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患者张喜良:从吃不饱到年入50万,四种色彩铺就逆袭之路

实习生 王悦 王雪 记者 李丹

夜凉如水,尚志市石头河子镇45岁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张喜良坐在窗台前,看着窗外秋叶金黄,不禁思绪翻飞。从周岁患病艰难求学,到成人创业尝尽人生苦楚,从卖出第一份产品收入一百元,到冷库、深加工厂一应俱全,手握年收入五十万元的成绩单,张喜良心中五味杂陈。随着自己的日子红火,知恩图报的张喜良又带动村里贫困、残疾村民靠双手获益,会心眯眼一笑,一句“都不容易,能一起富起来,心里踏实”,尽显张喜良的憨厚。

刺眼的红色 两亩半草莓地的奢望

站在村道边上,看着地里生长的 红树莓 ,张喜良欣然一笑后沉默良久。这红色的果子让他的思绪回到小时候,“我出生于石头河子镇克茂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二亩半草莓地。遗憾的是,刚满周岁不久,一场大病让我患上小儿麻痹症。”

张喜良的记忆中,夏天烈日当头,哥哥姐姐拉载着他在坑洼的道路上颠簸;冬天大雪纷飞,20多分钟的上学路,木制小爬犁上的张喜良手脚冻裂,“那时候真是经济拮据,有一点好吃的家里人都给我,而且吃了这顿,下顿没着落。”

两亩半草莓熟了,张喜良很想尝个鲜,伸出去的小手又缩回来。他意识到,这些红红的果实,是全家生活下去的希望,也是一种奢望。

16岁后,张喜良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生活,他当过裁缝、学过制作金银首饰的手艺,也开过录像厅、台球厅,事业都是一开始干劲十足,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气候。执拗的张喜良暗暗发誓,这辈子不能做拖累家里的废人,要做撑起全家的脊梁。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折腾起来的张喜良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仓买,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

勤奋的棕色 毒日头下龟裂双手的盼望

开着小轿车,巡视自己的三莓果基地,张喜良自信地笑出声,转头想起刚接触三莓果时的不容易。创业初期,张喜良多方凑钱买了一辆棕色港田三轮车贩卖蔬菜,脚不能踹启动器,他便用手去按着启动器启车。多少次胳膊、手掌磕碰出血,多少次咬着牙披着晨星去亚布力镇批发市场进菜,然后拉回村里白天摆摊、傍晚到邻村零售……两年下来,张喜良居然让母亲穿上了新衣服,让家里有了小康模样。生活有了改善后,张喜良大胆投资,开了一家仓买。

自强的精神、不辞辛苦的毅力和讲诚信的好名声,为张喜良下一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个人能不能干成事儿,不在于他的四肢,而在于他的心。”张喜良始终坚信这句话:“只要心里装着正事儿,就能干成正事儿!”

石头河子镇是中国知名的三莓之乡,红树莓、草莓、 黑加仑 种植历史悠久。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客商到这里采购三莓果。2008年,来自辽宁的三莓果商找到了张喜良,请他为他们采购三莓果,一吨酬金一百元钱。从此,张喜良每年在开仓买的基础上,多了几千元钱的收入,但付出的精力却比开仓买多了很多,起早贪黑爬行于浆果地头,严把质量关。两年下来,经他采购的近百吨浆果,从来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那时候就开港田车挨家地头去收红树莓、草莓、黑加仑,毒日头下手被刺破、暴晒龟裂,衣裳划开口子、沾染上莓子的红色,我都习以为常,我总觉得,踏实地干,能有回报,不忘初衷,会得到收获。”

憧憬的绿色 瓶瓶罐罐里的希望

2009年,在果商的支持下,张喜良在海林市租赁了一间冷库,自己收购三莓果,然后根据行情销售给浆果生产商。两年下来,在获得可观效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商机,他要创办自己的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张喜良来到尚志市残疾人联合会,残联领导听完他的规划之后,当即表态:所有的问题都由他们帮着协调解决。2012年9月,由张喜良任理事长的馨月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

馨月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从开始的浆果种植、自产浆果销售逐步发展到技术培训以及信息咨询等方面,建设了81平方米的冷库,红树莓、黑加仑种植面积达到200亩。在残联的扶持下,2016年,扩建冷库300平方米,种植面积达到350亩;2017—2018年,投入450余万元,扩建深加工厂房车间1100多平方米,引进生产加工设备,生产加工健康、绿色的果汁、果酱、罐头等系列产品,“这些瓶瓶罐罐就是我的希望,也是我未来生活的动力,生活上的甜、心里上的甜,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甜。”

温暖的紫色 共同富裕的期望

看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一瓶瓶紫色的产品在生产线上包装完成,张喜良感慨连连。“28岁那年,经人介绍,我和失去双手的妻子辛玲玲喜结连理。如今,两个女儿张馨月、张渤娅健康长大,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我也要帮助别人。”张喜良每年合作社收果,都以每斤高出健康果农0.5元的价格,收购残疾人家庭的浆果,同时,还义务为特困残疾人家庭提供苗木栽培、雇工采摘、技术培训以及信息咨询等方面支持。

李龙锁有眼疾,两米开外就看不清人,妻子有智力障碍,其父年迈无劳动能力,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帮助这家人脱离困境,张喜良几次上门,说服他们在自家承包田种植浆果,没有苗木,免费提供,没有人力,掏钱雇人给他们栽植、除草、采摘……几年下来,李龙锁家已脱离困境,解决温饱。“没有张喜良的帮助,一家人没有出路,一家人的红火日子,就是张喜良给的。”

王艳双下肢残疾,丈夫无劳动能力,其儿子还在上学,艰难时,学费都交不起。张喜良了解情况后,无偿提供黑加仑苗让王艳一家在承包田种植,使她窘迫的日子日渐好转。2019年,王艳的儿子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王艳一家从迷茫,变成有贡献于社会。张焕春本身是残疾人,儿子有腰椎病无劳动能力,母子俩相依为命,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获悉情况后,张喜良免费把苗木带进他们家承包田,然后出人出力出钱帮着管理。当张焕春母子数着手里沉甸甸的钞票时,脸上挂着感激的笑……

类似的贫困家庭,张喜良帮扶了四十多家,也已成为这四十多家残疾人的主心骨。如今,“残疾”这个令人揪心的词,在中国三莓之乡石头河子镇成为创业创新标签。2017年尚志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张喜良“身残志坚、自强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他哈尔滨市残疾人工作“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同年,馨月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选为哈尔滨市残疾人工作“爱心助残先进机构”。

靠着一股子朴实的韧劲坚持不懈,张喜良走出生活的低谷,生活的四种色彩,记录着张喜良的逆袭之路。从成长到成熟,从吃饱饭到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张喜良展示出了“有爱的世界没有残缺”。记者问他回看多年奋斗的收获,张喜良沉默不语,没有回答,只是远眺朝阳,露出了最朴实的微笑……

来源:龙头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