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 哲学的慰藉
哲学用智慧来安抚、
慰藉人生深层次的痛苦。
今日分享
人群中永远有一群人担负着既深刻又可笑的任务,那就是求得智慧。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01
为什么我们要读点哲学书?
//////////////////////
哲学,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没用"且”不懂“的。确实,可能研究它并没有帮你找到一份光鲜的工作或者让你考试拿满分,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还是要学点哲学呢?
当这个世界当这个世界难以改变时,哲学会给你应对生活的力量。它像星辰,照亮你孤单行走的夜路;它是温柔的安慰,足以疗愈你的痛苦;它是智慧,开解你对人生的困惑。
它能提高提高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它让人的思维更加开放、更加有逻辑性、更加清晰、更加有批判性。
从这个角度讲,
哲学又是这个世界上
最务实的学问~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本哲学书,一本适合父母,一本适合孩子~
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哲学得慰藉》
爸妈读的哲学书
→
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在全球畅销不衰。
//////////////////////
这是一本每个人都会喜欢的哲学书,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为这本书写序的人是周国平。
这本书的体量正好承载了一个普通人对于哲学的需求。就像我们大家都是平凡人,没有好好读过哲学,如果让你读大部头的哲学史,或者把尼采、叔本华的作品做一本专著给大家讲,确实都很费劲。
德波顿挑了六个史上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写了这本书,让这六个人分别给我们的人生做出某一个方面的安慰,所以他把这本书叫作《哲学的慰藉》。
德波顿这个人有必要介绍一下。他十八岁的时候在剑桥读书,到了剑桥他发现没什么好学的,都没意思。然后他的爸妈就跟他约定,说:“你可以不好好上学,不要紧,但是我们给你在附近的一个书店办了一张会员卡,你可以在那儿随便记账,想买多少书就买多少书,买书不限制。”后来他爸妈很后悔做了这个决定,因为他买太多书了,这个人上大学就是读书,自由买书,读了特别多的书。
他选出来这六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际遇,分别对应了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缺陷、伤心、困难之慰藉六种现实遭遇,这些遭遇几乎囊括了人生种种不顺利的全部,能通过不同的视角,教会我们坦然地面对和接受生活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安排。德波顿意图告诉读者:哲学能带给人们安慰。
如果你生不逢时,如果你和你所活的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冲突,产生大量的痛苦,那么你应该读一下苏格拉底的故事。他面对强权而保持合乎理性的自信,面对众人指责而不收回自己的思想,“他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
所以在苏格拉底的这一部分,我们能够看到苏格拉底坦然地面对生死,这也是哲学给他带来的帮助。所以你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受到一些与世不合的委屈,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不必苦恼。所以这是第一章,苏格拉底给我们带来的“与世不合的慰藉”。
然后时间再往下,到了公元前341年。这时候,在萨摩斯岛诞生了一个孩子,叫伊壁鸠鲁。伊壁鸠鲁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哲学流派,就是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
这一章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叫作“对于缺少钱财的慰藉”,如果你穷、没有钱,你需要读一下伊壁鸠鲁的作品。思想家伊壁鸠鲁不仅承认感官享受是幸福生活的目标,而且更试图解答“怎样才能快乐”的问题。
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诊断痛苦和欲望的脉搏,制定出摆脱精神苦难、谋求快乐人生的方案。伊壁坞鲁开出的药方有三大元素:友谊、自由和思想。由此知道,富甲天下不会增加快乐,快乐的真谛在于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沟通;读者因此可以减少一些迷茫、错位、惊愕、焦虑,增加一些理性和自信。
斯多亚派哲学家塞内加出身豪门,却命运多并。年纪轻轻就患重病,与疾病抗争六年;身体康复后从政,又仕途不顺,无辜遭到贬谪,身受8年囹圄之苦;后来违心去当王储的老师,十五年后又被国王—当年的学生—赐死。塞内加一生坎坷,屡遭挫折,却能处变不惊,泰然应对。
