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别平庸生活,却缺少行动力,怎样才能让生活更有质感?

上次写了一篇文章,说大家对我最深的印象是“一直特别有能量,很有活力”。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怎么做到持续这么有活力的呢?是不是必须自律才能做到呢?

01

持续行动的人
都是很自律的人吗?
坦白讲,我不认为我是个多么自律的人。
在我的印象里,自律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每天5点钟起床,读书写作2小时,然后吃营养早餐。
每天规律饮食、作息、运动,365天雷打不动。
热爱健身,或者持续保养皮肤。
每天学习。
……
这些,我可真没做到。
我属于间歇性抽搐型。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6点钟起床读书,连续100天读了33本书。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5点钟起床,点评作业、写课稿。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吃代餐瘦身10多斤。
有一段时间,我每2天做一次面膜,每周用一次spa机刷脸。
有一段时间,我集中攻克某个主题的书,比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培训、教练。一个月能读22本。
我属于不咋持续做一件事,但是会在一段时间里投入。
这种行动方式,我称之为“间歇兴奋”,非常适用于难聚焦、兴趣广泛的人。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感到很失败,不妨试试我这种“间歇兴奋法”。

02

如何应用“间歇兴奋法”持续行动
你可以按照自己以往坚持的周期,去设计时长。
同时从一些不那么费力的小事开始。
比如我以前坚持一个事儿能达到21天,我就觉得自己真是“创造奇迹”。
所以我一开始训练的小目标就是30天,能多挺一周,那就很有进步。
事项选择我也从不怎么动脑子的开始。

比如练习简笔画、摘抄读书笔记、整理好词好句、整理标题库等等。
后来30天干多了就觉得到了20多天就开始倦怠,觉得快要丧失动力了,就扩张到35天。
对,就加5天,也不多加,让自己感觉也不用太咬牙就能坚持下去。

再后来测试过40天、60天、100天,发现时间越长,要做的事儿正反馈得越强烈,越到后期越不那么投入也能取得成绩才行,越不能越来越难。
那具体怎么判断是不是更难呢?
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做事类型入手,看看自己是喜欢“针对人型”的,还是“针对事型“的。

03

行动过程中
分清楚自己喜欢的做事类型
怎么判断自己是喜欢什么类型的呢?
举个例子,比如你很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而不是看完跟别人分享一下;
你喜欢一个人写稿、投稿,而不是把稿子录音或者文字发布出去;
你更喜欢自己安安静静地干,不喜欢跟别人做,或者有点小内向,那你就属于更喜欢“做事儿”。

另外的一拨人像我这样,很喜欢跟别人打交道。
比如我早期多读书变现领域,干得最多的不是投稿。
而是直接把说书稿讲出来,自己写、自己讲,我还做读书会,这样就可以跟别人交流啦。
现在也是,我每天特别忙,要直播,要写课稿,要培训团队,要开会,要回答学员的留言,但还干得挺带劲。
就是因为它们都跟跟人有关的事儿,多也不觉得烦,当然累是肯定的。

其实早期咱们选的都是“做事儿”,很少会主动选“与人沟通”。
因为你身边也没那么多人,也没那么多与人相处会很愉快的事儿。
我是在后来不断行动中发现,当我与学习型群的网友一起共事时,尤其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时,我就不知道从哪来的劲头,就像背100个能量充电宝一样,使不完的劲。
而且我发现,即便最开始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儿。
当你遇到对的人、对的环境时,也蛮享受跟大家一起共事的,尤其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事儿。

所以,现在如果你不太确定自己喜欢哪种做事类型,别慌,先去试着干。
然后慢慢注意观察,自己喜欢跟什么类型的人在一起,他们做什么事儿你喜欢参与,及时记录下来。

这样就能找到点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启发。

End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