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御上瘾症:如果你不喂流浪猫,它就不会再来到你的门前
病痛
这周我称之为癌症周,因为一周内要看望两位癌症病人,一个是胃癌晚期,一个是肺癌晚期。我的感受是,一方面,看到他们和病魔和病痛做斗争,我感到莫名强烈的心痛,另一方面,内心对癌症也产生强烈的恐惧。
作者关于感觉控制想法的理论,我从昨天开始尝试亲身体验一下。我脑海里冒出各种想法,甚至怀疑自己也得了癌症等等。
根据先有感觉后有想法的理论,早上一醒来我就开始打坐冥想,去仔细体会身体内恐惧的感觉,去觉察想法是如何跟随着感觉而冒出来的。
我感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因为当我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体内的感觉时,我发现脑海里的想法开始慢慢褪去,慢慢减弱,也越来越少了,似乎不再胡思乱想了,脑袋也干净清净很多。
对于这个感悟和收获,我简直欣喜若狂,现在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可以让我们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和杂念,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缠,让生活更简单美好。
癌症病人的痛苦至少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身体疼痛产生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我想,既然痛苦不可避免,为了尽可能减少痛苦,是否可以尝试用正念冥想的方法去观察身体疼痛的感觉,去觉察内心的负面情绪,和痛苦并存,和痛苦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少痛苦以及因此衍生出的次级痛苦,包括各种杂念和各种胡思乱想等等。
感性购物
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说,人类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这里的激情从广义上讲是指感觉,当我们被欲望或复仇等强烈的感觉裹挟时,掌控局势的就不是我们的理性能力了。
尽管理性在人类动机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某种意义上,做决定的永远不是理性,而是基于感觉作出的决定。
我们购物,决定买哪件东西,我们以为这种决定纯粹是理性的判断。因为你会去了解这个商品和价格,并权衡一下几方面的因素,如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它?能否承担得起这个费用?还有其他替代方案吗?等等,然后作出决定。
实际上,根据斯坦福大学认知科学家所做的实验来看,权衡并非冷静的过程。实验中,科学家扫描了购物者的大脑,发现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的大脑活跃区域,都不是来自大脑中控制理性的部分,而是控制感觉的部分。
在购物过程中,大脑的权衡过程是通过矛盾的感觉互相竞争实现的。
当然,理性对感觉有一定影响,比如提醒自己这个东西性价比不高,可以考虑暂时不买等等。理性只能通过影响感觉这个终极决定因素,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尽管感觉背后的算法很复杂,比如好的感觉,坏的感觉,真感觉,假感觉,但最终引导我们生活的还是感觉。
比如我们再三比较后,决定买宝马品牌的汽车,最终决定购买这部车是因为理性分析使我们感觉买宝马汽车很好。
我们喜欢美食,无法抵抗美食的诱惑,但我们也想要健康和长寿,在这两种价值观和与之相联系的感觉之间产生冲突。这是两种欲望的冲突,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一种欲望的感觉战胜了另一种欲望的感觉。
理性分析只是前期的功课,或者说,经过理性分析,我的感觉是想要更加健康和长寿,所以选择了减少美食和卡路里的摄入。理性仍然是激情的“奴隶”。
上瘾症
如何用这套理论来解释上瘾症呢?如果你抽烟,或者对海洛因、色情作品或者巧克力之类的东西上瘾,很可能你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反复权衡是否要沉溺于这种形式的满足感。
或许在尝试过几次之后,你认识到它的诱惑性,甚至意识到它最终可能会控制你。于是,你内心的天平倒向了短期的满足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满足的机会不断出现,你越来越少权衡,获得即时满足的驱动力越来越强,你根本无法抵抗。这就是成瘾的过程。
有一个关于自律的比喻很形象,自律就像肌肉,如果你用,它就变强;如果你不用,它就变弱。如果抑制身体放纵的肌肉获胜几次,并得到成功的训练,那么,下一次这块肌肉获胜的机会就会更高,如果它连续失败几次,之后就会一溃千里。
简单说,早期的成功自律会带来更多的成功,而早期的失败则会带来更多的失败。
那么,如何更好地抵御上瘾症呢?传统的方法会认为,重点在于抵制诱惑。你感觉有要买香烟的冲动,然后努力地把这种想法从头脑中赶走。
耶鲁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建议,基本思路是不要去抑制欲望,比如抽烟,不要试图把这种想法从大脑中赶走。
相反,要遵从正念冥想的技巧,你只需平静地审视这种感觉,仔细觉察身体哪一部分感受到了这种欲望?这种欲望有什么质感?是锋利的,还是笨拙的,或者有什么颜色吗?
当你审视的时间越长,那种欲望就越不像你的一部分,它帮助你和你的欲望感觉保持临界距离,你会感觉它对你的控制越来越少了,直到你很放松为止,于是它不再属于你。
这个技巧有四个步骤,首先,你辨识出感觉;然后你接受这种感觉,而不是尝试驱散它;之后,你审视这种感觉以及与你身体的关系;最后,你不认同,或者也可以说不执著。
布鲁尔说,这种疗法就是不要“喂养”这种抽烟的欲望。他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你不喂流浪猫,它就不会再来到你的门前。
在你身体的内部,有很多需要驯化的动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时会争夺主导权。你的行为表现就是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正向强化塑造而来的。如果它们不断从某件事上获得奖赏,就会不断重复这件事。这就是上瘾症的由来。
一只老鼠发现按下开关就能得到饭团;同理,如果产生点燃香烟的冲动,就能得到尼古丁。正念冥想就像是一种特别的安排,老鼠按下按钮,饭团不会出来。
欲望得不到强化,于是打破了冲动和奖赏之间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欲望一次又一次地涌起,但都没有带来满足感,欲望就会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