说:“《智囊》者,古人智慧之集萃也。”曾国藩也是如此,无论走到哪儿,《智囊》都不离身。幕僚回忆,其用人之道和处事哲学,受此书影响颇深。

杜月笙也深喜《智囊》,在朋友家看到此书,非要让人给他读一读,以至忘了吃饭,感慨道:“读懂此书,才算读透了社会。”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发生的事情,也只是昨天的重演,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抓住机会,去读一读历史,一套精装《智囊》就能帮你智慧大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