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想好好上个厕所有多难?
2013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 ,也是唯一一个向太空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新兴国家。但它仍然是卫生覆盖率不足50%的45个发展中国家之一,许多公民都由于缺少厕所或个人偏好而选择在户外露天排便。
根据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在印度2.466亿户家庭中,只有46.9%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厕所,而只有3.2%的家庭可以用公共厕所。 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49.8%的家庭别无选择,只能在户外露天排便。 相比之下,2011年的印度,有53.2% 的家庭拥有手机, 而在近69%的人口居住的农村地区,69.3% 的家庭没有厕所; 在城市地区,这一数字下降到18.6%。
乍一看,这种统计数据显示的印度的技术能力与如此常见的户外露天排便,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在科技方面,对于一个能够开发高端而复杂手机技术的国家来说,建造一些简单廉价厕所的似乎并不困难。对于使用者来说,厕所显然比电话在健康与人类尊严方面有更多用处。
然而,民众并没有积极使用低成本厕所,特别是农村家庭。为什么?让我们来探讨产生这种矛盾结果的原因。
经济学家指出,技术和商业可用性以及消费者对创新的可接受性是创新传播的两个主要驱动力。显然,这两个问题在印度都存在。
对于公司来说,提供不同质量和价格范围的移动电话具有相当大的商业价值,因为网络基础设施很发达,人们对这种通信工具的需求也得到了保证。然而,公司对向穷人出售廉价厕所则不感兴趣,因为人们并没有对这种产品需求相应的支付意愿或能力。
国家规划
因为公司不愿意销售一种需要投资于意识和需求创造的产品,因此国家必须介入。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90年代末,印度实行了经济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国家资助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免费分发厕所。但是,该计划失败了,原因是该方案假定民众会乐于使用免费厕所,但大多数受益民众其实并没有相关的意识或认为使用厕所根本没必要。
因此,在新世纪,印度政府转向以需求为重点的干预。今天,国家是非政府组织、微型金融公司和其他社会企业参与的公私伙伴关系的资助者,这些组织与目标受益者密切互动,为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使用提供辅助和教育。
1999年4月发起的“全面卫生运动”强调,“信息、教育和沟通”应先于卫生建设,以确保持续的需求和行为变化。
此后,在总理纳伦德拉 · 莫迪(Narendra Modi)的领导下,国家在卫生设施方面的投资再次得到了加强。 他是自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以来,他是首位通过大型媒体宣传活动,强调“清洁印度”对印度公民福祉至关重要的政治家。
2014年10月2日,为了纪念圣雄甘地诞辰,莫迪发起了Swachh Bharath Mission,与早期的国家方案不同,它认识到“可获得性”不能保证“可接受性”。 这项任务的中心目标是到2019年为止,消除印度的露天排便现象,而不仅仅是确保那些卫生设施的普及。
目标是将农村与城市都转变为"无露天排便"社区,这意味着印度需要开发:厕所通道、厕所使用和卫生间技术,这些技术既能保证人们的安全,也能保证环境的安全。 该方案以训练有素的人员、财政奖励措施以及规划和监测系统的形式对能力建设进行投资,以确保行为改善。国家在执行方面具有灵活性。如今,从国家级到乡村级的各种实验正在进行中,以实现莫迪的清洁印度任务。
问题艰深
但对印度来说,提供免费厕所易,教人使用厕所难。在农村地区,拒绝使用厕所的大有人在,拒绝情况也因性别而异。
一项基于全国300个焦点小组的研究显示,男性更喜欢户外露天排便,因为人们认为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水,又能提供微风环境,减少厕所的磨损。
公共机构试图劝说家庭为年轻女孩的安全投资建造厕所。但在泰米尔纳德邦的村庄,另一项以小组为基础针对女性教师和女孩的研究,揭示了开放式排便的一个主要优势——为女性提供同性社交的机会。
印度许多地区都不允许女孩与妇女聚集在公共场所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或简单地一起放松。 青少年面临更大的限制,因为年长的妇女往往支持青年之间的自由讨论。 在这方面,露天排便能为女性社交提供了一个借口,可以让女性在没有其他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交谈,共度时光。
技术普及
印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不仅要推广厕所的使用,还要推广一种高质量、持久耐用、无污染的产品,以尽量减少水和土壤污染并促进可持续使用。这就要求卫生子系统(即马桶座/马桶板下的部分)及其废物处理技术设计适应目标区域的地质物理特征,同时考虑到土壤类型、降雨量、地下水位、水的可利用性、风速和坡度。
在印度,由于建筑质量差或技术设计不当的原因,有成千上万的厕所要么从未使用过,要在短期使用后被废弃。
当厕所的上部结构开始恶化或马桶坏掉时,问题就出现了。例如,如果这个家庭负担不起或不想投资修理,又或者当地没有机构修理厕所(通常是这样),恶臭和泄漏便会发生。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对厕所产生的负面看法,这可能会引发一场从众效应,最终整个地区又会回到露天排便的状态。
因此,必须确保卫生设施建设的质量,并培训相关的修理技术人员。
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各机构正在向缺乏正规教育的青年进行培训。但是目前没有一个专注于卫生系统的共同标准化项目。此外,目不识丁的农村泥瓦匠可能会被繁琐课程吓到,因而无法参加。
与此同时,由于泥瓦匠只能通过实践或做学徒的方式学习相关技能,学习往往进度缓慢,国家有必要在促进技能建设的同时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来说,参与火星探测比应对卫生挑战更容易。前者可以通过一个由先进、资源丰富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带头加以解决,而后者则是一场包括数千个城镇和村庄在内的系统性变革。
印度为了实现消除户外露天排便这个目标,将需要各种系统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泥瓦匠无障碍课程的形式生成知识产品,以及社区参与,以建立耐用的厕所,并教育人们充分利用它们。
——END——
原文标题:Why it’s easier for India to get to Mars than to tackle its toilet challenge
原文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its-easier-for-india-to-get-to-mars-than-to-tackle-its-toilet-challenge-69015
译者:Yee君
编辑:Yee君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