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气”

“气”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气”是一个哲学概念。被认为是天地间的一种物质。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生生化化的根本,早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气的概念就已经产生了。先秦时期的老子就大力提倡“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庄子》也谈到:“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周易·系辞》中指出:“天地氤氲,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也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就是说,生物的化生、生长、繁衍、衰亡,都是气的作用。明代的张景岳进一步指出:“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受命于天,与谷气并而充气者也。真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受命于父母,元精化生而出;后天摄五谷并阴阳二气,气在体内不断运行,阻而病,滞而伤,弱而渐亡。”

古人的这种认识进入中医学领域,就形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与核心——气。气化论这一独特的理论,概述了人体生命运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气化与化气的一般规律。这里所讲的气,包括了人体内部的气与外部的气,即“内气”和“外气”。练气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把人体内外的两种气统一起来,从而增强人体的生命活力。

人体的气是怎样生成的呢?主要由三个方面合成:一是秉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简称“先天之气”。《素问·保命全角论》说:“人以天气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气合气,命之日人。”意思是说,人是自然界“天地之气”的产物;二是饮食万物水谷中的营养物质化成(简称“水谷之氯”),《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饲)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自然之气被摄入人体后,经过代谢,变成精华,以养五脏六腑,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三是吸入大气中的清气。此三气合一,方成为人体的元气(真气)。

从以上所述可知:(人)先天之精气,主要依靠父母禀赋的强弱和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地)万物水谷之精氣,主要依赖脾胃肠的运化功能;(天)清气则依靠人体和宇宙自然界的气机交流。包括宇宙间阳光之类各种幅射粒子流和空气中的氧气等。三者正常,人体的气就充沛。反之,如果任何一方面异常,均能影响气的生成,形成气虚的病理变化。所以,古人说“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古人为了区别人体的先天之气、水谷万物化生之气和来自自然界的清气,创造了音同而形、义不同的三个字——“炁”'氣'“气”,它们各有不同的概念、性质和含意。由于汉字简化的缘故,我们现在把这三个不同的字,一律写作“气”,这就使人们在使用和理解这三个字时发生混乱。在古汉字中,“炁”字从无,从火,视之则无,审之则有,这是先天之气,又叫作“元气”;而现在当作简化字的“气”字,其实是“古已有之”,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清气;“气”字中间装着一个“米”字的“氣”字,来自于粮食和其它食品,就是通常所说的“五谷杂粮之精气”。三气(炁、氣、气)合一,才产生人体的生命本源现象。

我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物质的,气是运动的。人体内的气,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运行于体内各部,无处不到,无处不及,只有这样,人体才能不断生长发育,一旦气的运动停止,人的生命即刻终止。

中国医学将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人体内气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可以归纳为“升、降、出、入”这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上。升即上升,指气的由下而上的运动,降即下降,指气的由上而下的运动,出即外出,指气由内向外的运动,入即入内,指气由外向内的运动。

气以人体组织、脏腑,经络等为其运动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激发和推动了人体脏腑、经络的各种生理活动,人体组织、脏腑、经络的各种生理活动又具体地体现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是气机在人体内的运化,也就是“内气”的运化。而气的出、入则是人体与自然、宇宙、社会气机的交流和运化。

现代生命科学确认:人体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开放式巨系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高度有序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修复能力的生命实体和人体生物场。人体内外时刻进行着物质代谢、能量代射和信息代谢。而信息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决定着其它两种代谢的进行。

这正好验证了我国传统生命理论,西晋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精神之于形骸,犹圜之有君也。神燥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围乱于下也。”元朝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写道:“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住,气纳神存。”这里所说的“形”,对应的是“物质”,“气”对应的是“能量”,而“神”对应的是“信息”;明朝张景岳在《古今医统大全》写道:“形者生之气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燥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也,先在理气。”《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真人下》写道:“且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气,万物草木亦如之。身以道为本,岂可不养神固气以全尔形也?”可见对“气”的正确认识是多么的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