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情侣之间吵架,最忌讳哪些事情?
《非暴力沟通》:情侣之间吵架,最忌讳哪些事情?
你可曾见过这种情形:
在爱情中总觉得对方什么都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和自己如此匹配的人了。
婚后,突然间发现对方的生活中有种种不和谐之处。
例如,你习惯把洗好的衣服分类,而他却把它们堆在一起;
例如,你一回到家就会换衣服,而他的袜子外套却随心所欲。
这是因为一些小事情的争论,你觉得他像个甩手掌柜,他觉得你无理取闹,小题大作。
还有许多婚姻,其实都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琐碎中死去的。
巴尔扎克曾说:
爱情是不断发现对方优点的过程,而婚姻则是不断发现对方缺点的过程。
01
争论,不是解决矛盾的途径
事实上,它是一种交流的“暴力”。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暴力是建立在日常交流中的暴力方式之上的。
每一次吵架,很多人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女人说我怎么会嫁给你这样的男人,男人说我怎么能找到你这样的老婆,这是一种道德批判。
非常顺口的一句话,其实就是严重的沟通暴力。
事实上,你会发现,如果换了一种交流方式,事情就会发生截然相反的变化。
有的话,也许真的不用说。
02
容忍,换不来别人对其的尊重
一些女性可能会为一些小事与另一半发生争吵,但在处理婚姻关系的方式上,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争论的结果是,冷战或感情耗尽。
有人选择忍耐,以避免矛盾和争吵。
有人就会会说:难道婚姻不就是两个人相互包容、相互忍耐吗?但忍耐只有一方,只会让亲密关系名存实亡。
美好的婚姻,是双方逐渐去发现对方的缺点,彼此包容、退让,而不是一个人毫无底线的忍耐。
维持婚姻长久的方法,绝不是一味地忍耐。
没人规定妇女必须做家务,带孩子,牺牲自己来维持家庭关系,所有的付出都应该基于她们的意愿,而不是她们应该不应该。
良好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两个人都愿意分担家庭琐事,你没有时间做的事我会帮你做,我不愿意做的事你要分担。
忍耐,并不能保证一段亲密关系能够长久。
03
变或灵通,是婚姻长久所必需的
事实上你是否发现,那些真正结婚十年,还能热恋如初的婚姻,都是要计算的。
人们常说,那些美满的婚姻是因为两个人的般配,是性格、相貌、家庭的匹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谁有什么天生的绝配,只知道婚姻中两个变通相处的人。
一句话有多种表达方式,一件事也有许多表达,完成它的方式也很多,你选择的方式,决定着你们的婚姻关系。
有些人说,结婚就是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是实际上,婚姻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爱情中你只需要考虑如何使自己快乐,而结婚后你却需要在看到对方所有的缺点之后,还能让两个人相处得更快乐。
与爱人之间,是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给予的关系,你不对他的快乐负责,他也不对你的快乐负责,而是对彼此的要求互相满足。
而且,在提出需要时,学会沟通和变通,才是正确处理婚姻关系的方法。
学会“非暴力沟通”方式,孩子将会从父母的语言艺术中,受益终生
语言一直都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艺术。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时,恰当的语言也常常是沟通顺利的关键。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耐心地给他们指路,需要父母与儿童沟通交流时揣摩其语言艺术。
近期热播的《小欢喜》更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家庭教育的优缺点。戏中黄磊扮演的“方圆”这个父亲角色同样有着非常高超的与孩子交流的艺术。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他会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向自己倾诉。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如果不能顾及孩子的心理发育状况,总是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那么孩子一生都会遭受语言暴力。
1、会说话的父母是怎样影响孩子一生的
会说话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能轻易地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轻松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教化,使孩子终身受益于父母的语言艺术。
在大型儿童家庭喜剧《家有儿女》中,剧中的父亲角色夏东海,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样的父母像教科书一样,什么样的语言和沟通艺术。曾有一段时间与这部电视剧相伴成长的人们,无不从心底里为夏东海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而感动。
夏东海的父亲角色与刘梅的母亲角色有一定的反差,比如,儿子刘星考试成绩不好,刘梅多次出现在剧中,嘴里拿着扫帚大喊:“我打死你!”;恰恰相反,夏东海将在小区外的长椅上与刘星进行耐心的交流,主动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夏东海从不懈怠,有条不紊。
电视连续剧中夏东海和刘梅这两个互补的角色,其实诠释了两种不同的亲子交流方式,刘梅也非常温柔地关心孩子,但面对刘星,经常会对孩子施加一些语言暴力。而且夏东海和孩子们的交流堪为教科书级的典范。
在这些课本上的家长沟通艺术中,家长的“会说话”不外乎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一种温和的语言,以“非暴力”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2、“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有哪些?
