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恨父母吗?(我猜这篇我会被骂到扑街)

最近总收到一些与父母冲突的问题,我就斗胆写一篇真话,不过讲真话的代价就是被骂到扑街,虽然我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如果你看后觉得“此言差矣”,也还请高抬贵手,这只是个人观点。

对于华人来说,“恨父母”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这里说的是华人,不只是中国人,而是受到孔儒文化影响的所有人。

即便对父母有很多怨言,有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不可说的。

可这些“不可说”的东西,消失了吗?没有。

那它们去哪儿了呢?

它们去到了一些否认恨意的观点中,去到了孩子自己成为父母后的言行中。

比如:

我这么做是为你好。

爸妈永远不会害你。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当一个人小的时候被父母的棍棒、巴掌吓退,因父母羞辱的言语羞愧,可当他变成父母后,他会继承自己父母对孩子的方式。

心理学认为,我们不止继承父母的基因,我们还继承父母的言行。

其实心理学与传统中国文化并不特别相融,尤其是精神分析,它有太多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大逆不道的概念——比如“弑父娶母”;比如儿童有性欲,还是对父母的性欲;比如婴儿将母亲看作“好乳房和坏乳房”;比如“母亲憎恨自己的婴儿”......

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是没办法接受心理学的,太惊世骇俗。据说蒋介石曾经接受过一次精神分析,半小时后他“礼貌地”告别了那位分析师,对他说“你们这些东西不适合我们中国人。

之后很长时间精神分析都没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传播开。精神分析概念兴盛,也就是这一二十年间发生的事情。

这一二十年间,也是中国人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间。

因为太多的颠覆发生,人们才有了从更多角度看待“人心”的契机。

比如,孩子会恨父母吗?

在弗洛伊德看来,孩子会恨父母,因为孩子与父母存在竞争关系——小男孩爱着自己的妈妈,当他发现妈妈是爸爸的妻子,会想要杀掉爸爸,和自己妈妈结婚,这是“俄狄浦斯情节”。

这么简单的叙述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许会让现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不适,不过在现实生活层面,俄狄浦斯情节只是一种象征。

在现实的家庭里,我们会看到心理层面“弑父娶母”的现象。

如果一个妻子和自己丈夫关系不好,她就会“拉拢”孩子,对孩子非常的好,好到孩子没办法与她分离。她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和丈夫关系中不幸福,孩子为了安抚母亲的情绪,他不能离开母亲。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会成为母亲的“情绪配偶”,父亲会被这对母子从情感层面排除在外,也就完成了心理象征层面的“弑父娶母”。

那这个孩子真的爱着自己的母亲吗?

意识层面是的——他爱母亲,心疼母亲,想要好好照顾母亲;可是潜意识层面,他也许恨母亲。

为什么恨?因为他不能离开母亲,他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他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这会对他有什么影响?

也许,他会爱上一个像母亲的女人,在现实中再次实现自己“娶母”的愿望。他可能会把对母亲的恨表达在与妻子的关系中,对妻子不好,在妻子与母亲冲突的过程中,偏袒母亲。

他没办法表达对母亲的恨,他就把这种恨转移到妻子身上——因为妻子是他的替代母亲。

那他能找到一个和自己母亲像,但是又和自己母亲能相处得好得女人吗?

不能。

一个孩子只能有一个母亲,两个母亲在一起,一定会争夺这个孩子。即便他的妻子一开始能和他母亲相处得好,但当她被他拖入这段三角关系中的时候,她与他母亲一定会陷入争夺之中。

而这样的“争夺”,或许又是这个男人潜意识里的安排——通过这个替代母亲,他或许可以与自己的母亲分离,成为别人真正的丈夫。

可是很多这样的家庭,往往在这个男人妻子和母亲的争夺战中,元气大伤。妻子与他情感破碎,然后妻子又与自己的儿子结成同盟,重复着他当时与母亲的模式.......

这样的家庭模型,只是一个简化版模型,现实中的复杂程度会翻倍又翻倍,影响因素会更多,这个男孩也可以是女孩,女孩也可以成为母亲的“情绪配偶”,一样可以把父亲踢出局外。

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关系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亲密的时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会只有爱,或者只有恨,而是“爱恨交织”。

爱恨交织,才是人类亲密关系的本质。我们和父母是这样,我们和子女是这样,我们和伴侣是这样,我们和闺蜜、和兄弟都是这样。

会恨,不代表不爱;会爱,不代表没有恨。

爱恨交织的关系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无法表达爱恨的关系。一段稳固的关系,不会因为表达过不满、怨恨就破碎,一段连恨意表达都无法承受的关系,才是非常脆弱的关系。

通常心理咨询不会去“消除”爱恨,而是去解析爱恨,让潜意识中的爱恨意识化,让咨询的这个人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在爱,什么时候在恨,以及爱恨真正指向的人是谁。