他的哲学告诉他世事无常,不仅自然灾害、生老病死不可预知,就是人世间的勾心斗角、相互残杀也是防不胜防。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哲学交给我们顺应全方位的现实,从而使我们纵使不能免遭挫折,也至少能免于因情绪激动而遭受挫折带来的全部毒害。”哲学给了塞内加“生命和智慧”,他以从容应对多并的命运来“回报”哲学。
十六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蒙田与其前辈不同,他常常关注那些不为哲人所注意的琐碎小事。他以为,人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的,人亦生活在某种具体的文化中,对我们身体、智力的缺陷避而不谈,不承认我们文化、习俗的差异,是体面社会缺乏坦诚带来的结果。
他的哲学大谈“君子不为”的人间琐事,因为他己经看到,晦涩不等于深刻,“神秘莫测的人能够在简单的头脑中引起崇敬,却不能打动坚实可靠、清晰的头脑。”哲学家不能眼望苍穹冥思苦想,却忘记脚底下的事情。哲学要让世人努力寻求智慧而又从未远离愚蠢,要学会如何去过健康而快乐、平凡而善良的生活。
叔本华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德国,虽早年丧父,但一生并无衣食之忧。他生性多愁善感,却又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痛感人生苦难。三十岁时写出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却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直到四十多岁仍然一事无成。在愤世嫉俗之余,难免自我安慰,自我仰慕。
他在感叹“人的存在是一种错误”的同时,并未自暴自弃,而是天才地说出了这个真理:人与其它动物一样服从“生命意志”,但人又是万物之灵,人通过哲学和艺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勾画生存的条件,因此,只有人才能自我解惑,只有人才能认识自身。人或许永远不可能摆脱“生命意志”,但正是艺术和哲学以其特有的方式把人生痛苦转化为“知识”,人才可能获得洞察世事的省悟和少许的安宁。
尼采早年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大约与尼采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经历有关。其父英年早逝,家境很快衰落,而尼采本人内心感情丰富、极其敏感,外表则木讷腼腆、举止刻板,虽有才华,然疾病缠身,孤独忧郁,人生远非一帆风顺。于是悲天悯人,自叹自艾。后来经过学而思,思而学,人生态度发生骤变,他不再赞同逃避痛苦的观点,而是创造了“超人’夕哲学。
“超人”就意味着要有超乎常人的信念、勇气、意志、智慧、情感等,就要像真正勇士那样面对惨淡人生而决不放弃。于是,尼采不是让人努力减轻痛苦、追求幸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推崇苦难,因为他坚信,苦难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条件,苦难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必经之路,关键是要有应对苦难的勇气和明智。
Philosophy
《写给孩子得哲学启蒙书》
孩子读的哲学书
→
教育部中小学导读指定书目
//////////////////////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是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
本书共五卷。回答了八岁以上的青少年提出或思考的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这是一套真正的人生工具书。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思考力,弥补孩子成长中的缺失,哲学启蒙是必不可少的。
——知心姐姐卢勤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
——著名学者周国平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优秀图书之一,十六种语言译本畅销全球!
要是人不死呢?那些神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孩子的自由总是比成人的少?怎样让幸福变大一点?羊和狼谁是对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好奇和迷惑,每个家长都曾遭遇孩子穷追不舍的逼问;一群群孩子在困惑中走向成年,一个个家长面对询问的目光依然尴尬………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弥补了这种缺失和遗憾。尽管书中哲学的思考遍及所有的人生重大主题,却没有任何难懂的哲学概念和哲学词语。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哲学都融化在一个个小故事里,融化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
最佳阅读人群:8~15岁
最佳阅读方式:亲子双向阅读
最佳阅读时间:每晚睡觉前
-[END]-
关注我们
一个长久陪伴你的公众号
微信号|jbjihua
声明:本文配图选自相关新闻资料图片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