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斫树取果
原文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①,香而甜美。
时有一人,来至王所。
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不②?”
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
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③自劳苦。
后还欲竖,树已枯死,都④无生理。
注释
- 胜果:美好的果实。
- 不:同“否”,表示疑问。
- 徒:白白地,平白。
- 都:已经,业已。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棵好树,长得非常高大,树冠宽广,结出的果实香甜可口。
一天,有一个人来到国王的宫殿,
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果实,甜美无比,你想吃吗?”
这个人回答说:“这一棵树高大宽广,虽然我想吃,可是怎么才能摘到果实呢?”
国王听完立即命人把树砍倒,期望能拿到树上的果实。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白白地辛苦了一番。
后来国王还想把砍倒的树重新栽种回去,可是树早已枯死,已经没有存活的希望了。
文言知识
说“徒”:“徒”的本义是“步行”。
“徒”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白白地,平白”。如上文中的“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又如,《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指“步兵,兵卒”。如“徒卒”即“步兵”,“徒卫”即“卫兵”。
- 指“门人,弟子”。如“门徒”,“徒侣”。
- 指“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如“信徒”,“党徒”。
- 指“人”,多指坏人。如“无耻之徒”,“不法之徒”。
- 指“只,仅仅”。如成语“家徒四壁”。
禅机故事
养花如同育人
有一位信徒来到寺庙的后花园,恰巧碰到禅师正在修剪花草。信徒于是停下脚步观看,他见禅师一会儿把繁茂的枝叶剪去,一会儿把花草连根挖起移植到盆中,一会儿给枯枝浇水,一会儿又忙着松土施肥,看起来十分辛苦。
信徒不解其意,便走上前问道:“禅师,您为什么要把好的枝叶剪去了,却又给那些枯枝浇水施肥呢?本来长势很好的花草,为什么非要移植到另一个盆中呢?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
禅师回答道:“其实照顾花草,就如同育人。人要怎样教育,花草就需要怎样照顾。”
信徒听了不以为然,说:“花草树木,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禅师指着一株长势很好的花,说道:“这株花看似枝叶繁茂,但开的花太多,太杂乱。所以要淘汰掉不好的花,去掉多余的枝叶,免得浪费养分。这就如同让年轻人收敛嚣张的气焰,去掉恶习,使他们走入正轨。”
信徒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这些枯枝呢?不是白费力气吗?”
禅师说道:“这些枯枝看似已死,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照顾得当,它们一样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不要把不良子弟都视为不可救药之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只要教育得法,一定能够使其重生。”
说完,禅师拿起一株花,移植到一个空盆中,解释道:“将花移植是为了把它放入合适的环境中,就如同让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好的学问一样。”
接着,禅师又拿起锄头,说道:“至于松动泥土,是因为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同那些身处逆境但有志向上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一片土壤,就会使其有机会茁壮成长!”
信徒听后十分欣喜,感叹道:“谢谢您的教诲,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出处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启发与借鉴
这个国王为了得到果实,居然想到将树砍倒,结果发现果实还未成熟,而树也已枯死,最终永远失去了获得果实的机会。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讲究方法的人。他们只想着寻找终南捷径,却不顾客观规律;只想着一劳永逸,却不愿脚踏实地,这样做只会弄巧成拙,甚至可能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以至于抱憾终身。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