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鲁迅的多面性
鲁迅的多面性
鲁人
对鲁迅了解的越多,越会感到他性格的多面性。一些时候,甚至觉得他是由两极性格构成的。
从文章中看鲁迅,犀利、深刻、嘻笑怒骂,也常有刻薄之处;从照片上看,虽有横眉冷对的表情,有许多则颇显拘紧、内敛,很少自然轻松的表情,只有几张抓拍的感觉尚好;从各种回忆录中看,他却随和亲切,颇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对青年人尤其如此。当年,在中国文坛,能对青年施以援手的不少,能像先生这般如此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地帮助青年人,却终凤毛麟角。鲁迅甚至告诉受助者,绝不可因为心怀感激,而失去自己的原则。
鲁迅交往过的朋友很多。但他交往的圈子并不大,一则因为后期处境险恶;一则是他的性格还是偏于安静。同时。他交往的一般都是当下的朋友。十余年,数十年的老友,只有许寿裳等不多的人。而且,先生每换一个地方,过去的朋友大抵便很少联系了。但如有事相求,却仍无二话,最典型的是帮助北京教育部时的朋友张协和。鲁迅离京后,他们的联系很少,从先生的日记里看,1926年至1933年,七年的时间,其中一年只联系了一次,一年三次,其余五年全无记载。但是,1933年7月,张协和的次子生病,向鲁迅求助,先生不但亲自帮他联系大夫和住院,还垫付了手术费用。之后,又是一年一次,且是张协和带儿子春节时去拜望。
鲁迅的思想,通过他的文章真实地表达出来,而且坦露无遗。但他的内心却有一处包裹得密不透风,如披坚甲。最明显的是,凡涉及他家庭的事,他始终缄默不语。这使鲁迅研究至今有一些谜团无法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他将祖父记载了数十年的日记付之一炬就是之一。他焚烧祖父日记时,已年近不惑,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多篇小说及大量杂文,祖父日记的价值他不会不明白。虽然,他对当时曾提出疑问的周建人解释说:“就写了些和姨太太打架的事。”当然这只是个托词,必定那只会占日记的很小一部分,不可能“就写了些”,而无其它内容。原因可能有对祖父思想行为的不满,可能是为了家庭的名誉,也可能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而他与周作人失和的原因,他同样至死未对任何人吐露过一个字。于是,众说纷纭却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只能是猜测而已,各中原委终于不得而知。
在批判封建思想方面,鲁迅是一位最坚定,最彻底,而且从未动摇过的斗士。现实中,他却又是地道的封建余孽的牺牲品。在婚姻上,对于原配夫朱安,这位“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鲁迅默默承受了二十年,颇见孔子所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孝子状。再有,全家从绍兴迁居北京时,如果不是为了满足母亲子孙同堂,其乐融融的梦想,兄弟三人各自居住,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太多的矛盾,更不会激化到兄弟失和的地步。
一个性格复杂的鲁迅是真实的,不是神坛上罩在光环下的圣人;也不是被泼了一身污秽,又被推进泥潭的恶人,深入了解时,可以使我们看到,环境的变化,如何塑造一个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