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过/ 作者:老纳爱花
谁之过
作者:老纳爱花
前段时间,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且下的昂扬恣肆,竟有十几厘米那么厚。好像得有十几年了吧,都没见过这么厚的雪了,更何况是初雪。连许多大人都喜不自禁,小孩子更是兴奋无比。
许多人纷纷踏雪,拍照,打雪仗,更少不了经典节目一一堆雪人。于是朋友圈里铺天盖地都是各种雪人的靓照,大雪人,小雪人,形态各异。其中有一个朋友发的照片中的雪人,据说居然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成果。
我不禁羡慕他们的师生关系,更觉得他们的学生的幸运、幸福:竟然可以在雪地里玩,且能和老师一起堆雪人!印象中,现在许多学校视学生安全事故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怎会冒着学生有可能受伤的风险,而让他们在雪地里尽情玩耍?
许多学校采取的措施都是严防死守:广播上一再警告;教师加强看管,恨不得扯着学生的耳朵告诉他们,下雪危险,你给我老老实实呆着!
为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种局面?为什么师生由亲爱、信任、并肩作战,逐渐变成了两个对立面?
教师中流传着一句话:学生是高压线,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在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笑的成了弱势群体,学生可以以任何微小的甚至不存在的被伤害理由,而让他们曾经亲爱的老师的自尊丧失,腰包瘪掉,甚至丢了守了半辈子的饭碗。
虽是几率不高的事件,却足以让本来就谨小慎微的教师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上面师德师规的无情弹压,下面学生安全的紧箍咒,让夹缝中的老师度日艰难,职业生涯少了许多诗情画意。
其实教师同任何行业一样,只是一种职业,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出错、犯浑。有些媒体对某些教师的出格言行大肆宣扬,而对学生对老师的伤害轻描淡写,长此以往,老师的尊严威信必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回想起小时候,感觉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老师偶尔的训诫心存畏惧和感激,内心也希望接近老师,能帮老师拿点东西,干点小活,那简直是幸福无比的节奏啊!老师也对我们亲如母严如父,有时节假日还带我们踏青游玩。毕业后,我们还会给老师写信,放假时去看他们,最不济也会把老师记在心里。
现在呢,有几个教师敢在节假日带学生出去玩儿?只是想一想,那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就能把人吓死。而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以后会来看你,那就真是说说而已。
想想现在的学生真悲哀,没有了对教师的信任,依恋,敬畏,自然不会把他们的教诲、思想听在耳中,记在心上。想想现在的教师真悲哀,再也没有与学生游玩、野炊的乐趣与享受,生活中只剩下授课。
这一切都是谁之过?
【作者简介】
老纳爱花,毕业于汝州师范,文艺女子,热爱生活,喜欢在文字间游走,希望能用世间最美的文字,与大家抱团取暖。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