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小鼠的发展历史

无胸腺的裸鼠因没有胸腺使得T细胞不能发育成熟,缺乏功能性T细胞和依赖T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但由于其体内仍具有B细胞和NK细胞,因此裸鼠无法作为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受体动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费城的福克斯蔡斯癌症研究中心 (Fox Chase Cancer Center) 的研究人员梅尔文·波斯玛 (Melvin J. Bosma) 在分析C.B-17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重链表达量时,发现了同时缺乏功能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小鼠。先前有因先天性缺乏功能性T、B两种淋巴细胞而导致一种被称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SCID) 病例的报道,波斯玛将这种小鼠命名为SCID小鼠[6]

SCID小鼠; 图片来源于“实验动物那些事”

SCID小鼠因携带Prkdcscid纯合突变 (scid突变) 而导致T细胞和B细胞的成熟缺陷,使得部分人体细胞可以在该小鼠上存活。1988年,科学家成功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和人造血干细胞 (HSCs) 移植给SCID小鼠,构建了人源化的SCID小鼠模型。因此把SCID小鼠的出现视为人源化小鼠模型培育的第一个突破。但SCID人源化小鼠模型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SCID小鼠体内存在高活性的NK细胞和其他固有免疫细胞,限制了HSCs植入的成功率。

(0)

相关推荐