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坚守者

作者:李亚军

青藏高原是我心中最神往的高地。我常常会站在地图前,长久地凝视那片青紫色的区域,想象着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会有着怎样的奇观,会生活着怎样的人群。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那片地球上最原始的荒原,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江源头冰连天。终于行进在这条一直翘首仰望的天路上,我心中非常兴奋。在长达10个小时的路途中,从格尔木周围的茫茫戈壁,到昆仑山的苍茫雄浑、玉珠峰的傲然入天,再到沱沱河谷的冰天雪地,一路不断变换的风景让我双眼应接不暇。车过纳赤台,上了3000米后就再也没看到过一棵高大的阔叶树,只有一簇簇红柳和骆驼刺在寒风中摇动着早已枯黄的身躯。行至可可西里无人区时,在道路两旁我们惊喜地看到一群群野驴与牦牛,偶尔还会看到几只藏羚羊。即便是看见我们的车驶过来,它们依然保持着安然自若的神情,悠闲地在堆满积雪的草地上觅食。

高原上美不胜收的风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也时刻考验着心肺。到达五道梁时,大部分人的脸已经发青,嘴也有些发紫,连说话都有些困难。行至风火山口时,我感到头痛欲裂、恶心欲吐。我咬紧牙关,按住胸口,用意志来对抗身体上的煎熬。

车子终于抵达终点站沱沱河谷,兵站简易的宿舍里放置了已经打开的氧气罐,进屋后马上有种走入森林深处的感觉。我深呼吸了一口,肺部舒展了许多,头也没有刚才那么痛了。我慢慢移动目光,环视宿舍内简朴的物件。我注意到地上放着两只红色的水桶,分别贴着两张不大的标签,一个标着净水,另一个标着废水。

高原上并不缺水,但这里的水大部分深藏在冰雪中,冰水看似清澈但并不清洁,需加热后饮用。高原上的气压低,水最高只能烧到七八十摄氏度。常年驻扎在此的战士们,早已习惯了喝这样的“热”水。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水塔”,却始终架不起属于自己的一座水塔,因为极寒气候随时都会将结实的水管冻爆。日常饮水只能由战士们到河谷中凿出冰块,一块块扛回来化成冰水,存于池内,供应日常生活。饮水难,饮水后上厕所也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我们所住的二楼内没有厕所,要走到楼道尽头,下几级台阶,才有一个露天旱厕。半夜如厕,虽说四周有墙,但凛冽的寒风呼呼刮进来,那滋味可想而知。

眼前的这一切,在老高原人的心里却已然幸福如天堂。1953年,一个名叫慕生忠的陕北汉子,带领着2000多名官兵,牵着几万头骆驼,爬冰卧雪,用最原始的办法撬动亘古荒原,破开千年陈冰,铺就了一条通往西藏的生命线。几十年来,在这条连接内陆与高原极地的“脐带”上,有很多官兵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更有几十万官兵在这里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创造出了今天的一切。

而今,国家大发展,高原变通途。沿着这条交通线架起了电线光缆,铺设了石油管线,开通了青藏铁路,覆盖了现代化的网络,兵站、泵站和机务站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服务保障。然而,即便是再现代化的站点也需要有人来维护,近2000公里的青藏线上每天都有近万名高原官兵在坚守着。

窗外传来隆隆的声响,我伏在窗前,看见长龙一样的车队一辆接一辆地驶入车场。年轻的战士从驾驶室里跳下来,整齐列队,喊着震天的口号走进大院。高原明净的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有一种单纯而神圣的美感。

窗前的光线慢慢暗了下来,一阵哨音响起,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艰难地移步,下楼走进餐厅。一张张方桌前,战士们安静地低头吃饭。我跟在大家身后,盛了半碗稀饭、一小碟青菜,拿了一个馒头,就近在一张餐桌前坐下。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名年轻的汽车兵,瘦小的身躯显得很单薄,稚气未脱的脸上有些发紫,双眼充满了血丝,头上还缠了一圈绷带。

我侧头问他:“小同志,你多大了?”

