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小青龙,青铜毛毛虫: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龙及延伸阅读

战国—秦代  青铜龙

长240厘米 宽100厘米  高40厘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青铜龙龙体中空,形体巨大,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是战国—秦的遗物,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jù)”的大型乐器架的底座。

1993年冬天,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西安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辆赃车,在其后备厢内发现一堆包裹严实的青铜残件,铜锈斑驳,总共8块,重92.5公斤。西安市公安局将8件秦代青铜龙残件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经文物修复专家反复研究、仔细拼对,发现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秦代青铜重器。

1号、2号残件经粘接为龙头;4号、5号残件粘接后为一个整体,长83厘米、宽20.1厘米、壁厚0.4厘米至0.6厘米,从中可见龙体是分别铸造后焊接而成,它们与3号残件龙体呈穿插关系,构成盘屈缠绕的双龙。8号残件为龙尾,是4条龙尾交缠,呈中空锥体,底径32厘米、口径19厘米、高28厘米。

专家判断,盘缠青铜龙应该是一对,只可惜其他残件不知身在何处。


这件青铜龙是战国时期秦国或秦代的遗物。考古专家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它属于祭祀礼器,有10条龙,两条缠绕为一组,代表4个方向。另一种意见认为,至少有8条龙或者更多,复原后应与中山王墓出土的鸟柱青铜盆上的龙体相类似。第三种意见认为,它应该是巨型乐器的底座。

由此,乐艺会组织自有图库资料,将战国前后多件相关参照器具资料并列奉献给读者。他们的确存在某种共同的气质。在纹饰元素中存在定向的象征因素,并可以从中窥见彼此的发展脉络与交融的痕迹。

乐艺会延伸阅读时间

春秋晚期 镂空蟠龙纹鼓座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图库资料

鼓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乐器之一。这件鼓座成半球体,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圆筒用来插放鼓柱。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面上。龙首为圆雕,口衔圆环,龙体为高浮雕。十二条大龙双目圆形中空,可能原有镶嵌物,现已遗失。龙角的两端为空槽,可能也曾有类似的装饰物。

整器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镴接、镶嵌等工艺,以多变的形态和对称的布局构成了群龙仰首弄尾、穿插纠结的立体造型,是铸造工艺和艺术造型相结合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建鼓,是由一条长木柱贯穿鼓身,插入鼓座正中间的空心圆柱组成。建鼓底座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

上博鼓座复原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