马歇尔博士说“非暴力的交流过程”包括:什么是我的观察→什么是我的感觉→什么需要(或价值、愿望等等)引起那种感觉→为了改善生活,我要求什么。关注,理解孩子的需要。
家长和孩子交流时,不要一味地对突发情况做出暂时的反应,家长要能够事先察觉孩子的情况。了解和觉察孩子是与孩子进行非暴力交流的最基本步骤。
家长要对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倾听孩子的意见。
许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都喜欢自欺欺人,动不动就上来指责、批评孩子。比如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每当刘梅听到关于孩子捣乱的消息,总会第一时间指着刘星的鼻子说:“这不是你干的吗?”这是典型的不信任孩子的行为,也是对孩子的暴力行为。
家长要时刻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家长们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交流必须是互动式的,是双向的。当家长知道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后,也要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比如:这次一百分试卷你只得了30分,我很不高兴,但是我更希望你能总结一下一些经验,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重要。
家长和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不是为了哄孩子,而是为了能在平等的基础上顺利地交换意见。
家长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交谈?
但是,在具体情况下,家长和孩子在日常交谈中,在“非暴力沟通”的观念指导下,家长还有许多谈话技巧需要注意,这样和孩子交谈就更有效了。
对孩子的批评要学会委婉。
毫无疑问,孩子在成长阶段的确会有一些让父母头皮发麻的不良表现,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批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家长批评孩子时,切忌言辞粗暴,家长要学会委婉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批评,而不能被打击自尊和自信。
要经常赞美孩子。
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好,家长更应该在和孩子交谈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地表扬孩子,赞扬孩子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这样也会使交谈更愉快。
家长在生气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和孩子交流。
许多时候,许多无效的交流并非因为双方的不同看法,而是因为一方或者双方的态度。
家长很容易因为孩子的一些表现而情绪不稳定,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家长更是顾不得等到自己心情平静下来,直接气哄哄地跟孩子说话。这类谈话中,孩子经常会撞到父母的枪口上,被父母的愤怒所吓倒。家长不要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跟他交流,要等到自己冷静下来,对事情有了明确的判断和初步的解决办法后,才去和孩子交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孩子在与父母交流时,也很容易受到父母语言的伤害。家长应该学会用“非暴力”的方式和孩子说话,避免语言暴力伴随孩子一生。
亲密伴侣,我想更懂你——心理学告诉你如何真正了解一个人
女人对男人说:“你怎么就不懂我了”,背后的潜台词是:你爱我就应该知道我喜欢什么啊;
男人对女人说:“你到底想做什么”,背后的潜台词是:我已经尽力了,你怎么还不满意啊;
人人都觉得自己很委屈,彼此都难以理解。有时候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每晚睡在一起的两个人,却从来没有感觉被彼此真正了解过。
认识一个人是很难的,正如电影《重庆森林》中的一句台词所说:“其实认识一个人并不意味着什么,人是会变的,今天喜欢凤梨,明天就可以喜欢别的。”
人类行为会改变,说话会改变,结婚前一个样,结婚后一个样,我怎么知道TA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认识“冰山”的时候,认识一个人也可能很简单。
冰山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工具。
人们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彼此的行动,所听到的彼此的话语,其实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而海面下面隐藏着更大的一部分,只有潜入海底,才能看清。
冰山共有七层:
第一层:行为,行为是我们能通过感觉直接感受到的东西。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这些都是直接的问题,也是最令人困惑,最令人烦恼的部分。
第二层:行对,我们对别人行为的反应方式,是责怪,讨好,还是超理性,或分道扬镳?
第三层:感受,在经历事件时所产生的感受,如愤怒,恐惧,轻视,痛惜,委屈,嫉妒等等。一切感情都会在体内留下印记,最错误的做法就是试图压制它们。他们全都是一种能量,没有好坏之分。
第四层:观点,观点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等,视角是我们从过去学习到的经验,并不代表当下所见所闻。
第五层:期望,期望就是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希望发生什么。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可能会一直抱着未满足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最能消耗我们的能量。
第六层:渴望,渴望就是渴求,渴求就是需要,渴求就是人类共同的需要。萨提亚认为人类普遍的心理需要主要有:爱、价值、自由、尊重、认同、关心和接受。
第七层:自我,是人的本性和生命的活力,是生命的本源,决定着人的本性和生命的本来面目,决定着人与世界的关系。与自我的联系越紧密,自我价值感就越高。
交流时,我们感觉到的不对劲,和对方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对方的行为,而下面所蕴含的情感、情感、期望、愿望等等,我们却看不到。
有的人,如果每一次尝试都遭到无情的打击,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所以他不敢去尝试,不敢去梦想。
在两个人都看到彼此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想法,期待和渴望之后,双方都释然了,不再坚持彼此的想法和我的不同,而是真正看到了彼此的脆弱,也看到了彼此的爱。
在冰山之上,人们的行为、语言、思想随时都在变化,每个人都不一样,而在冰山之下,人们的愿望是共同的,让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真正地认识了自己。
真懂一个人,就是去看TA的冰山,同时,我们也去看自己的冰山,当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别人时。
真实的沟通,是冰山与冰山相遇,彼此深入对方的冰山,看冰山下面到底有什么,仿佛两个人深深地相连,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太多的话语,那是一种联系感。
世界上最美妙的三个词,我一直相信,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