“19岁。”他回答后,冲着我腼腆地笑了笑。

“开了一天车,累吗?”我接着问道。

“不累。”他想都没想地回答了我,声音虽然不大,却非常坚定有力。

“你头上为什么要缠绷带?”我追问道。

“头痛。”说完,他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然后低头继续吃饭。

我一时语塞,鼻子酸酸的。看着他瘦弱的身躯随着咀嚼轻微地晃动着,我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同样的三尺之躯,同样的青春年华。很多人都向往大都市的繁华,他们却选择了高原上的坚守。或许他们就像高原夜空中的繁星,平凡得不为人所知;或许在有些人眼中,他们渺小得如尘世间的一粒尘埃;或许在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当他们汇入这样一支队伍中,融入这样一份事业里,行走在这样一条世界最高的公路上时,自然也就有了如这山峰般的坚毅,有了谁都不敢小觑的伟岸。

高原上的一株小草,因为长期经受着极寒与缺氧,拥有了极不平凡的生命,也拥有了平地上参天大树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一个能够为了别人而奉献自己的人,即使在人群中显得那样渺小与平凡,却因拥有了这样高贵的精神而为无数人敬仰。

人往高处走。世界屋脊上,行走着一群让我仰视的士兵。

(0)

相关推荐

  • 河谷新貌

    河谷两岸山体越来越绿,看起来没有那么荒凉了,呈现高峡出平湖,绿水映青山的新貌. 绿是生命底色,没有人不喜欢绿意盎然的世界.绿树从中,树草坪上,人的心情格外舒畅.不光人,动物皆是如此.营地绿了,鸟儿明显 ...

  • 用青春与生命守卫国土的英雄诗篇

    <金珠玛米小扎西>插图,小扎西在山间牧羊.何毅画 曾有情的儿童文学作品<金珠玛米小扎西>(希望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是这样开篇的:在一次高原雪崩中,藏族少年小扎西和父母及家 ...

  • 白天碎石滩巡逻,夜晚星空下站岗,海拔5184米的地方被他们称为“高原快乐营”

    20出头的年轻战士,以钢管为箫,以天地为谱,奏出了中国军人笑对喀喇昆仑,傲立祖国边陲的豪迈,也奏出了青年官兵以苦为乐.心系家国的情怀. 他们以苦为乐.默默坚守,于高山之巅绽放无悔青春,在昆仑之上守卫神 ...

  • 清晨有雨

    清晨下起了小雨,地面上湿漉漉的,雨丝落在头上,飘在脸上,凉凉的,润润的.风吹来,陡生清凉的感觉,衣服穿少了,秋天真的是来了.虽然在这河谷里一年只分干季和雨季,秋天不那么明显,但此时此刻,我分明感觉到一 ...

  • 《壮美青藏线》—杜锦超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2016-06-18】通信尖兵“超朴实”

    平凡岗位挺立可敬官兵.采访本来只安排了短短两天,再刨去一些观摩活动和其他日程,真正采访的时间只有一天多点.有限的时间内,群访单聊交叉进行,除了践行改革强军目标的集体事迹,我们还听到了许多基层官兵的故事 ...

  • 【雷池诗社】援巴老兵○《难忘的青春年华》

    散记·难忘青春年华文/援巴老兵朱家祥:有些困难大家确实没有想到,心想,再苦能苦过天山,再难能难过沙漠,当时出国的同志们求战情绪很高,决心书贴满了营房,都表示为国争光,有的还写血书,咬破指头写的--有些 ...

  • 湟水河畔的牵绊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致最可爱的人

    归来吧,我们可爱的战士, 你们不愧肩负的使命. 你们用鲜血向世界郑重声明 --祖国的江山,寸土必争! 作为中华儿女, 你们的英勇气魄贯彻长空, 苍山为你们俯首,长河为你们争鸣. 你们的功绩, 将永远记 ...

  • 第一届“渌水杯”优秀来稿选登

    <从无到有的过程> 我是一张白纸 被风吹着 盲目地飘荡在空中 有人捉住了我 在我洁白的身躯上写字 我感到疼痛 开始拼命地挣扎 那人固执 坚持不肯放开我 笔尖依旧在我的身躯上划来划去 无数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