我与我父母的关系很好,我很爱他们,但我也知道在什么地方我对他们有恨。

至今我非常感谢一位做心理咨询的老师,有次他和我聊了5个多小时,让我充分体会到自己对父母那种爱恨交织的感受。整个过程中,他对我毫无评判,任我的情绪流淌,让我去哭,去笑,去畅所欲言,虽然那不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效果却胜过100次心理咨询。

能恨能爱,才能真正的理解,而理解,才是修通关系的钥匙。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的关系,就是和母亲的关系,和父亲的关系,之后的所有关系都是由它们生长而来。

理解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才能理解自己与生命中所有人的关系。

有一位心理学大师认为,人与人之间有6种连接,爱(Love,简写为L),恨(Hate,简写为H),和知道(Knowing,简写为K),以及不爱(-L),不恨(-H),和不知道(-K)。

有些“恨”会以“爱”的样子出现,比如溺爱,比如诱惑,它们都是以爱为名而实施的控制。

有一些人想要“知道”你,想要“了解”你,但这种“想知道”带着施虐性,不许你拥有秘密和隐私,要把你扒得光光的,要把你挖个底朝天。这不是真正的想“知道”,不是K,而是-K,他不愿意随着与你相处去慢慢体会你,而是通过偷看你的日记,跟踪你的行程,拥有你的秘密,快速侵略你......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连接是什么,你会为自己不舒服感到歉意。

让我们与父母关系出问题的,不是我们的关系中存在恨,而是我们的关系不可以表达恨。

能恨父母,才能反抗父母;能反抗父母,才能反抗权威;能反抗权威,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一个人所有亲密关系中,爱与恨都能流动的时候,他的生命才有活力,他也才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真正亲密的关系,既可爱,也可恨,如可以流动的活水,给生命带来奔腾向前的力量。

(PS:我的母亲大人和父亲大人经常偷偷看我的文章,如果二老看见了这篇多多包涵,也请您二老别把这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了。)

(0)

相关推荐

  • 湘霞|心理游戏“忙碌”的自我分析

    忙 / 碌 一个心理游戏底层可以有多种心理机制,不同心理机制及参与组成部分多少又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游戏. 每个人在不觉知的状况下会或多或少地终生玩着心理游戏,心理游戏与个人成长经历中的创伤及产生的相关 ...

  • 有些婚姻全凭一口气硬撑着,成年人的感情崩溃,往往很突然

    大牛忙婚姻情感案例系列 关键词:婚姻.离婚.情人 文章长度:4000字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你知道,成年人的婚姻崩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崩溃"二字,究竟起因于对婚姻的绝望,还是 ...

  • 男人越勤,家庭越幸福!

    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仅要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还要在家庭里撑起一片天.   愚蠢的男人会选择在家里偷懒,把家当成避风港,甚至是情绪的垃圾桶.   相反,聪明的男人则勤于经营家庭.   因为他们深知:家庭幸 ...

  • 为什么越恨父母,长大却越像他们?

    早晨看到家庭群里有一个抖音的视频,在讲"为什么越恨父母,长大却越像他们"? 视频谈到: 恨是很表层的东西,恨是因为他们当初没有这样地给予你,所以你恨他们. 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在潜意 ...

  • 如何正确地恨父母

    Henri Matisse,Open Window 连叔您好: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打开了我的邮件,如果有幸被您阅读,能否请您指点一下迷津. 先说说我的背景故事吧.我是幼女,最受宠,自小就很刻苦,成绩稳 ...

  • 该不该恨父母

    这篇文章并不好写,因为临床与现实间存在一种合法合理的对立,而我则试着阐明恨与不恨的充分缘由. Naughty Dog Software:The last of us 对现实的父母表达恨有用吗?没用,因 ...

  • 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今天这篇文已火爆全国!

    无数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但是却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01 一位网友在长沙地铁看 ...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李忱是谁呢?是皇帝,唐宣宗. 作为一国之君 ...

  • 红黑树这个数据结构,让你又爱又恨?看了这篇,妥妥的征服它

    小创编程2019-07-24 08:36:00 红黑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数据结构,相信很多人也只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因为理解它的原理确实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Java ...

  • 第一次承认恨父母,我哭了

    小时候,我爸曾不只一次对我说:再XXX就摔死你! 当然,他真的曾隔着几米把我疯狂地摔床上好几次,就因为晚上他们要把我锁家里,我很害怕,希望和他们一起出去. 上小学考试得了第二名,兴高采烈拿了第二名奖状 ...

  • 马蓉:父母爱情 | 就读这篇

    父母爱情 马蓉 世界上的表白方式各种各样,曾经艳羡过满天烟花最后在空中出现了"我爱你某某",曾经艳羡过摆满整个海边的蜡烛,只为点亮某个人的心,曾经艳羡过一对情侣把孔明灯许了愿,一起 ...

  • 傅佩荣:几岁和十几岁的孩子,哪能一样管?做合格父母别错过这篇

    每个母亲都以为自己对孩子很慈爱,等孩子误入歧途才追悔莫及. --傅佩荣 教育孩子,当个合格的家长并不容易.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把孩子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浪漫期.精密期.展望期. 1 适合读童话的年龄 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