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爸爸去哪儿》,去乘坐中国最慢的怀旧米轨小火车吧!

关于火车,我们还剩下怎样的印象?作为提升人类运输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19世纪的清朝政府并不轻易接受。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那时候,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个呜呜喷着蒸汽的庞然大物充满了恐惧。

但历史的脚步是无情的,到如今,这条“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令人惊叹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商业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

我们越来越习惯火车的存在,也越来越不在意它的存在。追求效率的人们,总会买最快的一班车,即使多坐20分钟也是不愿意的。上车之后,睡觉、玩手机,做一切可以消磨时间的事情。车窗外的风景,管他呢。

我本也是这样,直到我在建水坐了一次米轨小火车。我突然发现,当我抬头认真看车窗外,那些流动的、变换的风景就像是一场如梦般的电影,它治愈了我行程中疲累的身心。

米轨是指轨距为1米的窄轨铁路,目前世界上还在使用米轨铁路的地区只有法国、中国云南、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米轨决定了行驶的火车并不会太大,速度也不会太快,正好能好好体验。1903-1910年,法国人在云南设计修筑了滇越铁路,是国内最有名的米轨铁路。

我乘坐的这班米轨小火车,就是从滇越铁路和中国最窄的只有0.6米的个碧石寸轨铁路演变而来,有着百年沧桑,承载了无数建水人的儿时记忆。它也是中国现运行最慢的小火车。

小火车从临安站出发,带着建水古城的悠远,跨过横卧古今的十七孔桥、乡会桥,最终到达清新的团山古村。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沿线的每个站点都有着独特的风景,你感觉自己就像是晃晃悠悠的穿越了百年时光,做了一个极美的梦。

起始站,临安车站。

窄窄的铁轨看上去一点都不真实,仿佛迈一步就能跨过去。带上周围蓝到让人能看到底色的天空,苍翠欲滴的绿树,还有隐隐约约露出来的红色建筑,这真的就是只在漫画里能看到场景。

橙黄色的小火车,静静的停在铁轨上已足够抢眼。车窗干净敞亮,都能倒映出天空的颜色。

车厢内全是木质结构的座椅,足够两人并排而坐。好闻的木质味道,让人感觉到放松和温暖。整列火车就像是从民国时代驶来的一样,让你瞬间爱上这趟行程。

火车慢慢开动了,车窗外不断穿梭着广阔的田野、农耕的人们。中国式的田园,混合着小火车的法式风情,让我在百年之前的铁轨上心动了。更远的地方,袅袅炊烟升腾在矮矮的民居之上,生活的美好气息突然在我眼前膨胀、放大,此刻的我感觉到无限的治愈。

果然,坐火车就应该好好看风景啊。这难得的片刻闲暇,不是用来睡觉、玩手机的。独特的汽笛声、火车滑过铁轨的声音、还有风声、不知名的鸟叫声……每一点一滴,都是新奇的元素。

第二站,双龙桥站,小火车在这里会停留半个小时。

双龙桥是一座很奇妙的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专著中,把双龙桥列入了全国最著名的10余座古桥代表作之中。它又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

全桥长148米、桥身用打凿得很平整的约500块石块镶砌而成,两侧垒条石为栏。桥上建有亭阁三座,居中的一座层檐重叠,檐角交错,十分壮观。远远看上去,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宏伟壮阔的桥身就像一条长虹卧在水面之上。

登上双龙桥,其实你会发现桥面的宽窄不同,拱跨的长短也不同。漫步桥上,大朵大朵的云层聚集,和你离得很近很近。远处的阁楼,雕饰精美、檐角交错,一点不输那些江南园林中的建筑。

远处的青山隐隐绰绰,犹如大师笔下的山水长卷。

第三站,乡会桥。

乡会桥站因乡会桥而得名。车站是一座法式建筑,西式的门窗和装饰充满了异域风情,但它又有中式的木构架和大坡屋顶。虽然看起来有些怪异,但也是很美。尤其在人不多的时刻,孤独的车站有一种萧索却独立的性情,就像是一位足够孤傲的美人。

这里也是曾经个碧石寸轨铁路上的重要一站。铁路是由中国乡绅投资建造的,车站设计是以聘请的法国工程师为主,所以建筑风格很独特。

走进车站内部,斑驳的墙壁无声地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小火车的终点站是团山站,停留两个小时。

到这里,这趟穿越之旅就结束了。

因为附近是团山古村,这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重。来来往往的当地居民早已习惯了铁轨的存在,悠然自得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据说《爸爸去哪儿》中的萌娃和明星爸爸也曾坐过这条米轨小火车,我想节目组大概也是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慢生活之外的美好景色吧。下次你们再坐火车,记得好好看车窗外,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于终点站的团山古村,将会在下一篇文中详述,敬请期待。)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