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幅幽默画

「幽默」一词出现于《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意为静寂无声,但现今看到「幽默」二字,多意会的是,辞典中有趣而意味深长的解释。此解读源自林语堂大师(1895-1976),他以音译方式,将英语单字「Humor」译为「幽默」,并解释:「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明 沈周  猫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洲(江苏苏州)人。能诗文,善书画,为明四大家之一。
本幅为沈周〈写生册〉第十五幅。册中自题为小窗独坐时的戏笔,运笔潇洒不羁,极具文人意趣,并在简朴的拙趣中显现生意。幅中的猫捲曲成圆形,头伏其中,张目侧望。猫虽常有盘曲的动作,惟本幅中头的位置及身体的特别拉长,则未必合于身体结构。作者在意的应是将猫刻意团成浑圆,前端以简笔方式钩画脚趾,所富含的幽默趣味和调皮情态。
宋 梁楷  泼墨仙人
梁楷(活动于13世纪上半叶),山东东平人,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嗜酒自乐,不拘礼法,号曰「梁疯子」。嘉泰年间(1201-1204)任画院待诏,赐金带,不受,挂带而去。
本幅为〈名画琳琅〉册第二幅,画仙人坦胸露腹,步履蹒跚。全作除头耳、胸线和五官用线条钩画外,馀均水墨淋漓,纵笔挥洒,不求形似,而能生动传神。仙人酒后的醉醺醺与陶陶然,全都显露在五官紧缩的眯笑当中,这个极小部位的面部表情,不仅成为画幅焦点,也显示画家的高度幽默感。
明 文徵明  寒林钟馗
文徵明(1470-1559),长洲(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后以字行。诗文书画并佳,为明四大家之一。东晋葛洪《抱朴子》言林中每多魑魅魍魉等辈出没,为钟馗最需用武之地,发展出「寒林钟馗」图式,但明代的文人画家如文徵明、钱谷(1508-1578之后)等,多以笏板取代宝剑,一改昔日举剑挥舞的武官形象,演变成「文相钟馗」典型。本幅即展现其俊爽风神,并赋予一抺笑意,有些淘气,是开心驱走了鬼怪,还是笑看人世一切,其中幽默待观赏者去体会。
清 黄应谌  画祛倦鬼文山水
黄应谌,活动于清代初期。字敬一,号剑庵,北京人。工书,善画人物、鬼判、婴孩。


画中情景是明申时行(1535-1614)〈袪倦鬼文〉所述因困倦而数月荒废手稿的整理,鉴于「困意则鬼入之」之说,乃撰文驱逐,却于瞌睡间见倦鬼怒冲冲前来辩答。然全幅一派花繁枝茂的春日风光,亭中文士安睡,倦鬼装束一般,无狰狞或变形,迤迤然来,仅略带奇异氛围。原文传达的是神定不为外移,一切反求诸己的人生哲理,但作者以不强调惊悚或严肃,反而以舒适祥和的山水人物画方式来显示其幽默态度。

清 无款  丰绥先兆图
本幅画钟馗著朱袍,以四鬼为座,拿下乌帽揽镜自照,蝙蝠翱翔于上方。画题「丰绥先兆」,取自「封祟仙照」谐音。存世以钟馗照镜为题材的作品,另有清代高其佩(1762-1834)的〈镜中钟馗〉及方薰(18世纪末)的〈钟馗对镜〉等,本幅画法虽不尽相同,但同样展现了祥瑞与幽默的旨趣,出自清人之手。钟馗面容貌丑,连自己照镜时也不免讶异,布局充满趣味,让人不禁莞尔。另被压坐的四名小鬼并无害怕的表情,而是一付无可奈何的神态,展现出作者巧妙设计的幽默元素。
民国 溥心畬  猫鼠墨戏
溥心畬(1896-1963),河北宛平(今北京)人,清宗室后裔。诗词、书画秀逸出尘,与张大千(1899-1983)并誉为「南张北溥」。


幅中猫儿酣睡,拟人化的鼠群分两组活动,上方者一著女装,另二鼠态度谦卑,似上呈文书,有所商求;下方者一作举杯状,另一似肥壮男性,趴卧桌上,有醉卧之意。雅逸的画风中藏著讽刺,作者虽未加说明,却喻意猫儿是真睡或是装睡,并借鼠儿来讽刺某些人世的行为,显是有感而发,选择以幽默童趣的方式来表现。

民国 陈定山 睡猫
陈定山(1897-1987),浙江杭州人。原名琪,字小蝶,四十岁后改名定山。工书画,兼擅诗文,为现代实业家。


本幅画石畔文官装扮人士与猫相伴,伏地而眠,旁置酒坛与盆、杓,是醉还是睡?自题:「睡熟猫儿唤不应,但凭鼠子乱纵横。」点出画意,画中人是自然熟睡,亦或有意睡去不理,或借酒沈睡不管人世的纷扰,虽未明言对世事的无奈,却借用画图和猫鼠来暗喻。简笔草草挥洒,轻松呈现出幽默氛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